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理念&#8226问题&#8226优化

本 文 由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整理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理念·问题·优化

上海大学团委

内容摘要

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是共青团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个性化工作品牌,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有极为积极的意义。但调查发现,目前导航活动在推进的过程中产生四维矛盾:一是导师资源紧张与学生需求普遍之间的矛盾;二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不平衡的矛盾;三是师生互动层次内容偏低与人生发展导航深入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四是导航时间的长期性要求与学校后期关注度较低之间的矛盾。本文对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人生发展导航活动深入开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人生发展 导航 优化

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已走进了其人生历程中学校生活的尾声。虽然理论上讲,步入高校的大学生仍未脱离校园学习的阶段,但随着当前大学与社会结合的日益紧密,大学教育选课制的普遍实施,学生本身年龄增长与思考日益走向成熟,学生就业压力的袭来,大学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已同中小学产生质的不同。亦因此,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生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既有作为群体性大学生所面对的共性问题,也有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因其家庭背景、个人志向、专业兴趣的差异而形成的个体性疑问。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答疑解惑,解决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已成为了共青团应当思考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此,2002年6月,团上海市委组织50位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代表、优秀企业家代表、市青联委员代表与00位上海优秀大学生结对,启动了市级层面的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并以此为基础向上海各高校全面铺开。五年来,上海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在团市委的正确指导下,在上海各高校共青团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在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导师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良好的成效。评估五年来上海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的方式和效果,明确其当前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导航理念:

创造共青团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个性化工作品牌

(一)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的概念

我们认为,就上海市而言,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是指依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丰厚的人文环境,采取老师与学生结对进行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协调能力、管理知识、心理素质、品质意志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塑造、培养和熏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航向,激发他们素质拓展的内在需求和自我成才的愿望,从而提高素质拓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简言之,人生导航就是“师徒结对,言传身教”。“师”既可以是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是社会各界人士,而“徒”则主要是指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当然,针对“师”和“徒”的认识不同,人生发展导航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产生了各校、各层次之间的差异,我们下文将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与共青团其它工作项目的比较

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推出时间不长,相对于“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学生干部培养与评奖评优”、“‘挑战杯’科创活动”等项目,发展还不算成熟;相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等项目,声势并不那么热烈,社会影响面也没有其来得广。那么,我们推出人生发展导航行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我们梳理了目前共青团针对大学生开展的主要工作项目,通过比较发现,第一,共青团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工作项目比较丰富,已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体上已能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横向各方面的需求;第二,虽然工作项目较多,但普遍存在针对大学生个体性方面的欠缺,或者说,项目在面上铺得较开,在解决大学生作为群体的整体需求方面有优势,但在应对大学生个体困惑上存在工具的缺乏和不足;第三,工作项目并不“单打一”,一方面各种项目间有交叉和重叠,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又互相补充,从而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作为共青团在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方面的工作创新,其意义逐步凸显:它的推出,与其说是在横向上为共青团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工具和平台,不如说其重点恰恰是要在内容上去弥补或创新我们以往各项工具在针对大学生个体引导和服务方面的不足。这样看来,人生发展导航行动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展现其所特有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在其服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下功夫。这既是人生发展导航本身区别于其它工作项目的特质,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二、现状问题:人生发展导航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原因分析

人生发展导航行动目前在全市各大高校蓬勃开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人生发展导航与共青团其它工作项目相比,还不成熟,其影响力也不够大。为探寻原因,我们先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讨论,共发放问卷550份,其中针对导师00份,针对学生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调查中我们感到,人生发展导航目前无论是从其核心载体师生关系来看,还是就其内在效果而言,与学生所在专业内实行的“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制度相比,在人员安排、内容倾向、师生感情、互动频率、教育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以下四大矛盾比较突出。

(一)人生发展导航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矛盾之一:导师资源紧张与学生需求普遍之间的矛盾

调研显示,师生比例不协调是人生发展导航项目开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对人生发展导航项目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项目化的平台,使自我在方方面面都得到提高,因而每年各高校中有意向参加该项目的同学往往会超过二分之一强;另一方面,与广大学生的热情相比,学校在聘请导师方面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其中既有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有学校对导师期望值较高,更愿意聘请有地位、有声望的成功人士作为导师的原因。统计数据反映,至少在校级层面,最终能够参与发展导航的导师是少数,目前上海各校相关绝对值基本稳定在50至00名/年左右。相对来看,规模较小的高校覆盖面更高一些,较大的学校覆盖面更小。

调研显示,在人生发展导航项目中,最终入选的学生00%都有学生干部的经历。调研还显示,以每年带3个学生的导师为最多,占456%;其次是带2个学生,占335%;带个或带4个以上的,分别占03%、06%。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项目“僧多粥少”的局面。导师资源紧张与学生需求普遍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参与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的导师一般都局限于成功人士,并且只有那些广泛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并且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到导航活动中来。这就在事实上使发展导航变成了一种精英学生的专利,本应当更需要导航的学生却越得不到相关资源。

2、矛盾之二: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导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发展导航项目的实施及项目带给学生的最终收益。从图可看出,导师与学生相较而言,学生的主动性要远高于导师。这一结论,也与我们调查中问及“你觉得导航行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时,有678%的学生选择“导师积极性不高,最终坚持下来的师生太少,大多不了了之”互相印证。诚然,从师生关系来看,学生作为受教方,应当更加主动,但教与学之间是双向的。如果一味由学生主动联系导师,导师不联系同学,会使学生感到心灰意冷,最终也会由主动变为不主动。这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图&bsp;&bsp;&bsp;导师与学生积极性对比表

调研还显示,导师与学生结对形式中,目前仍然以学校安排为主,占444%,给予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权并不大,从而导致了导师、学生在双向选择中的双被动,本应在互选对方中最有发言权的个体被“公平分配”所消解。这种结果与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学生先期互选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不止一位导师反映:他们对学校所安排的学生感觉不满意,他们更希望能双向选择,“挑中”自己心仪的学生。

3、矛盾之三:师生互动层次低与人生导航深入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人生发展导航应建立在双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但是绝大多数师生的互动只停留在表面交流形式。如图2所示,大学生希望与导师之间交流的内容,并不是狭义的“人生发展设计”,而是涉及学业问题、社会交往、就业、心理辅导、文化娱乐、社会热点、成长经历、共同的兴趣爱好、国家大事、闲话家常等各方面。大学生希望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学到很多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还能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人生目标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2&bsp;学生与导师交流意愿

但是,在项目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导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内容难以达到学生的期望。相当一部分参加导航的学生反映,他们与导师之间的交流还停留在较浅的寒暄层次,难以做到双方默契。关于导师与学生见面频率(表)及交流时间(表2)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点。

表&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导师与学生的联系频率

导师与学生联系频率

一周一次

一月一次

半年一次

一年一次

98%

25%

55%

02%

表2&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导师与学生每次交流时间

导师与学生每次交流的时间(时)

<=05

2

>=3

58%

453%

27%

74%

事实上,半数以上的学生与导师交流只能保持半年一次,近半数学生与导师交流的时间每次仅仅只有一个小时。师生间交流频率的偏小和交流时间的偏低,导致双方根本不可能就相关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发展导航所起的效果,自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表示,自己的导师其实在多所学校兼任相关任务,作为同一位导师的弟子,学生校际间的交流也很少。

4、矛盾之四:导航时间长期持续的要求与学校后期关注度低之间的矛盾

人生发展导航应当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导航周期完成以后,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继续。调研显示,确实有一部分导师和学生,通过发展导航这一平台,从相识,到相知,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导师与同学,在导航过程中只见了简单的几面,最后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学校对导航后期关系度较低,没有为师生间搭建更多的平台,客观上也挫伤了部分导师与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人生发展导航由团委牵头负责实施,理应对项目开展之后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交流程度作一定的后期关注,但实际上却做得不够。调研显示,有43%的学生和55%的导师认为“缺少中间机构(学校)组织集体活动,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导航开始以后,学校就很少关注他们了,一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在导航中遇到的问题该向哪个部门反映。部分学校团委也反映,团委工作量偏多,人手较少,工作应接不暇,导航活动往往在启动仪式上搞得轰轰烈烈,但持续性偏低。后期关注度偏低的直接后果是,对那些缺乏责任感的导师和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一些学生反映,导航中导师不热情,学校又缺乏推动的力度。此外,学生对导航中一成不变的家教式辅导模式也感觉收获较少,希望学校能突破传统,为导航注入新的元素,如进入导师单位实习、完成导师布置的一项任务等,并使之制度化,从点点滴滴中学有所获。

(二)上述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总体目标把握存在偏差,抗挫能力较弱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参与发展导航项目抱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他们更多是希望导师能给他们在学习、工作上提供便利之处。而人生发展导航实际是一个比较长远的概念,我们不否认,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后,有责任感的导师会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会适得其反,反而降低了学生在导师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导师主动性较低、学生积极性受挫后,一部分学生缺乏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没有把这种挫折看作是一种动力和考验。这就提示我们,在导航之前应当帮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和坚韧的态度,而不能把导航仅仅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配对。

2、导师:公务繁忙无暇兼顾导航任务,参与热情不高

从导师角度来看,公务繁忙无暇兼顾,也是重要原因。目前,导航项目中所聘请的校外导师绝大部分并不是专职老师,他们从事医生、律师、经商等各行各业。导师原本的工作就已非常繁忙,也就无法将很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且,在导航项目中所聘请的导师都是义务的,导师完全依靠奉献,特别是一些知名人士,他们担任了多所学校的导师,无时间赶场。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的导航力度。这就提示我们应当在选择导师上下功夫,要选择那些有能力导、又真正愿意奉献、能给学生带来实际帮助的人士担任导师,而不仅仅一味只注重名气。

3、学校:想做好“中间人”,但力不从心

应当说,学校团委在人生发展导航项目中起到的是一个支柱作用,只有在学校团委这一强大的平台之下才能开展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是导师和学生间的桥梁,通过学校把学生引见给导师,在以后遇到问题还要通过学校来协商解决。但我们在调研中却发现,团委对此并非不想尽力尽心,有客观的难度,而主要在于力不从心,一是团委本身在导师邀请方面就是求助于他人,再要给他人约束难以开口;二是团委工作任务较多,往往只能依照时间结点打“工作歼灭战”,难以专门腾出时间去关注事项的进展。门请后的发展。这主要还是由于学校没出得学生出去后就再也无人问津。这就提示我们工作应当“巧”做,要在机制、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三、优化设计:对人生发展导航“瓶颈”的突破

(一)重塑观念: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心仪的导师

我们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发展导航,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那就是导航本身要过程与内容并举。从现有情况来看,各高校团委资源有限,单凭一校团委之力,要承担起为全校大学生寻找到导师的大任,实属力不从心,与此同时,要求团委就导航活动专人专职既无可能,也不现实。因此,我们建议,与其让团委花大量的精力放在寻找导师、挑选学生、为导师和学员牵线配对之上,还要承担导师与学生互不满意的风险,也不可能做到大面积覆盖;倒不如把这样一项寻找导师的工作下放给同学自己,让同学能够凭学校共青团开据的介绍信,有目的、有策略地通过自己努力去寻找心仪的导师。

这样做,第一,加强了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性。每个学生在先期都得到一个寻找导师的任务,这就要求他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调动自己现有的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对可能的导师“候选人”进行了解,进而确定人选,造访,从而完成学生选导师的过程。同时,导师对于学生前来造访,既有接受的权力,也有婉拒的自由,从而真正做到师生间的“双向选择”。第二,学生寻找导师的过程,也是学生锻炼自己,包装自己,敢于展示自我的一个尝试,学生在选择导师、寻找导师的过程中,需要完成自己的简历包装、致导师的信、在学校开介绍信、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导师信息、登门走访等一系列工作,相当于完成了一次考试或面试,这种方式对同学的发展必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第三,扩大了覆盖面。如前文所述,原来的人生发展导航活动最终变成了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专利,成为给优秀学生“锦上添花”,但那些最需要导航的学生却被拒之门外,人生导航缺失了对需要导航同学的“雪中送炭”。通过建立起让学生自己寻找导师的机制,即使有一半的学生没有成功,项目覆盖率也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外界的资源被充分调动,完成了一校团委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创新项目:精心设计推进载体

人生发展导航工作把寻找导师的任务放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团委袖手旁观,而是要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应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创新导航内容和项目上,为学生与导师的接洽搭建平台,为学生与导师的互动创造机会,让导师和学生都感到,导航活动的开展有学校的强大后盾和周密安排,并不是一项“私域”性质的活动,而是一项“公域”性的“大型工程”,从而使导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这项活动的初衷和意义,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参加到这个项目中。

第一,应当搭建有关平台,定期邀请导师来学校。这又分两类:第一类是单独性安排的导师活动,如可以以结对为主题开展导师授聘、师生见面、师生对话、导师讲座、共同性体育活动、共同性郊游等,关键是不能“心血来潮”,而应贵在坚持,使之制度化,每年设定相关的时间节点,做好推进和落实;第二类是一些象征性活动,如以学校名义发邀请函,请党员导师参加所带学生的入党宣誓仪式;再如以学校名义,邀请导师出席学生的毕业典礼等。我们认为,定期邀请导师参加这类活动,一方面可以拉进导师与学生的距离和情感,另一方面,也在事实上使学校的“督促”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通过导师出席活动的频率、与学生的交流情况等,可以判断出导师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程度,也使学校对学生第二年再选导师,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要对导航的流程进行精心设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设计不应当是“纸上谈兵”,而应当切切实实能够转化为可以实践的操作。在流程设计中,我们认为,有四个方面要抓好:一是要抓好对学生正式寻找导师之前先期培训环节,学校应从个人礼仪、简历撰写、交流方式、学会感恩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对学生初选的导师候选人进行把关。二是要抓好对导师的感谢环节,学校应在过年等节日,以短信或其它形式对导师的工作表示感谢,对于优秀导师应当由校领导出面给予感谢。三是要抓好总结环节,一期导航活动结束以后,应当对工作进行总结,寻找问题。如果不设定结束期,也应在一期学生毕业前,对工作进行总结。四是要抓好典型,要对好的导航模式进行大力宣传

(三)建立机制:构建校内外、学生间、团工作间共建共享机制

人生发展导航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求我们构建相关机制,从全局和综合的视角来考虑并推进。第一,要建立学校方方面面资源共享的机制。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导航活动由团委负责,但团委资源有限,应当打通学校内的相关资源,把有资源的部门都调动起来,使大家共同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为此,我们建议各校都建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把组织部、宣传部、学工办、科研处(文、理)、勤工助学中心、艺术中心、各学院等相关单位纳入进来,尤其要注意整合校友会的资源,请他们推荐相关的校友,供学生去选择。

第二,要建立起共享导师和成果的机制。我们认为,就校内来看,导师通过学生与学校建立了联系,从而也成为了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在第一代学生寻找好导师过后,如果导师尽心尽责,并愿意继续导航,那么下一届学生不一定要完全再另起炉灶,他们中的部分同学完全可以通过与上届学生的联系,去共享一位导师的资源。而就校际间而言,我们则建议团市委牵头,建立全市性的导师人才库。此外,每校可以定期出版学生与导师的对话录、访谈录,让更多的学生共享导师导航的成果,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编撰相关的导航案例集。

第三,与团委其它工作甚至是校内其它部门的工作进行资源共享。团委各项工作并不是“单打一”,因此我们可以把导航工作与其它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如把导航工作与理论研究会的学习相结合,与学生干部的培养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推进就业创业相结合等等,从而建立起许多新的机制。除了共青团的相关工作之外,学校内相关部门的工作也可以与导航活动进行结合,如请学生担任校庆期间与导师(校友)的联系人,邀请学生导师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等等。我们坚信,把导航工作与其它工作嫁接,一定会使人生发展导航远远超过其原始的意义,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竺剑、朱宏涛、童潇、束方圆、王茜、刘文艺、李永萍、杨光)

本 文 由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6:14
上一篇: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音乐教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网友评论《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理念&#8226问题&#8226优化》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