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本文 由 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整 理8

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在全县教育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追求数量转向“打造教育强县”的追求质量的背景下,我们回首反思学校的教育,现状令人堪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了解不多,领悟学校教育思想、要求、措施欠到位;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学生的课堂地位倒挂;德育、智育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两张皮”,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做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教育质量=时间+汗水……这使得我们的教育,追求数量而数量上不去,且质量日渐下滑。我校2007年初一招生307人,200年毕业学生238人;2008年初一招生286人,20年毕业学生29人。近两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率分别为7753%和7658%,远远低于国家规定98%的指标。而在200年、20年的初中毕业考试中,毕业学生的合格率分别为:4580%和4064%(不合格率为:5420%和5936%)。上述数据告诉我们:违背教育规律抓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忽视质量而一味追求数量的想法和做法是难达目的的。相反,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学校教育的永恒目标。

一、更新人才观,坚持德育为先

在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才不单是能够考出高分学生。凡是身心健康,能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人,都是人才。因此,我校教育工作的第一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叶圣陶语)。让每一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谐的心境。在当前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环境下,我们要紧紧抓住“生活德育”这根主线,强力开展“诚信”教育。利用“三鹿事件”、“地沟油事件”等典型案例,让我们的学生由衷地认识到:缺失诚信,最终损伤的是我们自己!“欺师不敬,欺亲不孝。不孝不敬,是为败德。败德之人,不得志害身家,得志害天下。”(《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出版社2009年3月版P8)因此,我们提出:让每一堂课都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二、改革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应试教育时代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老师始终处于主体强势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弱势地位。严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倒挂现象形成的原因较多,但根本的有三:一是从教者自身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产物,把自身从老师那里“摹仿”来的东西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上;二是教师对学生缺乏根本的信任,不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教师的“尊者”心理和意识没有彻底放弃,把所谓的“师道尊严”留守在三尺讲台上,抱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不肯放。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我们必须确立“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场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的课堂观,让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服务者。协助学生“明道、晓业、释惑”。课堂教学中多运用“尝试法、探究法和发现法”。

三、遵循规律,切实践性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从教育的角度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众多。从整个个体讲,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能拔苗助长;从人的认知角度讲,具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从已知到未知等特点,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从学生群体角度讲,具有发展程度不一,发展快慢不齐等实际情况,我们不能齐头并进;从学生个体素质上讲,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与短处同在,“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

总之,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撼动,需要良知;教育是树人的事业,需要用“心”;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前提,需要责任!

本文 由 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整 理8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2:31
上一篇: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
下一篇:科技小论文:鱼也会说话哦!
网友评论《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