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本文由第 一公文网 收 集整 理来源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市综合系统团工委

内容摘要

近年来,青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解决当前青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刻不容缓。本课题聚焦本市2030青年群体,采用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摸清全市2030青年失业问题现状,并根据综合系统所属市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的实际,提出共青团组织在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

2030青年 就业创业 共青团 对策

一、本市2030青年失业问题的现状

中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有企业转制的重要关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又是一个青年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失业率(青年失业人数占失业总人数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保障部统计,从980年到993年,青年失业率一直在70%以上。特别是在983至993年0年间,其中有9年时间青年失业率在80%以上(见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青年问题。虽然自993年以来,青年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从未低于50%。根据劳动保障部200年对沈阳、南京等十个城市下岗失业职工的调查,35岁以下失业青年依然高达53%。2004年全国城市登记的青年失业率又回升到70%的高位,这是进入2000年以来青年面临的又一次失业高峰。

表:城镇失业人数、青年失业人数及青年失业比例情况

&bsp;年份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率(%)

978

5300

249

470

979

5676

2582

455

980

545

3825

706

98

4395

3430

780

982

3794

2938

774

983

274

2220

88

984

2357

959

83

985

2385

969

826

986

2644

2093

792

987

2766

235

850

988

2962

2453

828

989

3779

3090

88

990

3832

327

86

99

3522

2884

89

992

3639

2998

829

993

420

339

790

994

4764

300

632

995

596

302

597

996

5528

-

-

997

5700

-

-

(注:数据来源:劳动保障部网站http://lssv)

在上海,青年就业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本市近几年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大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促进大龄失业人员就业方面,那些愿意重新上岗工作的4050人员基本上都解决了再就业问题。这些4050人员相比2030青年,就业愿望更加迫切,就业期望也比较切合实际,他们就业的动机往往是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容易放低眼光。而2030青年除了要解决生存问题之外,更多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因此,他们很难像4050人员那样更多地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来安置托底实现就业。“青年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白领跳槽”等一系列青年就业新问题日益突出,“毕业漂族”、“啃老族”、“NEET族”等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根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市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失业人数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20%,并且,失业青年正呈现向低龄化、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势。从表2和图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07年,6-20岁年龄段青年失业人数增加了253%,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青年占所有失业青年的比例达243%。

表2:本市失业青年分年龄段分布情况

年龄段

2006年6月

所占比例

2007年6月

所占比例

增加比例

6-20

6959

33%

878

47%

253%

2-25

9246

367%

288

369%

34%

26-30

465

270%

5744

266%

%

3-35

2044

230%

2853

27%

67%

合计

5244

5933

(注:数据来源:市就业促进中心《本市青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图:本市失业青年学历分布情况图<:rptyp="tpAdBtt">

(注:数据来源:市就业促进中心《本市青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青年就业关系到青年的切身利益、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不好极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本市2030青年就业困难原因剖析

造成本市2030青年就业困难,除了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以及经济转型和企业改制等大背景之外,研究发现,主要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技能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现代经济学研究发现,失业一般有四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政策性失业”。上海青年失业,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结构性失业”。上海并不缺乏岗位数量,而是由于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等原因,对劳动力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而面临失业。“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

目前,对于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培养存在滞后性。滞后性,一方面表现为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当某一个专业成为热点时,各高校蜂拥开设,很容易导致人才积压。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校学习的技能与就业所需技能不匹配,导致青年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许多青年在毕业后,缺乏工作岗位所需的必要技能、知识和经验,因而出现大学毕业生到技校“回炉”学习一技之长的“怪”现象。

(三)青年自身观念的偏差

目前的青年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还与青年自身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有关。不少青年求职者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抱有对工资期望值过高、追求相对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收入相对较好的三资企业等观念。还有的青年眼高手低,在市场竞争中高估自身的技术水平,对现有的、或者已经从事过的岗位感到不合适、不满意、不认同,想做的事情做不了,现有的岗位又不愿干,于是重新回到市场上求职,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间十分普遍。

(四)社会偏见形成的社会挤压

青年求职最大优势在于年轻,同样最大的劣势也在于因为年轻而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偏见,就是青年人“浮躁”,“眼高手低”,“干不久”,不少用人单位对青年人采取回避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就业。另外,媒体在报道“啃老族”、“NEET族”等现象时也大都采取指责和批评的论调,而缺乏正面引导,这样反而容易使青年产生反感,给他们造成更多的压力,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国际社会促进青年就业给我们的启示

青年失业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且由于青年的相对弱势群体地位,世界各国的青年失业率都要明显高于本国的平均失业率。青年问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99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简称《行动纲领》),把就业放在对青年应关注的十大优先领域的第二位,并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世界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例如,英国早在983年就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动员企业界和社会力量,志愿为8岁至30岁的失业、半失业青年提供创业咨询以及技术、资金和网络支持。法国政府实施了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政策,997年出台了《促进青年就业法案》,998年又出台了《抵制社会排斥法案》,把万名年龄在8-26岁、没有得到职业培训证书就离开学校的青年顺利地导入“就业准入渠道项目”。德国政府998开始实施旨在降低青年失业率的“紧急项目”,在促进德国青年就业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社会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其中最宝贵的经验除了政府资金支持、制度完善、政策导向、提供职业培训、缩短工作时间从而增加工作岗位等之外,还有以下几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鼓励自主创业。这是联合国《行动纲领》特别提出的四项行动之一,而且是作为排在首位的行动来提出。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行动纲领》要求各国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当制订或推动赠款计划,提供创办经费,用来鼓励和支持为青年设计的创业和就业方案。英国“青年创业计划”,在鼓励失业青年向自主创业过渡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现在,在英国自主创业已变成一种社会时尚,每8个劳动力中就有个人是自主创业人员。

2、创建社会企业。创建社会企业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另一个创新之举。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在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的社会企业,比如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社会企业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英国伦敦于998年4月成立社会企业伦敦服务局,旨在支持和促进整个伦敦地区的社会企业,通过为社会企业家及其顾问提供信息、咨询、支持网络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创建和发展成功的社会企业。

3、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促进就业,光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员包括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如美国克林顿政府通过实施“授权区和企业社区”(EprtZdEtrprsCuty,简称EZEC)这一以社会福利为主体、兼用自由市场刺激为手段的综合社区发展项目,促进银行、私人企业为增加社区工作岗位、增加社区福利而相互合作。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600万个工作岗位,成为美国28年中失业率最低的时期。

(二)综合系统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途径和载体

市综合工作系统以市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综合系统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都是在职青年,本身并不承担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促进青年就业的职责,但也要根据市委和团市委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拓展团组织的社会职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载体和方式,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强思想教育,转变青年择业观念。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不仅受宏观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而且也受个人价值观念、个人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工作价值观是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必要条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活动优势,通过采取心理辅导、拓展行动、情景角色模拟等一系列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团组织所在地区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社区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务实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就业观。

2、发扬志愿精神,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近年来,国家和本市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青年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发文,2004年团中央和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上海市也相继出台了《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青年职业见习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团干部要在学习这些政策和文件、提高自身政策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深入高校、社区,配合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促进中心等政府职能部门,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社区失业青年广泛宣传这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优惠政策。

3、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供决策参考。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研究的优势,积极配合和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摸清青年失业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啃老族”、“毕业漂族”、“NEET族”等形成的社会原因、心理原因等,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为共青团组织开展服务及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就业促进中心、青年事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对其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补充性的分析和评估,特别是对其工作中存在的盲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4、培育创业意识,引导青年自主创业。根据市劳动保障局《2005年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本市整体创业活动率为49%,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本市创业活跃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而25-34岁及24岁以下青年创业活动率分别仅为27%和23%,创业意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表3)。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举办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免费培训班等途径,加强青年择业和创业观念教育;通过组织青年创业事迹报告团等方式,宣传下岗失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青年、归国青年自主创业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深化实施“上海青年创业行动”,通过协调社会资源、项目推荐等,帮助失业青年更好地投身创业实践。

表3:年龄与创业活跃程度的关系

年龄

整体创业活动率(%)

24岁及以下

23

25-34岁

27

35-44岁

67

45-54岁

44

55-64岁

27

(注:数据来源:市劳动保障局《2005年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

5、搭建沟通桥梁,拓宽青年就业渠道。共青团组织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就业创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加强互联网上正面宣传引导,从正面教育和引导“啃老族”、“NEET族”等青年群体。对于缺乏就业信息的青年,要实施“工岗快递”行动,发挥团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利用各类途径收集招聘信息,着力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引导青年合理就业。对于缺乏就业经历的青年,国有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的支持,争取把本单位建成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和岗位见习基地,为本地区缺乏职业经历的择业青年提供挂职锻炼和岗位见习的机会,帮助青年获得相应的职业经历。

6、发挥团组织优势,结对帮扶择业青年。要发挥共青团的活动优势,通过结对帮扶、就业维权、人生发展导航以及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待业青年、下岗青工和“零就业”特困家庭子女等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了解就业优惠政策,增强就业和再就业信心。如,可以通过开展“一助一”活动等形式,动员各级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开展与一名待业青年、下岗青工或一个“零就业”特困家庭结对帮扶,把党团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身边。可以开展青年就业维权工作,专门接受青年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中介组织或用工单位不公正待遇的投诉,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切实维护青年的合法劳动权益。可以开展人生发展导航和职业生涯导航等活动,帮助择业青年规划职业生涯,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还可以通过开展爱岗敬业大讨论、“和谐生活、快乐工作”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在青年中营造劳动光荣、敬业爱岗、珍惜生活的良好氛围。

(张成金、顾永波、程征东、徐彦雯)

本文由第 一公文网 收 集整 理来源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9 21:27:02
上一篇:特殊行业团组织培养与凝聚青年人才方式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基层安监工作现状与问题的调研报告
网友评论《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