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历史观 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此文由第 一公 文网 免 费 提供

坚持正确历史观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创造史和发展史,既有繁荣盛世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也有国家危亡的警示和教训。抗战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历史,既有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宝贵经验,也有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教训。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能不能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深入了解并正确把握抗战历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坚持正确历史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铭记过去,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正确书写历史、坚定捍卫历史、深刻把握历史,创新发展未来。

(一)正确书写历史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93年9月8日,日本军队在我国东北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在长达4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共毙伤、俘虏日军50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0%以上;日军战败后向中国投降共计28万余人,占当时其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中国军民付出的伤亡达到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000多亿美元。[3]

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伟大的抗战历史。如今,惨烈的战争已经远去,历史需要被真实记载、正确书写,需要还原它的本来面目。然而,历史的正确书写和还原却较为困难。一是客观方面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消逝,人类对于抗日战争的关注逐渐减少,关于抗日战争的记忆逐渐模糊。此外,由于年代久远,抗日战争的参与者逐渐离世,遗迹、档案、纪念品等逐渐丢失、消亡,导致许多国民对抗日战争的概念逐渐淡化。二是主观方面的障碍。尽管历史的硝烟已经弥散,但军国主义、强权政治在和平年代仍然存在并被一些人所信奉。这些人或意图低估甚至抹杀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或别有用心地颠覆、抹黑历史的本来面目,致使抗日战争历史的正确书写受到阻碍。

欲行大道,必先为史。必须正确书写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让身处和平年代的国民了解历史、认清历史、铭记历史,选择正确的前进道路和方向,走向和平发展的未来。

(二)坚定捍卫历史

坚定捍卫历史,要牢记我们的抗战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不仅要上抗战历史教育这门“必修课”,还必须要修好这门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4]在9月3日这个抗战胜利的特殊日子,通过正式而宏大的纪念仪式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让全体国民回顾历史、感怀先烈,牢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必遭欺辱”,十分必要而且至关重要。

坚定捍卫历史,要牢记我们的“制胜法宝”。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中国饱受欺凌:不平等条约一个个签订,国民一次次遭受迫害,国家地位和凝聚力不断降低,人民群众犹如一团散沙。直到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最紧迫的关头,全国人民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浴血奋战、全面抗日,最终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5]

坚定捍卫历史,要牢记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在4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英勇就义的江姐,从容赴死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董存瑞,翻雪山过草原的长征红军……一批批民族英雄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筑成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固长城,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军,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铭记英雄、敬畏英雄、感怀英雄,学习他们伟大的精神与高尚的品格。

(三)深刻把握历史

要深刻把握历史,深入研究抗战历史。抗日战争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记忆和伟大精神。对于这一历史,不应仅停留在隆重纪念这一层面,还需认真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要在中国前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厘清并正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及时抓住机遇,不断促进国家快速平稳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要深刻把握历史,弘扬继承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所形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感和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国家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只有弘扬和继承伟大抗战精神,筑牢国民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的生活幸福。

要深刻把握历史,珍惜维护世界和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共8次提及“和平”,充分彰显出其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和决心。他指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6]70年前,中国人民惨痛的代价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沉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战争带来的只会是痛苦和灾难,只有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因此,要牢固地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珍惜并维护世界和平。

要深刻把握历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要深刻把握抗战历史,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充分认识到凝聚力量、形成共识的重要性,并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团结一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坚持正确历史观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关乎“两个一百年”重要目标的早日实现。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做好系统规划、推动改革创新,深入探索切实行之有效、真正入脑入心的历史教育方式,以三个“相结合”重要举措将抗战历史全面融合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历史教育,使其深刻认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巨大优越性和光明的前景,不断增强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一)全课程融入与重点课程融入相结合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一方面把抗战历史教育全面融入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做好抗战历史教育的全课程融入;另一方面通过重点理论讲授、社会实践体会等多种方式,形成抗战历史教育合力,切实做好抗战历史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点融入。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将不断更新、继续研究、深入挖掘课程中与抗日战争相关的教学内容,尤其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新论述、新理念、新思想融入课程教学;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教学资源素材,提高抗战历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做好抗战历史精神入脑入心;将把抗日战争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全面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重点在“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等内容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抗战历史教育,凸显伟大抗战精神。通过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实让大学生了解历史本来面目,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抗日英雄的光荣事迹让大学生学习为国奉献、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丰富的抗战历史文化让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先进精神,促进其学习继承“和为贵”、“兼相爱,交相利”、“仁爱”等美德和集体主义、团结主义等精神。

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重点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等章节的教学中加强历史教育,强调和平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抗战精神让大学生树立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通过抗战历史让大学生了解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通过抗战经验让大学生了解“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真正含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课,一是结合学校开课时间安排抗战精神专题内容讲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通过立法形式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把每年秋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课的第一讲设置为抗战精神专题讲授,以此纪念抗战胜利、加强学生抗战历史教育。二是重点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等章节的教学中加强历史教育。通过抗战史实增强学生对“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理解认知,以及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第一课堂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讲授与专题讲座有机结合;在第二课堂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做好以“8秒正能量”为代表的微活动。

在第一课堂,将不断加强学院教师对于抗战历史内容的备课,做好抗战历史重点内容的讲授;将对学生在相关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认真讲解、重点解答;将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抗战老兵、英雄子女为学生进行抗战相关内容的专题讲解,不断加强学生对抗战历史的学习。

在第二课堂,将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继续做好并不断创新以“8秒正能量”为代表的微活动,增强对大学生的抗战历史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微视频、微纪实和微征文三类:微视频即主要采用微视、秒拍、美拍等短视频拍摄软件,由学生自行组织拍摄抗日战争相关主题短视频作品的活动;微纪实即拍摄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为主题,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学校校史馆网站、微博微信等为展出平台的微纪录片的活动;微征文指撰写以抗战历史为主题、通过微博、微信定期推送的短篇文章的活动。此外,我院还将通过组织开展观看抗战电影、慰问抗战老兵、抗战精神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大学生抗战历史教育。

(三)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一方面不断加强对于抗日战争历史的深入研究,推动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作用;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抗战历史教育社会服务,重点打造抗战历史精品专题,借助各类平台进行宣讲,宣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不断加强对于抗日战争历史的深入研究。一是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对留存档案、回忆记录等史实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充分借助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等学科背景,深入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全面把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二是深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深入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背景、实质特点和造成危害,掌握消除历史虚无主义负面影响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切实做好抗战历史教育社会服务。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整合全院师资力量、深入挖掘相关资料、认真研究抗战历史,重点打造推出“走进‘93大阅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中流砥柱何以成立?——抗日战争中的国共两党角色与作用”、“形成陌路至殊途同归:抗日战争中共战争动员与统战策略”、“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等0个左右的抗战历史精品专题。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以及其他讲座形式,为学生进行专题宣讲;另一方面通过挂靠本院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等平台,为来学校参加培训学习、社会实践的思政课教师进行宣讲,并借助各类机会在社会各层次开展讲座,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政课教师以及社会各层次对抗战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bsp;

此文由第 一公 文网 免 费 提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14:48:39
上一篇:论家风家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下一篇:如何保障中小学校不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网友评论《坚持正确历史观 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