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看得见的是细节,看不见的是文化

本文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理3

谈如何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看得见的是细节,看不见的是文化

在谈如何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引用一个故事。暑假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到上海参加世纪明德夏令营活动,这个故事便是此次上海之旅了解到的。到了上海,第一个感受就是乘坐地铁极为方便,上海的地铁可谓四通八达,这个故事便与地铁有关。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类似的细节还很多,如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在里面铺设同一色彩地砖。这样的装饰,给予乘客心理上暗示,从而使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站在地砖所在的范围内,和地铁保持了大约50厘米的距离,保证了乘客的安全。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使得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提醒乘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用事实告诉我们细节有多么重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细节成为学校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形式。学校管理者只有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管理过程或教育服务,注意细节、精益求精才能让学校管理或教育服务日臻完美,在竞争中取胜。

为了所有学生的终身发展,持续改进教育细节,获得文化的力量,最终实现高品质的管理——这是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更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因为时间关系,仅就学校管理的精细化谈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力求通过这些,折射出我们注重细节的一些理念,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儿启示。

一、注重细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无需多说,它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思辨型、活动型、开放型的课堂。

(一)精益求精的集体备课

我们强调注重细节管理,不仅要关注细节,更重要是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将细节做到极致。现在提集体备课没人觉得新鲜,十所学校可能有十所在进行集体备课。可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许多的集体备课在走过最初的热情后开始慢慢降温或流于形式。而作为最先采取集体备课的逸夫学校,我们的备课形式不仅没有让老师们觉得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承载起了越来越多的教研的任务,用它特有的魅力让教师们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情,而且能越来越喜欢它,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状态。甚至,几乎所有新调入我们学校的教师都会不自觉的被我们的教师同化,喜欢上我们的集体教研。为什么?这与我们精细的管理制度是绝对分不开的。

一周中的任何一天,你走进我们的办公室,你都能有机会参加我们的同年组集体备课活动。各年组每周的集体教研除了定时间、定地点,由组长牵头组织外,还有专门的科研人员参与,请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徐主任分管体音美等小科,崔景凤主任分管数学,刘平主任分管语文。每天上班,这几位业务主任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教研时间安排表,看今天轮到哪个年组教研,什么时间,准时去参与。我们科研人员的主要职责不仅是对集体备课进行督促,更重要的是通过教研把握整个的教学现状,同时从业务上进行指导。我们对科研人员要求很高:她们必须对自己分管学科的课程标准相当了解;她们每月必须通读学校订阅的各种教学刊物;她们每周至少要随同一个年组听一位教师的研讨课,并做出点评。我们对科研人员要求如此之高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校本教研进入低水平重复阶段。如果大家都在相对平平的水平线上徘徊再怎么的研究也很难提升一个档次。所以,教研需要专业的引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参与集体备课同时也承担着校本培训的任务。

可以说分工明确的管理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让教师能接受并喜欢上这种备课方式还得让大家从心底里认为这种方式是有效的。老师们是最讲实用性的,如果他们觉得没用的事,你就是用再严格的制度去约束也不行。为此,几年来,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的观摩研讨活动,对集体备课的环节、内容几经修改,完善。目的就是让这种备课方式真的能承载起更多的教师成长中需要的东西,让教师觉得它真正实用,真让人受益,自己孤军奋战永远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这么多的收获:让教师觉得集体备课后走进课堂更有底气,更能享受到游刃有余而带来的成就感;让教师觉得每一次交流都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教师们的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更轻松地做好自己想做好的事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谁不希望自己的幸福更多一些?不夸张的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的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们的幸福感。一种教研方式如果不能让教师发自内心的接受和喜欢,那么它很难真正去发挥它的作用。

(二)精细严谨的课堂教学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此我们对上课管理是特别精细的。&bsp;

我们不止一次地强调,每门学科都很重要,可是,教师们却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有考试的学科更重要。为了让学生们多考些分数,为了让孩子们多一些做题的时间,总有语、数、英任课教师悄悄挤占其他学科的课。我想,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低存在,那作为管理者的我们怎么办,很简单,每天每节课都有一个巡课教师从教学楼的每一个教室门前走过,对照课程表,对照任课教师,对照执教内容一一核对。这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件事,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学校成立十年,十年中的每一天都如此,一天中的每一节课都如此。你在一天中的任意一节课走入我们的教学楼,都会看到一个巡课教师或值周领导在拿着巡课记录从从南楼走到北楼,从这层楼走到另一层楼,从一个教室走到另一个教室……当然,现在巡课的目的已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督促教师按课表规定学科上课上,这项管理策略在不知不觉中承载起了许多的东西:比如每位教师的工作态度、管理班级风格;各班学生的整体状况;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等等。许多在正式听课时被掩饰的问题在巡课的过程中都暴露无疑。翻开我们厚厚的巡课本,所有细小的偏差都记录的一丝不苟。可以这么说,我对我们全体教师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日常的巡课。

(三)精雕细刻的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进行业务培训是从教师的需要出发,精雕细刻,确定培训内容,然后采取的一个主要的方式就是以赛促训。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原因很简单,竞争总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如果想让各位教师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最好的方式不是开展业务讲座,让教师们被动地学习,而是用比赛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主动地学习。

比如,为了让教师更快地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更自如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更自觉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专业素养,我们曾多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大赛。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课堂教学”、“朗读”、“当场撰写论文”、“书法”、“简笔画”、“理论考试”、“写教学反思”等多项专业技能的比赛。而我们尝试开展的由“说课——答辩——上课——自评反思”四个系列构成的理论性很强的教学大赛硬是让我们的年轻教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背会了课程标准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如果不是竞赛,这样的效率敢想吗?

再比如,上个学期,结合我校年轻教师较多,学科知识较为薄弱这个特点,开学初,我们便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大赛主题就是学科知识竞赛。(补充一句,我们每学期都要有教学大赛,每学期的主题都有所侧重。)一个月后,我们进行初赛,当天教务处就组织判卷,立即公布成绩,马上进行辅导。没有一个参赛教师不在意自己的成绩,没有一个参赛教师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我们在组织大赛时,遵循的第一个准则就是公平,另一个准则就是反馈必须要快,越快越有促动性。在去年县里举办的教师学科知识竞赛中,我们获得了第一名,不谦虚地说,我们赢得的很轻松,因为,这个竞赛内容也是我们日常对教师进行培训的一部分。

上学期期末,我们利用起假前比较轻松的几天,由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语、数学科的业务培训。语文分为诗歌常识、文体知识、高效阅读、易错字词,数学则侧重于较复杂应用题解法的培训。每次培训后都当堂测验,效果非常好。

正因为我们一直在采取以赛促训的这种方式,每次竞赛都有一批优秀者脱颖而出,同时每次也都浮现出一些成绩不佳者,所以,我们学校的很多教师总能自觉地学习。正因如此,在各级教学大赛中,我们的教师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前不久在葫芦岛市举办的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中,我校五名选手全部入围,进入市前十五。而且全县的前四名都是我们逸夫学校的选手,这个成绩的得来绝不是偶然的。

二、注重细节管理,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bsp;“为了所有学生终身发展”是我们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核心理念,不仅是课堂教学如此,我们开展的其他教学活动其实无不围绕这样的一个核心理念展开。

(一)精心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我校自2006年上学期起开始酝酿策划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2006年下半年,综合素质测评试行方案开始运行,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测评内容主要分语、数两个学科。语文主要包括口语交际、朗读、听力、笔试四部分,数学包括口答与操作、笔试两部分。以导向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为评价原则。

我们的测评方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葫芦岛市于向东副局长曾将我们的做法和相关材料推荐给市课改交流会,认为很有推广价值。而几年的实践下来,我们也确实感受到综合素质测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充分体现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更帮助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营造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我们制定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时,上网查资料,可借鉴的寥寥无几,而200年的今天,我在写这个材料时又在网上浏览了一下,发现有关综合素质测评的资料很多很多。这至少说明两点:一、这种评价的科学性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和认可二、在这方面,不谦虚地说,我们学校走在了前列。

(二)精心策划每一次学生活动

&bsp;先从一件小事说起,我们每搞一次教学活动,都必须起草一个完备的活动方案,仅仅是会上口头布置不行,活动安排一定要周密,大到方案的内容,要写清活动的意义,原则,内容,标准,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等,小到纸张的选择,版面的设计,字体的使用。方案印发下来后,大家要在一起斟酌,甚至一个标点的运用也要进行讨论,这绝不是夸张。比如说,我们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落得实,有效果,我们特地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取得家长的合作认可,如果我说我们发出去的那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倡议书经过了一周的修改,经过十几位教师的反复校对,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管理风格。我们深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会影响家长、学生对学校的看法和印象。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发出的每一张纸片,都传达出我们对学生家长的态度、感情,也传达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包括学生观、教育观,更传达出学校的办学品质!我对我们的老师这样说:我们要创建一所有品质的学校!要做到“品质”,就要从这些细节上做起,在“精致”上下功夫。

开学初,我们对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进行了验收。我们的方式还是竞赛,竞赛分为口试和笔试两项。我们组成一个考核组,深入到各班按学号抽测20人,按抽签决定的背诵篇目诵读,现场打分。然后各班再分别选出最优秀的学生参加笔试,最后按考核结果选出书香班级和优秀选手。古诗文诵读活动我们已连续开展了两个学期,这个活动掀起了我校师生背诵经典古诗词的热潮。不谦虚地说,现在,除刚入学的一年级外,你任意走进我们任意一个班级,随便点一个学生,他几乎都能随口背诵出40首以上的古诗,还有一部分学生能熟练背出课程标准中向小学生推荐的70首古诗。我们开展的活动能这样的深入人心,取得这样的实效,除了因为我们的每一次比赛都能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更重要的是我们组织得相当周密。仅就笔试一项来说,学校领导亲自出题,亲自监堂,教务处领导分年组组织评卷。而且,拆封前,年组成员每人一本卷,进行反复核对,注意每年组评的都不是本年组的卷。分年组拆封后,本组教师不能马上拿走试卷,必须当场核对本班分数,尽最大努力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分数都准确无误。因为公平,所以,没有人不重视。今年,我们还刻制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书香徽章。(出示徽章)极普通的一个东西吧?可得之不易增加了它的价值,我的徽章一个都不多刻,一、二、三等奖各有各的颜色(出示不同等级的徽章),攒够四个徽章者,可换取“中华经典书籍”一套。在这里,我们不妨再补充一句,我们开展活动从来不仅仅是为了响应一下号召,我们认为对的,认为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就一直会坚持下去,把活动做成品牌,把活动变成常规。

(三)精心组织每一次课改实验

我校是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作文学评”课题组的基地校,这个课题可以说对我们教师“作文观念”的影响很大。结合这个活动和咱们县的作文整改要求,我们选取了“呵护孩子们乐于表达的天性,触动他们笔尖上的智慧”这样的一个立足点,从更新理念,降低习作的难度;充分感知,触发习作的灵感;限时习作,激发习作的潜能;优化讲评,呵护习作的热情;基于阅读,拓宽习作的思路;鼓励读书,积累习作的底蕴;口语交际,提高习作的素养这七个方面去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为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教学常规管理”,所以,就我们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提高教师们作文教学能力的,我不再展开说,我还是从管理的层面上说说我们的做法。我们每每组织一次课改实验,结合实验所要开展的活动一经决定,就要不折不扣地实行。比如,为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孩子们对经典美文的感悟和鉴赏能力,我们开展了每周一次电视美文欣赏活动。一旦美文欣赏时间到了,电视一打开,班级的一切班务活动必须暂停。届时,教务处会逐班检查,记录。而美文的选择则要从文字表达、价值取向、音像效果、学生的欣赏水平等多个角度去考虑,经过初选,评议,确认几个环节才最后选定。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美文采撷小组”。听起来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还是那句话,这就是我们的风格,每一项看上去很普通的工作我们都力求做到极致。

再比如,结合作文整改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每人一课内容必须是作文教学。每周讲课人员安排,上课时间安排,评课时间安排都会清楚地体现在周计划上,然后周一第一时间张贴在每个办公室的公告栏上。每人一课其间,我们要求教师们一旦有闲节,必须到五楼听课,对此,我们有专人记录,哪节课谁来听课了,来了多少人,我们记的一丝不苟。顺便补充一句,我们期末考核确定教师们的听课节数时,绝不仅仅以教师听课簿上的听课笔记为准,还要与我们的“听课记录”相符才算数。这是不是又有些小题大做?

以上,我结合两个小标题,围绕“为了所有学生终身发展”这个核心理念谈了我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些观点,简单谈了我们的一些做法。也许有的同志会说,当管理工作做得越细,教师就越累,学生就越苦。对此,我不这么认为,精致化的教育必然要经历精细化的过程,但一定会超越精细化的阶段,因为,这些会促使师生形成习惯,养成认真工作、认真学习、认真生活的习惯,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也许再也没有比养成好习惯更重要的事了,这最终会达到一种教育的自由与解放。

细节是手段,完美是结果;细节是过程,完美是结局。没有对上海地势、气候的关注就不会有“三级台阶”的设计;没有对乘客心理的体察就没有“地面装饰线”;没有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转弯”的创意就没有运营成本的节省;没有德国人的认真就没有德国设计师对“精细”的执着。关注、体察、创意和文化让看起来只是细节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尽管单纯,但它却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在学校里,细节是教师学生的种种需要的体现,是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有效资源。那些看似平凡琐碎的细节,折射出的是我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交织成的是我们校园独特的教育精神与文化力量。看得见的是细节,看不见的却是文化。我相信一所拥有教育精神与文化力量的学校,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本文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理3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5:13
上一篇:有效利用远程资源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下一篇:学生干部能力培养途径
网友评论《谈如何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看得见的是细节,看不见的是文化》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