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初探

刘婕

摘要:中职德育课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德育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重视程度偏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模式生硬僵化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中职学校必须加大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改革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德育课程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德育改革途径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德育对培养及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德育课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德育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心理素质养成、人文科学精神树立均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然而,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存在许多弊端。一、目前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普通高中对学生分流作用明显,不可避免地造成中职学校生源不足、素质下降的尴尬局面。中职学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厌学情绪比较强烈、道德修养比较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共性问题。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个严峻而现实的挑战,学校急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但与之形成鲜明對比的是,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重视程度普遍偏低

中职学校的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较高道德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中职学校片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基础,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压缩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深度,将其放在学校教育的边缘,导致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甚至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理想、信念、道德、人格等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制约着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普度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育方式单一、与现实脱节、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仅仅局限于理论性说教与灌输,对解决学生在身心成长、人格培养、求职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引导不够,致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兴趣低下。这种内容抽象、脱离实际的德育教学,使学生对德育教育也只是停留在纸面及理论上,缺乏理性的思考与理解,对学生信仰、道德、心理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3教学模式僵化生硬

现阶段,多数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仍沿袭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教师是教学活动主体,是“授业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灌输者角色。在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在学习活动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无法主动参与到其中,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难以发挥出来。所以一上德育课,一方面老师身心疲惫、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却是学生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二、德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

2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4年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基本依据、基本标准。简单说来,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总的原则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升教师素质,重视课程发展

中职学校应树立“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对德育课在中职教育上的重要地位要有清醒认识,切实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大力度。在某种意义上讲,担任一线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既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力量,也是决定德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科研创新的水平。这样才能保障德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此外,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内外兼修、全面渗透,不仅要将德育培养工作贯彻于整个课程教育的全过程,而且要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等其他课程教学以及实训实习的过程中穿插的思想教育,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中融入的品行培养,都发挥着潜在德育课程作用。因此,要时时有德育,处处都有德育。

2更新德育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改革课程,落实内容是关键。现阶段,德育课教师要逐步摆脱传统教材空泛单一的局限,在保留其精华的基础上对德育教材进行整合改进,使德育课程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而调整更新。德育课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新的德育教材做到贴近学生,要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有所选择、有所鉴别、有所侧重地开展好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现实,尤其需要紧密联系学生未来劳动岗位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加大劳动者职业素质教育部分的内容,如合作能力、协作精神、与人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的培养。德育课教师要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这个核心,既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又让他们认识到何为成才、成才为何、怎样成才,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3贴近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模式

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得以实现,德育的时效性要求其由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教育。为此,德育课教师必须改变将学生作为单纯的接收者、机械式教学、“满堂输”的做法,要将学生视为德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具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特点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设计、建构、组织起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以贴近学生特点为切入点,改革教学模式,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总之,中职学校必须深入推进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不断丰富与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让德育课程真正成为塑造学生高尚意志品质与优秀道德品质的有效指导,继续发挥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洪兰贞关于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广东教育,202(6)

[2]陈家梅浅析中职生德育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6)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文章来源于:职业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4-26 13:58:47
上一篇: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下一篇:如何切实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网友评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初探》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