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青团工作载体有效性的研究

本 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 集 整理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青团工作载体有效性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书面和电子问卷调查,通过座谈会、访谈等形式收集个案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载体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国外运用非显性教育方式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具有重大启示作用。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组织之一,其工作载体具有非显性教育的特点,可为提高教育有效性发挥重大作用,因此要构建新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作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显性教育方式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共青团工作 有效性 非显性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6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党中央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有效性缺失现象,因此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组织之一,承担重要教育责任义不容辞。

本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书面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调查,并通过座谈会、访谈等形式收集个案资料。本次调研目标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学生工作老师、学生家长、社团负责人、网络和公寓管理员等。调研共发出书面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8份,回收率为925%;电子邮件问卷回收72份。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载体的现状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有近90%的人选择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或较重要,只有8%的人选择不重要,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对现行大学“两课”教学方法及作用进行调查,大部分人认为一般,选择满意的比较少,仅92%;对大学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工作效果,大部分人也选择了一般,选择满意的仅分别为83%和65%;对党课学习有46%的人认为只有理论学习、很枯燥;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价,有83%、232%、63%和55%分别选择了很好、好、一般和不好。可以看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满意度不是很高,尤其对教育效果综合评价选择结果的数据显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没有达到期望值。

2、共青团工作载体方面的调查分析

社团活动方面的调查显示,有72%的参加过社团,参加2个以上的人达到50%,考虑调查对象包括部分成年人的因素,可以说社团的参与率是很高的;而且对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上,有近八成的人表示只要有好的社团都会积极参加。

在有关上网频率的问题上,有949%的选择经常或者比较多,没有一人选择从不上网,可以看出网络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大学生乃至社会全体的生活必要内容。

在社会实践方面,认为社会实践有重要作用的人占77%,只有不到%的人认为社会实践没有意义,不愿意参加,这说明社会实践也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上述社团、网络和社会实践三方面的调查显示,参与率和认可率是很高的,这些活动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是,现有状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人认为现有社团活动主要是自娱自乐,缺乏指导;上网内容选择最多的两项是游戏娱乐和收发邮件,另外对上网浏览时事政治的问题上有673%的人选择了不太关注;社会实践方面对参加博物馆和革命纪念地、做志愿者等主要采取等待组织的态度。这种现象说明,对于获得认可、学生愿意参加的活动,应该加强引导和指导,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方面的分析

在对五项素质:身体、思想政治、能力、心理和专业知识进行排序的调查显示,思想政治素质比较稳定地排列在第三位,其它各项素质则有比较大的波动性,说明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认知比较统一。调查问卷和座谈、访谈中,大部分人对现有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提出了不满意的看法,希望有所改进,这也符合认可思想政治素质重要性的社会期望。在大学教育实践中,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传统的正面灌输、直接的单一化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在选择影响最大的人的时候,近65%的人选择了父母和朋友,可见大学生思想受到周围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共青团作为大学生参与最多的组织之一,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和启示

、国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从国际经验来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各国不断采取措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都把对学生进行个人良好品德教育突出为国家教育目标之一;韩国政府也提出了“改造国民性以适应经济增长和国家现代化”的“第二经济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意识的采用多样的、非显性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功能,日本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妈妈读书会”等团体,通过家庭和社区机构的合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等。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内容,要求其教育方式也要多样化,根据不同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一定发展,包括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等。但总体来讲,多侧重于直接的、正面的灌输式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教育效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大学生思想文化领域受到更广、更深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个性追求突出,主体意识增强,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国外非显性教育方式贴近实际,有效性较强,对新形势下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教育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3、重视共青团工作载体在非显性教育方式中的有效作用

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意见》提出了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在传承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之时,深刻理解并积极发挥共青团工作等载体所具有的非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优势,努力做到“两性”有机结合,即思想政治工作迎合大学生所思所需所为的“针对性”与强调教育工作“引导性”相结合,发挥共青团工作等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作用。

三、构建新模式,发挥共青团工作非显性教育方式的有效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作为作用对象,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工作通过非直接、非显性的教育方式,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提高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新的工作模式,发挥共青团工作非显性教育方式的有效作用。

、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和思路创新。

高校教育对象是有着强烈而又复杂情感世界的学生,因此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取得教育对象主体的有效配合,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加强情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实质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情通”做到“理达”,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有机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的改变,可以增强教学双方的信任和互动,增加平等意识和交流机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除了工作理念和工作观念改进以外,还要着力进行工作思路创新,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单一模式为全面拓展,变直接教育为隐性渗透,营造教育氛围,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做到《意见》所要求的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该项工作,校长全面负责,基层党团组织认真履行职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中介、引领、拓展和整合等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和学生为依托,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现象,是学校的物质、理念、精神、行为等各种文化形态有机结合的整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大量西方思潮的涌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日益出现多元化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容纳着多种形态的思想理论和生活方式。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联,是重要的教育工作载体,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引导,弘扬主流文化,为先进文化进校园奠定基础和提供条件。首先,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与大学生的传导中介,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把高品位的文化内容引入校园,另一方面又要把校园精神传递到社会;其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发挥内在的教育导向作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暗示性、渗透性的作用;第三,校园文化活动展示学生风采,满足学生价值体现需要,既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又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真正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第四,校园文化整合其中介、引领、拓展三方面作用,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3、注重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理论认知能力和思想辨别能力

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有利于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论认知能力和思想辨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两课”的教学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学生缺乏实践体验,因此教育效果的有效性不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恰好弥补这一不足,它要求大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注重参与和崇尚务实的特点。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中不仅可以锻炼专业技能、积累社交经验,培养高尚的品德,还可以深刻了解国情和国家政策方针,体会经济建设的成果,在实践中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实践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帮困解难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升华,它有助于大学生内化道德行为要求,并将此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自觉道德习惯。我校团委近年来以“实践育人”为指导思想,积极号召和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志愿者服务还是“三下乡”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深刻感受到社会实践激发了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人事物的辨别能力,在实践中自然地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现阶段,社会实践需要在基地建设、知识运用和长效机制方面不断开拓和创新,进一步发挥“干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大学生“识真知”能力的重要作用。

4、做好“红色”网站管理,发挥精神家园培养信息意识和提高道德素质的作用

在网络日益大众化的今天,互联网因其提供自由、平等的机会和场所,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加强管理、发挥网络作用,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影响力。高校作为传授和创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网络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强网络建设,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不仅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潮流的发展,而且也是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道德鉴别力,防止敌对势力渗透的要求。

因此,首先要从管理制度、技术支持、监督机构、引导机制等方面入手,把好网络的“入口”和“出口”,加强网站建设,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高雅情趣出发,努力寻求工作目的、手段和内容最恰当的结合点;其次,要建设“红色”网站,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弘扬主旋律,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来充实网络;第三,要提高网络的吸引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增强感召力和亲和力,提供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融知识性、趣味性的服务,充分发挥网络渗透性的“隐蔽式”教育作用。现在一些高校已经着手红色网站建设工作,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思想园”、“党校在线”等;共青团网站作为学生点击最频繁的网站之一,无疑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提高道德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注重创新,和谐发展高校社团、公寓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在实行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等趋势下,社团等第二课堂体现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公寓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聚集地,成为学生感受高雅寝室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的主要场所,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性和亲和力。高校社团是由一些具有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组成的学生组织,具有目的明确、凝聚力强和覆盖面广的特点,依托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由过去单一的、正面的教育向多样的“隐蔽式”教育方式转化,做到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近年来,高校社团数量急剧上升,然而却出现了诸如资源分配不均、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力不够大等问题;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建设、公寓开发的融合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要在深刻理解学生行为方式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创新社团建设,重视政治理论社团建设并实施“品牌战略”,落实指导思想和长效机制;在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既可作为学分制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又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发挥公寓教育作用,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尝试建立大学生社区,以此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有偿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以公寓为依托建立学生党、团、学生会组织,发挥学生党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地逐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

(张云、李秀珍、王亚南)

本 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 集 整理7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6:05
上一篇:高校社团与NPO的互动发展
下一篇:音乐教学学生艺术素质提高论文
网友评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青团工作载体有效性的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