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探究

本 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集 整理2

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探究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标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航向。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程度,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顶层设计为先导、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师德建设为保障、科学教育为前提、优秀榜样为引领、自我建构为重点、外围优化为依托,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践行度。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探究
&bsp;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其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大学生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成为行为准则、内心信念、基本遵循。忠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筑堤人,民族精神家园的呵护者,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一、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高校学生整体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明显提升,形成了一定的氛围,释放了正能量。教育部发布的20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学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等理念的认同度均在90%以上。”[2]学生思想上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但在教育和践行中也存在着较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知行脱节,重实践、轻理论,重个体实现、轻社会教育等。当前,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一)认知度不够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知是前提。只有做到了“知”,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还不够广泛,整体上文史类好于理工类。有研究表明,“认知渠道数量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对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度有显著作用。”[3]我们应拓深认识渠道,注重立体式、生动化宣传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认知还不够深刻,很多学生只能在某一部分或某种程度上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在培育中,我们应接好地气,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感觉好,拒绝抽象化、概念化宣传倾向。

(二)认同度不够强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终极转化的重要环节。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固有根本。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做好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把核心价值观传承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文化底蕴充分展示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时代的精神,时代的价值理念,反映了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做好与时代发展的吻合,把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时代特色展示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道德需要和合理诉求的反映。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一部分,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也有自己特殊的正当需求。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做好与学生利益关切的融合,解决好大学生的合理诉求,通过实实在在的效果,强化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驱力。

(三)践行度不够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行动。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们要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改善社会道德环境,形成崇德尚德的浓厚氛围,让德行的阳光普照、让恶意的行为受到惩罚、让高尚真正成为高尚者的通行证,逐步实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从众到自觉的转变;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真正把其当作固本工程来做,形成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由偶然到习惯到必然的转变;要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增强使命意识,坚决不做道德看客,通过自身有形、无形,有意、无意的道德行为表率,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逐步实现践行核心价值观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处着手,多处用力。在培育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顶层设计为先导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顶层上科学设计,才能推进深入,才会硕果累累。为推进这一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系统化的概括和阐述。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级各类学校培育和践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从融入教学、融入文化育人、融入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阵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有着特殊的意义。高校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使命,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做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先行军”。但目前“关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尚未真正起步”。[5]现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存在着理念缺乏顶层设计、内容缺少整体构建、方式缺少有效途径、时间缺少持续推进等问题,导致教育实效低。我们必须从前瞻性、长远性、根本性上着手,加紧对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建构。通过制度性安排提供系统的教育框架和原则、清晰的教育方向和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使高校真正“成为正确价值观的源地、社会伦理和道德的高地、社会行为的示范基地、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辐射源”[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内心信念。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7]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亘存着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积淀着最深厚的精神特质,为我们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体现了深厚的文化意蕴,传承了最优秀的文化基因。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8]同时,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增添文化内涵,使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学生发展相协调,促进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觉醒、文化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师德建设为保障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强化师德建设,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坚守精神家园,认真对待工作,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不断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造好“梦之队”;要坚守道德情操。以德立身,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兢兢业业工作,诚实守信做人,友善和蔼待人;要充满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坚持严爱相济,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bsp;(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科学教育为前提

“全部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系统,包括意识形态,都不是人的头脑自生的,而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9]。大学生处于特定成长阶段、处在特定活动空间,辨证逻辑思维基础尚不深厚,认识上往往只能形成零散的社会价值观,无法自觉形成科学系统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为大学生所乐见、所乐知、所乐行,离不开科学的灌输,系统的教育。

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解读精度准和理论解读深度巧。向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在逻辑、现实意义等,使其深刻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最大利益所在;找准与学生思想情感共鸣的契合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原则,敏锐把握学生思想活动的新变化,循循善诱,使学生焕发出心底蕴藏的道德意蕴和道德情感;占领校园网络宣传制高点。加强校园网站、贴吧等媒介管理,最大限度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气歌;强化实践养成。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工作实践,逐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五)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榜样为引领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0]榜样来自火热的社会生活,有血有肉,可亲、可敬,可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他们诠释着道德品质的崭新内涵,领奏着时代的最强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脚。

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校园榜样的引领作用。把那些品学兼优、自立自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恪守诚信的立起来,树起来,为校园注入精神之“钙”,使大学生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从榜样身上,领悟社会道德风向、触摸社会文明温度,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要选好,选准、选巧榜样。有道德、讲道德、守道德是基本条件;做好榜样制度化、常态化建设。保证榜样评选、表彰、宣传、服务等全过程规范有序,实现榜样长流水、不断档;做到“赏罚分明”。榜样受到表彰激励,“坏人”受到孤立惩罚,让学生人人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自我建构为重点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观建构和客观影响相互交织的过程。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培育和践行的效果。大学生要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共鸣共行,同频振动,必须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下足功夫。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自觉将其内化于心;注重德性养成,自律修身。提高道德认识,特别是社会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大“道”的认识,立志在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放飞梦想;做到明辨是非,善于抉择。保持价值定立,恪守真善美价值标准,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强化道德践履,踏实做人。在培育中要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行的效果检验知的水平,以新知促进行的久远。

&bsp;(七)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外围优化为依托

“社会矛盾不仅存在于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而且最终都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文化层面。”[]文化是政治、经济、社会的反映,它描述着政治、经济、社会的现象,诉说政治、经济、社会的“不公”,诠释着政治、经济、社会的未来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中国的核心文化,映照了人们的思想的态势,反应了社会的生态。

培育和践行好核心价值观,应该是这样一种样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主得到贯彻实施,文明和谐得到彰显,自由得到全面发展,公平正义得到体现,爱国敬业成为准则,彼此诚信友爱,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彰显。

面对当今中国普遍的“文化焦虑”,我们应科学诊断我们的文化问题,深刻剖析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真实的外围答案。

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来说,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深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民富国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改善始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始支点;必须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实现阳光民主。“真实”与“行为”是民主永恒底色,要不断填充民主的真实性,拓展民主的广泛性,丰富民主的行为性;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先进的文化可以熏染人们的身心,重塑人们的精神,规范指导人们的行为;必须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社会和谐。和谐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在建设中,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来说,要增强捍卫自由的能力。努力使自由充分彰显,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出彩;要标注好平等这个基本尺度,营造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激发出人心深处最为激越的力量;要校对好公正这个价值准绳。做到机会平等、程序正义、结果正义;要建设好法治这个避风港,确保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安全。

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来说,每个人应把爱国当作自己最起码的道德,不爱国何以称得起“国人”这个称谓;把敬业当成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认真负责、辛勤劳动、踏实工作;恪守诚信道德底线,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善待亲人、善待他人、善待万物。

只有我们沿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向度孜孜追求,时刻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与时俱进推动制度的设计和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形成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法治环境和体制机制,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bsp;

本 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集 整理2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14:49:06
上一篇: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下一篇: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网友评论《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探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