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研究

本 文由第一公 文 网 收 集整理公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研究

&bsp;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深入的、系统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财经类高校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观、财经观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进一步提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升


一、引言

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指标。不断出台的政策有《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999)、《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00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等。2005年9月教育部成立“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受到关注,研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对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等文件精神,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结合“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围绕xx省教育厅《204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安排》开展了相关工作,力争进一步完善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教改行动,希望通过相关工作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有用之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指标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个头脑、两个工具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首先是要“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三观”正确了,才能成为一名健康的学生,才能成为学校倡导培养的具有“一个头脑、两个工具”的人才。“一个头脑、两个工具”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熟练掌握英语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现代商务人才。“一个头脑”指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具有创新思维的财经头脑。有了这样的头脑,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正是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最根本要求。“两个工具”,即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两个工具将是学生抢占人才市场先机的“敲门砖”。学生力争具有健康的心理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观、财经观,全面发展,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推广慕课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发展为根本,能力培养为核心

天府学院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校结合现在信息化多媒体资源(学校全面WIFI覆盖),再结合“雅典”教学理念以及“MOOCS”模式的理念,本学期已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情商修炼》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共计50个课时,线上学习32课时,线下课堂集中学习8课时。采用单独编班授课制。线上即学生主要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里面的视频讲解、在线练习、课程作业、在线学习论坛、主题讨论、IM即时通进行在线学习交流;线下即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团体辅导等。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把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运用起来,使资源和学习时间都碎片化,立体化和信息化,并使其优势互补,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团体实践活动,营造育人环境:小社会,大课堂

&bsp;天府学院的学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开展了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心理主题班会。学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用主题班会课,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同学调节情绪,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于学生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具有很大意义。同时在开展心理班会的时候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中困惑,提升心理素质,增加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

(四)关爱心灵,砺炼心志,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包括健全人格养成和潜能激发。天府学院在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教育观的实践中,坚持把教育与人的心志发展、价值探索和自我实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在全校师生中提出:“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心灵,像终身锻炼身体一样砺炼心志”。对学生无条件地关爱是帮助他们成长所必须的阳光,而乐观执着的砺炼则是经风雨、见世面的保障。因此,学校教育的功能在于: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有勇气历经风雨,在历经风雨之时不会感到失败和自卑,而是倍觉充实和振奋。“让每个学生都能昂首挺胸、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绝不能让学生为了一纸文凭满身伤痕地走出校门”,这是学校对全校教职工提出的关爱学生、实行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同时又把终极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

(一)采取多元化的有效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天府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采取多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主要针对同学们普遍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对大一新生主要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其次学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牵头组织各苑区、各班级心理干部以及心灵使者共同开展丰富的活动,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相关活动包括团体辅导活动,如关于“心灵成长”沙盘体验活动、“我沟通我快乐”人际交往能力活动、“心情主宰”情绪管理活动、“我的未来我做主”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等,以单元学习为主,每周开展一次学习。还有开展天府“变形记”、“天使爱美丽”、“守望留守儿童”等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活动来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质。第三,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历经一年时间,天府学院建设了约3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即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包括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心理健康测评室等实践功能室。目前有专业心理咨询师4名,兼职心理咨询师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4名。每天轮班进行工作,主要帮助同学答疑解惑、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等,给予同学们辅导。通过“网上分类学习,课上集中讨论、个别专门辅导”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方法,使同学们都能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二)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心理服务保障

天府学院为创造全面的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对学生心理服务的保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学校与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制度》)。该制度由学生所在班级辅导员具体实施完成。辅导员在工作中建立和保持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长期联系。及时沟通并把学生在学校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辅导员也能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便于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另外,家校联系制度对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实施全员化就业指导提供了心理服务保障。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集中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这样不利于低年级学生较早地树立就业意识。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做好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择业和就业意识,为将来找工作打基础。在此过程中,家长对学校和孩子的理解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学校开展社会实践,作为参加者的学生需要家长对他们做出心理的安全保障;其次在学生获取就业实践和实习的岗位信息时,需要家长和他们共同进行讨论和交流,对他们的就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指导意见。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懈怠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给予关爱和关怀,使其内心强大,做一个坚强乐观的社会人。这样有效实施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服务管理,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心理环境

天府学院美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同学们营造了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更创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心理环境。天府学院校园的硬件设施齐全,在公共场所如学生公寓楼外面、湖边林荫道上、广场边上等都摆放了木制桌椅,给同学们创造了学习讨论交流的平台。在校园里可以看到不同造型、不同质地的文化标志,如“聚·散”雕塑、“莲蓬”等。在学生生活区域、商业区域,每天有不少的学生组织、社团开展活动,给同学们创设了丰富而多彩的生活意味。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同学们置身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理念,帮助同学们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正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自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天府学院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努力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作用,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来陶冶学生们的情趣。

(四)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引入解决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

除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打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之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天府学院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控制程序》,即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梳理和分类,制定程序,使心理学工作更加规范和标准。特别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提出了建设干预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所谓“绿色通道”,就是在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密切配合、协调运作,以便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效果来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这样做的目的是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与救助。构建绿色通道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在新生入学时,采用心理健康量表对新生进行普查,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第二,设立干预心理危机的机构。天府学院建立了以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为核心,以苑区、班级、宿舍为辐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及早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反映到心理咨询部门,由心理咨询部门的专业人员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同时成立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学生发展中心、保卫处、校医院、后勤处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学生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第三,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及处理机制。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组织人员对苑区、校医务室、教务处、教学中心、校保卫处等部门上报的存在心理危机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对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邀请省内外心理危机专家进行再评估。评估后,对超出本中心干预能力之外的,则填写《心理危机学生转介表》,联系学生家长并征得同意并履行手续后,转介到正规医疗机构。危机事件处理时,辅导员知晓后,须立即赶往现场,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人视情况组成“心理危机事件应对工作小组”,制定并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具体按照《天府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天府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工作指引(试行)》、《应急预案管理控制程序》执行。四、结语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考核体系中,这样为后期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同时为下一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建立“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9号。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号。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号。

《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教思政2号。

《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204-2020)。

程遥、黄纯国:《教育透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育改革初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年。

常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动管理机制研究》,《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4年第4期。

&bsp;

本 文由第一公 文 网 收 集整理公文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14:48:46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区域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网友评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