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弃考族”现象

本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 集 整 理9

如何理性看待“弃考族”现象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206年高考报名人数,3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今年,来自教育部的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尚未公布。6月1日发布的《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称,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保持较低水平,出现一个L形状态。

高考制度具有其科学性、优越性。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bsp;&bsp;&bsp;但是,究竟为何近年来屡屡发生弃考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类是主动放弃,一般是优秀尖子生,家里经济条件好,家庭能够支持其高中毕业后就前往国外名校深造;二类是家里经济条件较好,不喜欢上学,打算高中结束后就继承家族生意者;三类很多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他们知道顺利考取也无法支付巨额学费,同时由于考虑家中子弟姐妹过多,读出来也要找工作,耽误挣钱的时机,想早日承担家庭负担;四类是家长因素。受“读书无用论”偏颇言论影响,很多农村家长从小就灌输给孩子:“读书浪费钱,书本知识不实用,关键是早日赚钱养家、早日嫁个好人家”,这种论调残忍“斩断”很多原本想继续学业孩子的梦想。五类是高考一些不公平因素的存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为了保护本地考生高就业率,录取分数线划定不一样,这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一些地方大学的招生政策不够公平,面对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高考生名额较少。此外,异地参加高考困难、高考加分政策标准不一样,继而出现“高考移民”、“高考舞弊”等不公平现象蚕食了高考的公信力。六类是由于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多企业招聘人才几乎都是要招聘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而非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很多招聘单位要求的学历层次较高,原本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非要招聘研究生或博士生,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招聘以学历定能力高低,显然不公。

当前,高考“弃考族”问题亟待解决。究竟该如何防止更多的高考学生冲动放弃高考,更好地帮助和引导高考学生本着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为其未来选择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其一,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应该客观来看待,支持他们的选择,因为或许那是一个更好的平台,可以充分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二,对于二类人群,既然家庭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做生意的平台,而且学生原本不喜爱读书。虽然更高的知识理论的学习能够促进这类打算经商的学生发展,但毕竟高考制度是自愿原则,没有任何人能强求学生一定要参加高考。大学学习是种更深的学习,也讲究学习兴趣和天分。若是父母非强迫孩子读大学只是为了混个高学历的“头衔”,这违背了中国大学的教育初衷。其三,对于三类人而言,国家应该加强对于贫困学生的资金支持和帮扶力度,比如引导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帮扶贫困高考生的计划中来。此外,鼓励政府官方网站和社会网站,带头创办一些公益助学网站,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帮助建立更多贫困基金。尤其发挥红十字会作用,通过各类有影响力媒体的公益宣传片,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其四,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文化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教育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方式宣传教育重要性,让家长明白教育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其五,加快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规范各地招生政策,帮助公众重拾高考的公信力。其六,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公共体系,完善招聘单位相关规定,解决“以学历和经验论能力高低”招聘观,尽可能给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平台,帮助他们积极就业。

本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 集 整 理9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9-15 21:19:31
上一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观之尊师重教观”有感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网友评论《如何理性看待“弃考族”现象》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