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论学习分层分类模式的研究

本文 由第 一 公文网 收集整理9大学生理论学习分层分类模式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

内容摘要

本课题在界定大学生理论学习分层、分类的基础上,对目前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查访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青年成长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动机、需求等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大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理论学习不同层次的需求,探索了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所涉及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分类,并以增强理论学习实效为视角,创新理论学习活动内容与形式,构建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分层分类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 理论学习 分层分类 模式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一)高校理论学习的界定

本研究所探讨的理论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二是我党重要思想理论的相关教育,用党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三是各类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形势、准确理解各项政策。

(二)对分层分类的界定

分层即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活动开展方式。学生在大学中的成长阶段可分为新鲜迷茫期、成长发展期和成熟蜕变期,每个阶段的大学生对于自我认识、自身发展的认知不同,所以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接受、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发展需要,结合理论的具体内容,开展各类理论学习活动,加强针对性。

分类是针对理论学习的内容而言,从对理论学习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发现,理论学习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而不同的理论学习内容其针对面和开展方式又应有所不同,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才能真正让理论学习深入学生之中,增强理论学习的可接受性。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出样本。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9349%。在受访学生中,男女生比例为:25,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5,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与团员的比例为:95。

二、大学生理论学习现状

(一)大学生对理论社团的认同度偏低

在对理论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的评价中,有高达7928%的学生认为,理论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过于陈旧”。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所参加过的理论学习中,最常见的还是“理论辅导讲座、报告”、“演讲和征文比赛、展板绘制”等相对传统的形式。统计显示,受访者给理论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打分平均为65分左右(满分00分)。综合这些数据不难发现,理论社团开展的活动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社团的认同度偏低。

(二)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知行不一

大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具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积极投入。调查显示,有7987%的学生认为“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是大学生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有5732%的学生承认“理论学习对于自身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还是有一定帮助”;有近七成的学生表示,“理论学习让自己对于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有了深入了解”、“理论学习拓展了自己在时政方面的知识”。这些积极的数据让我们看到大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认知是正面的。

然而在访谈中发现,大学生普遍对理论学习持有一种偏见,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知识对现实生活,特别是对当前的学习、工作、生活没什么实践指导意义,还认为理论是社会科学学者以及领导干部学习研究的,与自己关系不大。究其原因,传统的理论学习模式,几乎忽视了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作用,给学生们留下了“枯燥无聊”的印象。正是这种消极的看法,让学生对于理论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去做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当然很难全力以赴,所取得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

(三)大学生参加理论学习的动机异化

理论学习活动开展的初衷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无论是各类讲座报告,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宗旨的。然而现实中,理论学习活动开展的目标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不完全匹配。

调查发现,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动机更倾向于外界对其的要求,而非自身理论素养提升的主动诉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开展理论学习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对于进行理论学习的动机,仅有526%的学生认为“理论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很有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却有8327%的学生认为“理论学习的成绩被纳入学生考评体系(如奖学金、优干等),因此必须要学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理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必须要学习”。

特别是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大学生自进入高校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把“是否对于就业有帮助”作为判断某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正是在这种价值判断标准下,“理论学习”在大学生看来有时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一旦出现“意义缺失”的状态,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内部动力的缺失。在缺乏内部动力,只靠外部动力的约束的情况下,理论学习只是一种勉强和敷衍的行为,既然没有“用心”学,成效也就无从谈起。

(四)大学生理论学习难以持之以恒

大学时期,是青少年个体在心理上、生理上接近或开始成熟的时期,有一定知识但对于世界又很陌生,充满好奇;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行为;社会竞争压力使大学生在选择上产生功利性动机。同时,一个学生在进入大学深造前,已经有十二年的学习经历,这也会对大学学习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其中“班级效应”和“寝室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大学生对于一件事,无论是否喜欢,可能转念之间就做出决定,对于所需能力、时间及其它因素缺乏充分考虑和思想准备,当发现难以应付是就断然放弃,进而导致“三分钟热度”现象。由于没有确定的目标和周详的计划,大学生理论学习难以成为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三、高校理论学习分层分类开展的思考

(一)丰富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形式是进行理论学习的载体,形式的丰富性和新颖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传统的理论学习活动大多依靠课堂教学、讲座等方式开展,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大多关注于活动本身而非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因此,创新理论学习的形式十分迫切。本课题将理论学习形式分为四种,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以期通过理论学习多种形式的结合,真正达到提高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可接受度。

、以课堂为抓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强调丰富理论学习活动形式的同时,我们仍旧要抓牢理论学习第一课堂这一基石。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理论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实调整和重点选择。另外,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也是引起学生抵触的一个原因,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等原则组织理论教学。

2、以实践为途径,加强学生理论认知

理论学习与一般知识学习不同,知识传授与思想转化通过主体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体实践活动是理论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论学习源泉和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从理论认识形成的机理来看,社会实践是认识发生的源泉。要使人们的头脑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就必须生活在那个事物的环境中,同这些事物接触,研究和变革这些事物。人们只有接触这些事物,才能看到这些事物的现象,认识这些事物的本质,掌握这些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对这些事物的正确认识。从大学生的思想来看,社会实践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乐于接受和探索新事物,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时代特质,空洞的说教很可能还会让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除了课堂理论灌输之外,还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用事实说话,通过实践加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亲自调查的基础上,面对真切事实,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同时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社团为载体,增强学生理论兴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理论社团的活动开展则避免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被动的弊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理论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丰富理论学习的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第一,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形势报告、专题辅导、多媒体教学片等方式作为第二课堂,丰富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并结合学术性研究,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化。

第二,可以开展知识竞赛、学术沙龙、时事热点讨论等参与性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走向主动学习,在参与中体现学习理论的价值。如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的“理论学习月”活动,以学生关心的“兴奋点”为线索,每学期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为专题,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拓展专题的内涵。这样的做法一是扩大了理论活动的宣传力度,二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营造了一个积极健康的理论学习氛围,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许多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形式平等、生动、活泼和形象,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容,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认识,最后落实到行动中。

第三,可以组织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之中,了解社会现状,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爱心助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华东师范大学理论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志愿者们通过与农民工子女之间的互动,不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一步提高了对理论的认识水平。

4、以网络为媒介,开拓学生理论覆盖面

要充分认识网络在学生理论学习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创建大学生理论学习“红色网站”、开设网上业余党校团校、组建网络社团等活动,展示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成果,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依托网络开展理论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努力使政治理论在学校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变被动式、接受式、单向式学习为主动式、动态交流式.双向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效果。

(二)科学界定学生发展需求,增强理论学习的层次性

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体现的差异性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学生思维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他们的理论思维、发散思维、分析思维以及创造思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二,大学生在学校中的阶段不同,其经历、兴趣和所关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形成了思想上的千差万别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这就要求理论学习从内容到方法,要依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有计划、分层次来组织学习。

、针对新鲜迷茫期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基础兴趣型理论学习

新鲜迷茫期大多为进入大学第一年,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状态,可以有所缩短或延长。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刚刚摆脱父母的束缚,进入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他们对自身的认知、对未来的设计还处于相对迷茫的时期。所以在此阶段,理论学习要从基础抓起,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堂,开设理论基础课,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基本理论思想进大学生头脑。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所学理论。在此阶段,应避免学生将理论学习的印象停留在政治课上而产生枯燥感和距离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真诚的思想交流,使感情融合、距离贴近、气氛活跃,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和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大学生对于学校各项活动都充满了热情和积极性,有极高的参与度。所以,此阶段的理论学习应结合学生特点,可以班级或学院团委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理论“进头脑”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与此同时,通过活动发现理论学习积极分子,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活动开展做好铺垫。

2、针对成长发展期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理性多样型理论学习

大学生进入大二、大三后,渐渐适应了大学校园生活,逐渐摆脱了当初的迷茫与探索状态,初步规划了个人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发展。并且,通过一年左右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对理论的认识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逐步以思考分析的眼光对待自己、关注社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所以,此阶段的理论学习内容应提升一个水平,根据大学生思想上的“热点”来组织理论学习。可以小组形式展开,让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通过小组研究、集体探讨的形式,运用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问题讨论、资料查阅等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并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同时,通过推荐、考察等程序,确定一批理论学习骨干,组成中心理论学习小组或理论骨干培训班,采用专题报告、自学、讨论交流、观看录像、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先学一点、学多一点、学深一点,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再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感染周围的同学,点面结合,推动全校学生理论学习活动深入持久、卓有成效的开展。

3、针对成熟蜕变期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实践发展型理论学习

步入大四的学生是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最为棘手也是最为重要的对象。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在表面看来理论学习与他们的生活关联度较小,但实际上此时的大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热点”的表层意义,他们迫切需要对社会的新情况和新走势做出了解和把握,从而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一明确的规划。这就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南,通过学习理论,大学生可以充分把握社会发展进程,从而为自己的成长找准正确的方向。

在这个阶段,更应注重理论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开展畅所欲言的论坛辩论式学习,通过定期举办“学习论坛”,开展分专题的主题发言、自由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容易形成模糊认识的问题,可以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使学生辨明是非,明确正误。还可以建立博士、硕士对口辅导政治学习的制度,对学生在学理论过程中以及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细致深人的辅导,做到解决一个思想问题带动一大片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认识水平。

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大多参与多项社会实践、挂职实习活动,应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用理论来指导工作,在理论的引导下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政治理论,使学与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构建分层分类理论学习模式,提升理论学习的科学性

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析以及对不同类型理论学习活动形式的探索,本课题最终是要构建一个分层分类开展理论学习的模式,使得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具可操作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学生成长阶段

学习对象

讲授座谈 基础性理论学习 第一课堂理论学习 新鲜迷茫期 所有学生 形势政策专题讲座 新鲜迷茫期成长发展期 所有学生 主题团日活动 所有阶段 所有学生参加,骨干学生组织 进阶性理论学习 理论骨干培训班 成长发展期 理论学习骨干 专题理论问题论坛、学术沙龙 成长发展期 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学生参加,骨干学生发言 理论专家座谈会 成长发展期成熟蜕变期 理论学习骨干 理论学习个别指导 成熟蜕变期 有相关需求的学生 社会实践 班级、社团等开展 参观学习、观看电影 新鲜迷茫期 所有学生 社会实践 成长发展期成熟蜕变期 理论社团志愿者 志愿者活动 成长发展期 理论社团志愿者 课题研究、社会调查 成长发展期成熟蜕变期 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学生 个人自发开展 社会实习 成熟蜕变期 有相关兴趣的学生 其他 网络活动 所有内容 所有阶段 所有学生 专家参与的引导自学式学习 所有内容 所有阶段 所有学生 (裴小倩、夏建国、郑晓燕、鲁瑶)

本文 由第 一 公文网 收集整理9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6:17
上一篇: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的研究
下一篇:音乐教学考查探讨论文
网友评论《大学生理论学习分层分类模式的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