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本文 由 第 一公文 网 收集整理6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摘要】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使命,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课程改革、夯实实践基础、传承优秀文化等路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关键词】师范院校&bsp;立德树人&bsp;时代内涵&bsp;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从根本上回答了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性问题,也为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师范院校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师范院校办学目标和实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一、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续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了教育的两个“服务面向”和一个“根本目标”,也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阐明了我国新时期的根本教育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教育领域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需要依靠整个教育战线的共同努力和全面推进。师范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也是引领教师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因此,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师范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是师范院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战略方针的具体行动。

(二)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参与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方式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是人民的热烈期盼,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十八大更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首要的创新任务。推动教育事业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基础教育的改革更是重点和难点。这需要一大批政治思想素质好、知识储备厚、创新精神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强力推动。师范院校处于教育研究的前沿,教师教育是其根本优势所在,有责任和义务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师范院校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但近年来,师范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存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明显不足,甚至与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在教师岗位公招考试竞争中也不占一点优势,体现不出专业特长。因此,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师范院校提升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有利于增强师范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是师范院校参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方式。

(三)立德树人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过30多年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面临着艰巨的现实挑战。这需要全体人民接续奋斗,更需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代一代有志青年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同心同向,奋勇向前。教育战线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共同理想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推动中国特色事业的强大合力。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教师是当地的知识代表、精神风标和道德化身,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和成长的人生导师,因此,他们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奠定社会共同理想根基的责任。通过他们在教育岗位上的言传身教,可以在更大广大范围的青少年群体中,在我们党和国家未来接班人心中,凝结共同理想更为坚定的信仰,形成我们事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基本将走向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的岗位,是未来人民教师的人才源泉。坚持立德树人,在师范院校学生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的关键环节,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四)立德树人是切实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抓手

“德才兼备”是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更是教师人才的灵魂。除了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之外,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精神人格,对于新时期的教师人才显然更为重要。当今社会,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教师队伍中一些从教不廉、索要礼金、有偿家教补课、生活作风不正、教育手段粗暴、学术腐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声誉。纠正这些不良风气,除了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之外,更要从抓防范入手,从抓源头入手,切实抓好师范院校这一教师人才库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但是,一些师范专业的学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取向不当、社会责任感不强等现象,与社会的现实期望背道而驰。因此,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德才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有利于提升整个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

二、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在师范院校来讲,所立之德既是要弘扬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弘扬新时期教师师德规范,也要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就是要对师范学生进行道德观塑造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2],帮助学生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崇高理想,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所树之人,就是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树人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着力从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为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证。

(一)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加强从教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从教使命感。理想理念在教师的综合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人格基石,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育事业的现实需求,要求他们胸怀国家和民族,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决捍卫者。因此,师范院校要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道德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他们积极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将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与教育事业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积极做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建设者,让自己成为实现教育百年大计的正能量。

2.培育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从教忠诚度。职业道德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期待和职业内在的道德要求。《礼记·文王世子》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学高为师,德馨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国家分别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做出明确界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标准。师范院校要积极落实师德规范,引导学生将“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要以红烛、春蚕的奉献精神鼓舞激励学生,教育学生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不断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人格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提升学生从教专业素养

.加强专业知识培养,夯实学生从教知识源。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成为优秀教师的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3]因此,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拥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涉猎各类通用知识,拥有敏锐的学术感知、宽阔的学术视野。当前整个高等教育界处于较为浮躁的状态,教师热衷于科研,更多的精力用于争取项目,争取经费,对于教学工作则极为轻视,许多教授不愿意给学生上课,因为教学工作的经济回报过低;学生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受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的影响,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有所抬头,许多学生显得学习散漫,难以安心求学,潜心求知。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更是极为迅速。如果这样的教风、学风长期持续,对于师范学生未来职业前途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师范院校更应该沉下心来,明确学生的专业需求,坚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扎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既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适应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将来走上三尺讲台,才不致因学识浅薄而误人子弟。

2.加强师范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师范素质。教师重要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而学生的师范技能显得特别重要。当前师范院校育人工作呈现出与其他普通高校同质化的倾向,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学生师范素质、教学技能的训练太少。师范生的三笔字训练、普通话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的时长数量严重不足。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教师职业教学示范中心等实践实训场所的利用率极低。由于师范技能不过关,学生实习上讲台水平明显不够,许多实习单位不放心将课堂交给实习生也成为应然的状态。师范院校应当不断加强学生师范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授课水平,除了开设专门的书法课程、普通话课程、课件制作课程等,师范院校还应该利用早晚自习集体组织学生进行三笔字、普通话训练,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开展中学课程的试讲。通过学校的师范节、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比赛项目,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师范技能训练中去。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着力提升学生从教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从教创新力。创新是当今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社会对人才最为核心的要求。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将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新生力量。当前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不足,因循守旧,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不足,无法引领当前基础教育界进行的轰轰烈烈的课改,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对创新型教师人才的需求。因此,师范院校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出传播死知识的教书匠,还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开放意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具有教育家情怀的全新人才。师范院校要通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研创新活动,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要积极组织学生了解并参与基础教育的课程创新实践,紧跟基础教育改革步伐。

2.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度。当前师范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师范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态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用人单位在选拔毕业生时,除了看大学期间的专业成绩、外语水平及计算机能力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对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在教师行业发展最好的,往往不是那些考试成绩最为优秀的学霸,而是综合能力最为全面的人才。因此,师范院校要积极适应社会的要求,坚持思想品德修养与文化知识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努力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一)凝聚育人共识,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路径

.凝聚育人共识,确立育人核心目标。育人共识是一所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所持有的主导性观点,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性体现,是高校对如何实现自身重要职能的根本性看法。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当中,人才培养处于最顶层的位置。作为应用性大学,师范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卓越教师。因此,师范院校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地方特色及需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等多方因素,从各个层面形成育人共识: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把培养卓越教师作为首要任务,把育人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教师既要承担着教书的使命,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导技能,又要承担育人的职责,以自身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感染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形成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既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将志存高远、心系教育、以德为首、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准则。

2.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学校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是加强全局掌控、宏观筹划和战略管理的一种理念与方法。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协调处理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还必须遵循本身独特的运行规律。师范院校必须通过顶层设计,才能在宏观上把握趋势,从整体上明确路径,才能在现实要求与实践推动之间架起转化的桥梁。师范院校要以全局视角,对育人各要素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确保战略目标任务、整体行动方案和操作性实施细则有机衔接,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要形成包括以学生为本、去行政化的内部治理结构、唯才是举的人事激励制度、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分配激励制度、唯能是招的招生选拔制度、各尽所长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在内的有机系统,使立德树人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立德树人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体考虑,统筹部署,全面落实,整合学校内部的育人力量,整合课内、课外育人力量,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机制。

(二)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堂育人质量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路径

.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效果。“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4]师范院校要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学科专业大类培养与教师教育特色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发展相结合,结合师范专业特色,编写、修订高校相关学科教材,强化师范技能相关课程的比重。要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重点推行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例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探索微课、反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坚持德育为先,提高课堂育人质量。“‘课程育人’也就是理论育人,即以课堂、课程、课本等理论教育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知识的传授,这是‘立德树人’的前提”。[5]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和各类专业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师范院校更要发挥好课堂育德作用,以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为目标,紧密结合师范院校的特色,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等课程的教学质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联系师范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指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分析法,观照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从教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bsp;(三)夯实实践基础,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是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

.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专业实践。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期教师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师范技能的重要平台。师范院校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总体规划,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探索以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要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拓展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提升教育见习的频率,确保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六个月。加强对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确保质量。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师范专业竞赛,组织实习生课堂教学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教育部“东芝杯”师范生教师技能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及以“挑战杯”等课外实践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

2.组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出温室,了解国情,接受社会洗礼,磨炼人格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素养的重要桥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从人的主体需求出发,重视人的自主精神的培养,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高他们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师范院校要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专业兼职、社会调研、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特别是利用寒暑假等时期,有选择地让学生参与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调研、关爱留守学生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让学生在知识储备、才智技能、精神状态各个层面做好从教准备。

(四)传承优秀文化,发挥文化渗透功能是立德树人的隐性路径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师范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尊师重道”、“学高身正”、“诲人不倦”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所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朱舜水集·劝兴》所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韩愈所谓“举世不师,故道益离”等论述,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深刻认识,子贡尊师、程门立雪、张良受教等典故更是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关于师范精神的生动实践。这些内容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薪火相传提供着精神的滋养,更为师范院校育人工作提供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师范院校要紧密结合自己实际,既要弘扬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为主要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师范院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更要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范文化资源,弘扬“有教无类”的崇高师范精神,赋予当今时代“科教兴国”的时代内涵,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献身科教兴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2.打造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以校园里的校歌校训、花草树木、校园建筑、校园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让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摇篮。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事物,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深深地影响和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师范院校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结合时代特点、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努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深厚的师范文化氛围,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不断满足学生丰富而强烈的精神文化需要;要用学校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远的历史传统,崇德尚学的校园风气和志存高远的育人理念,教育战线优秀校友的良好声誉和学校教师的榜样作用,来鼓舞、引导学生坚定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职业理想;要紧密结合学生不同专业,开展新生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等富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师范特色的活动品牌,提升学生文化涵养和文化素养。


&bsp;

本文 由 第 一公文 网 收集整理6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14:49:07
上一篇: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探究
下一篇:浅谈技校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心得体会
网友评论《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