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中小学校不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本 文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理8

如何保障中小学校不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及冰雪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不管是“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生体育技能训练,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活动,或是统一安排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常规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但是仅仅有常规的大路体育活动往往会让学生感到重复的枯燥,如果能够更多的体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孩子们更喜欢,效果会更佳。

目前,有的地方推广“武术进校园”、“功夫扇”、“啦啦操”、“兴趣小组”等校园体育活动,这无疑让孩子天性得到了释放。武术成必修课也成中小学生之大幸。但离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基础项目的要求显然不够。特殊的例子就是学生的生存本领不足:不敢爬树、不会游泳、不敢跳高、不会翻单双杠。这与学校为安全起见而束缚了学生基础技能的锻炼模式分不开,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体育设施变成了摆设。

我们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可实际上,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搞的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体育的错误倾向。如今的学生很累,成天读书,课表上的每周三课时的体育也因体师资缺乏和体育设施设备不足而上得没有质量,何谈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很少有时间锻炼,中小学生体质堪忧。

现在城里孩子多是‘独苗’,长辈都不希望出现意外伤害。孩子在学校有各种安全预案确保安全,但放学后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无法照顾孩子,或者因为怕受伤与意外不愿让孩子出门活动,还有些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种种原因,导致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知不觉地被挤占。

保障学生的运动时间,增强孩子的体质,教育部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光靠学校是不能完全挑起这个重担的。长期以来,学校出于保障孩子安全等原因,除体育课外的整个课余时间不准学生翻筋斗,不准学生翻单杠,不准学生跳高,学生在校园活动不吵不闹最好。此外,各种体育配套设施、包括体育老师的师资配置仍旧处于紧缺状态,课外锻炼只能依靠家长和孩子自觉进行。这就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体育社团乃至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孩子的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从上学到放学在校时间几乎9个小时,住校生在校就是一星期,有明文规定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但是从放学到睡觉的5个小时,学生更需要充足的体育锻炼。包括周末,寒暑假,中小学生都需要有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学校只能对在校学生负责,而学生体育教育更重要的一环,家长的教育不能缺失。家长应主动多陪孩子参加各类运动,学习基本体育锻炼常识,帮助孩子降低运动中受伤的几率。

体育管理部门也应着力制定各种规范,提供更多的体育公共服务,提高学生运动能力,避免运动损伤。教育部门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锻炼的习惯打下基础。几个方面相互促进,一定能扭转目前中小学生体质技能不足状况。

本 文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理8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14:48:40
上一篇:坚持正确历史观 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下一篇:旅游,请把文明随身携带
网友评论《如何保障中小学校不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