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和语文信息卷的研究

本 文由第 一公文 网 收 集 整理基于对200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和语文信息卷的研究

茶陵县教育局教研室&bsp;&bsp;&bsp;刘正常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命题是试题命制者和高三教师之间的心理和智力博弈。作为命题者,他要揣摩高三教师的心理,使自己命制的试题不被高三教师猜到;作为高三教师,他要揣摩命题者的心理,想尽可能猜出命题者命制的试题。

真正要猜准高考试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在试题分析与研究上有所作为,通过对高考试题和高考信息卷的研究,找到复习教学与训练的方向和重心。下面,本人想以对2009年高考试题(湖南卷)、200年高考试题(湖南卷)、200年高考样卷(湖南卷)、200年其他省市信息卷的研究为例,粗浅地谈谈高考试题和信息卷的研究,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对比分析高考真题,寻找高考的常态与变化。

任何一次高考命题,都会在传承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体现出常态与变化的对立统一。传承是主流,是复习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创新是微调,是复习教学与训练的难点:两者不可偏废。就200年湖南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而言,传承与创新、常态与变化的对立统一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200年高考湖南卷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确立了“平稳过渡、稳中求进、务实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二是200年是湖南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命题既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又要切合湖南中学语文教学水平和中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

高考真题的对比分析可以有三个角度:一是与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分析,看高考考什么;二是与往年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分析,看高考已经考了什么;三是与当年的《考试说明》样卷进行对比分析,看高考样卷的可信程度,预测来年的命题趋势。

&bsp;

2009年高考试题、200年高考试题、200年样卷的考点分布对照表

&bsp;

题号

200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

2009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

200年样卷考点分布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

2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

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

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6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7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

8

文言句读(理解文言句意)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言句读(理解文言句意)

9

分析综合(涉及全部三个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综合(涉及其中全部考点)

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涉及其中的全部三个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语言赏析侧重其结构上的作用)

2

默写古代诗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默写古代诗文

3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材料与观点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4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风格)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5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新题型)

默写古代诗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7

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欣赏作品的形象

8

欣赏作品的形象

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结构

9

分析作品主要手法(伏笔)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情怀

20

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探究)

赏析文本的主题及主题表达(对文章的综合赏析:写赏析短文)

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2

分析概括,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写作(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分析概括,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22

写作(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bsp;

写作(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bsp;&bsp;

、200年高考试题与《200年考试说明》的对比分析

《200年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作文除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必考内容,共42个考点,其中语言文字应用9个考点,古代诗文阅读0个考点,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3个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0个考点;二是选考内容,涉及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共个考点。

200年高考试题已经呈现了27个考点,其中语言文字应用5个考点,古代诗文阅读0个考点,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4个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5个考点,选考内容3个考点。

从考点的覆盖情况看,语言文字应用有4个考点没涉及,古代诗文阅读的所有考点都已涉及,论述、实用类文本有9个考点没涉及,文学类文本阅读有5个考点没涉及,选考内容有8个考点没涉及。

语言文字应用和古代诗文阅读两个板块的考点分布比较固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师复习备考的策略不需作过多的调整,但在具体的教学和训练方式上可以根据学情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其他板块的考点则存在较大变数,命题者对测试点的选择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应试所需的能力则相对稳定,如作品的整体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探究创新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教师在这些板块的复习备考中应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根本,通过题型归类训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强化学生的答题模式与技巧意识。

2、200年高考试题和2009年高考试题的对比分析

与2009年高考相比,200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本质特点便是新课程理念和意识的渗透,为了体现“平稳过渡、稳中求进、务实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200年的高考试题最鲜明的特色便是常态与变化的对立统一。

()常态部分

①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点与2009年高考完全一致,分别是字音、字形、成语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②古代诗文阅读的考点与2009年高考大部分一致,分别是实词、虚词、分析综合中的三个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默写古代诗文。且文言文阅读材料延续了湖南省倾向选择议论性文章的传统。

③现代文阅读的考点与2009年高考部分一致,分别是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主要表现手法。

(2)变化部分

①试卷的总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删除了“文章赏析”这一考题,增加了选做题。考试内容涵盖了必修和选修教材,这对选修课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学生答题的书写量有所减少,思维量有所增大,能力和素养立意的命题倾向越来越明显。

②命题选材尤其是阅读题的选材有一定变化。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是论述类材料,这一选材特点暗示我们,传统的科技说明文作为高考命题材料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中涉及的各类实用文体和贴近时代、反映热点、人文性较强的论述类文章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上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这一选材特点暗示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

③部分试题的考查方式有所变化。第5题涉及的考点虽然还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查的能力点还是意境分析,但考查的语料由对联变成了古诗。第题虽然还是考古诗词鉴赏,但鉴赏的方式和考查点有了变化,由对比赏析转为单诗赏析,由单纯地考查艺术形式方面的内容(风格、艺术特色)转为考查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炼字和思想感情)。文言文阅读删除了简答题,增加了句读题,虽然考查的还是对文言文局部文意的理解,但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试题难度有所增加。第3题虽然还是考查文意和句意理解,但融入了结构分析和文体特征分析的元素,要求学生分析文外材料和文中观点的联系,呈现出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考查的趋势。第5题虽然考点还是归纳内容要点,但将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且要求归纳的是文中内容要点的反面,带有推理的意味,试题和思维难度有所增加。

④部分试题体现出明显的新课程意识。第20题,从选材看,这是外国文学作品的一个选段,对应了《外国文学作品欣赏》这一选修模块;从考查点看,这是考查学生评价文本基本观点、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对应了选考内容的考点要求;从考查的能力层级上看,这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正好与《200年考试说明》上新增的探究能力考查要求对应。第2题考查的是新闻短评的写作,这正好对应了《新闻阅读与实践》这一选修模块。

⑤作文命题特色鲜明。首先,此命题突出了湖南特色和湖湘文化的内涵。看到《早》,容易想到吴伯箫的《早》,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代湖南人敢于打破用人常规、率先实现长株潭一体化,它彰显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能正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其次,此命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关于《早》,大部分考生表示作文不难,但题材缺泛,写好不易,适宜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宜选拔人才。再次,这个题目比较具有思辨性,能考验学生思维拓展。第四,留给考生写作的空间很大。

(3)200年高考试题和200年样卷的对比分析

200年样卷共22道题目,涉及28个考点,试卷结构和试题类型与200年高考试卷完全相同。28个考点中有20个考点和200年高考试题相同,占75%。试卷覆盖考点的高度相似性暗示我们在进行信息研究与提炼时应高度重视对样卷的命题意图、思路、趋势的分析与研究。

有8个考点和200年高考试题不同,占285%。这些变化的考点集中体现在古诗词鉴赏命题、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和选做题命题之中。即使是同一考点,也会有多种不同的命题角度和命题形式,如第题古诗词鉴赏部分,虽然都是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但高考试题是从炼字的角度切入,答题要涉及形象、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样卷却侧重赏析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考点和命题角度的变化暗示我们在进行各种文体阅读的复习教学时,要牢固树立命题意图分析、解题角度分析和题型归类训练等意识。

二、提炼升华高考信息卷,积累高考经典题型

提炼是一种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集聚精华、抽象规律的研究方法,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事物中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含有筛选提纯、聚集精华的意味;一是从现象中归纳出我们所要的思想,含有小结经验、发现规律的意味。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从芜杂纷繁的材料中发现规律,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吸纳,能表现自己独到的提取角度;又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要求我们有识别的眼光,有划分类的标准。

复习考试中的“题海战术”多年来不得遏止,时间与精力浪费惊人,教学效率低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对信息卷和训练材料缺乏提炼升华的意识和能力,对考试现象研究不透,没有经典题型的积累。对信息卷不加选择地成套使用,对训练材料不加剪切的随意使用,其结果是单位时间内教学与训练效率的低下。

那么该如何提炼升华信息卷呢?本人通过对200年我县征订的38套信息卷的研究,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浏览筛选,明确研究的范围

信息卷主要指全国各地的模拟试题,也包括本省各名校的月考试题以及冲刺阶段的综合演练卷和猜题卷。我县各高中学校征订的信息卷数量都比较多,且大多数是在3月至5月这段时间到位。大量的信息卷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到位,要求教师精读每一套信息卷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而精读之前的浏览显得尤为重要,浏览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信息卷精研的大致范围。从地域来讲,首先需要精研的应该是本省各地市的信息卷,尤其是长沙市各名校的信息卷;其次依次是新课改地区的信息卷,如山东、广东、福建、宁夏、海南等地,尤其是山东和广东的信息卷,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因为湖南卷对这两个地方的高考命题经验借鉴较多,其他如湖北、北京、陕西等地的信息卷稍微参看一下即可。从具体的试题来讲,古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无疑是精研的重点,因为语言知识、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默写,无论是涉及的考点,还是命题的形式,都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且考查的能力层级大多是识记和理解这两个层面。

2、精研归类,找准试题分类标准

筛选、提炼信息卷,将试题分类是基础,而试题分类的前提是确定分类的标准。一般说,试题分类的标准可以是试题涉及的考点,也可以是试题涉及的能力点;可以是试题考查的内容,也可以是试题的命题方式。

如信息卷中关于古诗词鉴赏的部分试题:

()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选一个进行赏析。

(2)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3)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除;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除。你同意哪种意见呢?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4)颔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5)结合全诗,体会颈联中“乱”字在诗中的妙处。

(6)前人评该诗“写飞鸟用一‘过’字,十分精炼”,说说你对诗中“过”字的理解。(7)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混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出世态度?

(8)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是怎样描绘的?

(9)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

(0)“转过回廊叩玉钗”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句,请结合全诗谈谈此句的妙处。

()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菊”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从考查的内容看,上面道题目都是以诗歌的语言为命题的切入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炼字和炼句。从考查的能力层级看,涉及鉴赏评价和探究两个层级。从涉及的考点看,有7个题目是考鉴赏诗歌的语言,2个题目是考查个性化阅读,个题目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又如信息卷中关于“文章标题”的试题:

()作者以“父亲和我”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2)文章的题目“枯树的生命”有怎样的含义?试结合文意回答。

(3)试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通读全文,阐释“红房子”的两层意思。

(5)“树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

(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消失的壁画”的理解。

(8)文章以三个标题领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结合全文,解释“爱的契约”的含义。

(0)结合全文,谈谈“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中“书签”的含义。

()这篇人物通讯以“虎踞龙盘”为标题非常有特色,请分析题目好在哪里。

这些题目虽然都是以“文章标题”作为命题的切入口,但涉及的考点、能力层级、思考的切入点以及答题的步骤都不相同,如()题是探究写作意图,属于探究这一能力层级;(5)、(8)、()题属于鉴赏评价,具体作答时,还涉及结构思路、线索、材料安排、照应等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其他题目则属于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但在具体作答时,又涉及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研读这些试题时能够有意识地将这些试题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分别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试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式,就可以进入教师的经典题型库中,作为日常复习训练的材料。

3、归纳提炼,建立试题经典题库

对试题的归类提炼,可以有以下角度,如考查的内容、覆盖的考点、涉及的能力点、命题的方式、答题的技巧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习惯任选其中一种或多种角度对试题进行归类提炼,建立自己的经典题库。教师有了自己的经典题库,不仅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可以应用,也可以在肄业班的教学中使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如信息卷中关于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试题:

()文中“真事儿!事儿得厉害!”这句话有什么内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小说结尾说“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你认为文中的“大家”具体明白了什么?

(3)请简要分析划线的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4)文章第8段划线的句子应该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

(5)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类举例赏析。

(6)试分析文章第2段最后一句话在写法上的特点。

(7)文章第4段作者“听见了沙沙的春雨声”,为什么“竟会有泪珠爬上了我的睫毛”?

(8)请分析第3段与第5段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9)请理解第段中“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德那个孩子想看”这句话的含义。

(0)文章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评析其表达效果。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孩子与菊花之间,一定存在着一种关系”这句话的理解。

(2)谈谈文中第4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将军身子一颤”和“将军长叹一声”两个语句有何含义?

(4)文章划线处事两处精彩的描写,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赏析。

(5)根据上下文,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

以上试题虽然都是以语句作为命题切入口,但涉及的考点、能力要求、答题模式并不相同,我们可以从考点和答题模式的角度将其归类,存入自己的经典题库。其中()(4)(9)(3)(5)等题目涉及的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答题的模式为本义+深层意+表达的思想感情;(3)(5)(6)(8)(0)(2)(4)等题目是奖赏评价文本语言表达的技巧和特色(这些题目还可以细分为两类),答题模式为表达技巧+表达效果;(2)(7)等题目是以句子理解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题的步骤是筛选相关信息、整合信息表达;()题实际上是一个探究题,要求探究文本的意蕴,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答。

又如信息卷中的探究式新题型:

()有人认为,这篇通讯角度单一,只从“避险意识”一个角度来写叶志平,而学校教学质量高等方面仅一笔带过,错失了多视角全面表现一个优秀校长的机会,你认为呢?

(2)联系文本内容,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3)结合课文内容,探究李文珍先令人称道的教育方式。

(4)文章用不少篇幅写马裕藻先生被戏称为“好好先生”,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5)本文通过描述“小榄镇的菊”,将“菊与城”联系在一起,有什么表达意图?

(6)小说的第二部分似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

(7)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8)小说记叙的是飞行员的海上救援行动,可小说最后为什么要写布莱第的“跟飞行员无关”这一心理,请加以探究。

(9)请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联系现实举例,谈谈小说给我的启示。

(0)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在美国女排队员比赛不到位时,她们会用“不在状态”来回应。你对此持何态度?并说明理由。

(2)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3)文末周洋说完最后一句话后,记者没有做任何评论。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没有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有必要,请作简要评论。

探究题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题型,分值大,答题开放,如果训练和指导不力,很可能产生找不到切入点、答不到要点、表述不规范等毛病,进而成为学生的一个重要失分点,因此,这类题型理应成为我们研究提炼的重点。怎么提炼?我觉得最好的角度是《考试说明》对“探究”这一考点的分类。归纳起来看,《考试说明》中关于“探究”能力的考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社会价值;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④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前三个考点着眼于文本的整体探究,第四个考点着眼于文本的局部探究。

当然,对信息卷的研究远不止上面所述的角度和方面,还有对命题材料选择的分析、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分析等。从研究的范围上看,除了上面所述的成套和多套信息卷的比较综合研究外,还有对单个试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研究单个试题的命题意图、考点呈现方式、审题技巧、提问方式、答题切入点、答题步骤等。

信息卷的研究是高考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研究信息卷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高考的成败,决定复习教学效益的高低。所以,本人认为,研究信息卷应该成为教师一个常规工作,广大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应切实增强研究信息卷的意识,不断提高研究信息卷的能力。

本 文由第 一公文 网 收 集 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5:43
上一篇:突出问题抓教改 以研促教求发展
下一篇:从《故乡》人物的出场看“新文学开山”的精妙技艺
网友评论《基于对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和语文信息卷的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