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造薄弱学校现状

本 文 由 第一公文 网 收集 整 理

浅谈如何改造薄弱学校现状

利州区盘龙初级中学&bsp;&bsp;&bsp;张平原


“薄弱学校”最早是在98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在普及初中的地方改革初中招生办法的通知》中提出来的。“通知”要求各地“特别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薄弱初中建设,使这些学校的校舍、办学经费、师资水平、教学仪器设备等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从文件中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所谓薄弱学校只是指硬件设施差、办学经费少、师资水平低的学校。经过2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52”地震后,国家及全国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硬件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教育经费得到了有力的保障;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扩招,师资状况也得到了相对满足。那么薄弱学校还存在吗?

笔者认为薄弱学校依然存在,只是薄弱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当前我区薄弱学校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一是学校办学理念差,有的学校即便是有明确的办学理念,但也没有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得到体现,不能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出现过左或过右的办学行为,导致目标不明,方向不正,思路不清,当天和尚撞天钟的现象。二是学校管理松散。表现在对教师思想教育不力,迁就迎合一些教师中的不良倾向,或者有些校长也看到了这些不良现象,但又不能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任其发展,导致校风不正、教风不佳、学风不浓。缺乏有效的引导管理;表现在对教学常规管理不实,似管非管,管也非管的局面,有的学校平时教学管理松散,为了得到家长或社会的认可,不惜放下尊严,在考试中故意放任学生作弊,在学生中形成恶劣影响,学校德育中的诚信教育瞬间在学生头脑里化成灰烬;表现在对教育科研方面重视不够,教师成长得不到引领,缺乏成长的意识与成长的动力,新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有效推广,校本教研得不到重视;还表现在对学校的薄弱状况不分析,不研究,更提不出解救办法,只有怨天尤人。三是教学质量较低,教师工作没有激情,工作上得过且过,甘于平庸,不求上进,大事做不来,小又不做,遇事讲条件,要报酬。工作尽量最小化,待遇追求最大化。敬业精神挂在嘴上,进取精神写本本上,竞争意识淡漠,学生成绩不好不作深层的分析与反思,总是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责任,理由比困难多。一味埋怨学生,一味责备领导。四是社会声誉差,家长、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信赖感缺失,遇事胡绞蛮缠,以发泄对学校、对教师的不满情绪。

新的薄弱学校的存在,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一是择校热一浪高过一浪,家长为了子女能在城里学校上学,绞尽脑汁,费尽周折,然而学生远离家庭,得不到应有的照看和管教。就在家门口上学又担心孩子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双双外出打工,让孩子的爷爷婆婆在城区孩子上学的学校周边租房,专门照看孩子。最小的孩子才上幼儿园,比较大的上九年级。

二是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紧张。表现在校舍使用不够,功能教室严重紧缺;班额过大,有些学校长期出现出现七八十人的大班额;活动场地不足,学生不能做课间操,学生多,场地小,摆不开,课外活动不能开展,学生特长得不到正常成长。别说是“每天锻炼一小时”,一周也达不到这个要求。师资紧张,一个教师要承担两个班一百五六十个学生的语文或数学教学任务,有的学校一个教师要承担五个班350到400学生的物理化学教学,教师不堪重负。三是城区学校年年扩招,年年满足不了蜂拥而来农村学生。

三是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的自然萎缩,加之经济的发展,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家长对于孩子在城里上学已经能够承受,大量转学进城。近几年来,很多城郊农村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反到出现师资过剩,教育资源闲置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农村学校的生源减少,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也相应减少,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费用并不会因为学生的减少而减少。这样一来,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相对不足,陷入恶性循环的尴尬境地。四是城区学校超负荷运转,损失了城区学生的正常成长需要,损失了城区教师的健康与专业成长。即即便是这样,仍然解决不了更广大适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城区学校教师昼夜不息地工作,也还有更广大的农村学生享受不到教育的公平。

因此,面对面这样的种办学状况,笔者认为应当及时纠正。

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避免新的薄弱学校的产生。在当前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一是由于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经费基本得到保证,二是由于灾后重建,各个学校的基础建设基本得到满足,三是教学设施各个学校装备基本相当。四是教师培训也基本能满足学校的需要。这四个基本是实现区域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

第二、切实加强薄弱学校的行政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的办学倾向。有的学校主要领导,奉行只要安全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教学中心工作提不上议事日程,德育工作有计划,无安排,无落实,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放任自流,教师不敢管,管了惹麻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找不到有效措施,结果是安全事故频发,教学质量下滑,学校秩序大乱,教师报怨,家长埋怨。社会反映强烈,学生大批转学。有的学校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座右铭,天天搞卫生,天天卫生差,听说领导来检查,全校停课搞卫生。领导看见卫生好,一切事务都得了,教学教研甩一边,安全卫生记心间,检查的资料很齐全,都是网上下载哄神仙。对于这样的学校,要下狠功夫,彻底纠正。

第三、加强学校内部的常规管理,学校常规是几十年来我们办学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质的管理措施,常规管理跟上了,学校也就办得不错了。有的学校常规管理一团遭,还异想天开的搞创新,真的是让人心痛。考察一转回来了,精神实质没学到,不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搞得四不象,于是乎灰心丧气,人家学校教师素质高,学生素质好,我们自己的学校不行,再好的办法也实行不了,于是乎心安理得地放弃了前行的脚步。其实薄弱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制度不逗硬,责任不落实,常规管理不到位,如果说还有原因,那就教师引导不得力。一心不齐,团队协调作用得不到发挥。那么这样的学校怎么办呢?一是建立良好的学校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工作的巡察与考核,以规范学校日常运行秩序;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包括课堂管理,备批管理,检测考核考试管理,试验管理,第二课堂管理等,以规范学校教学工作秩序;三是加强课间管理,住校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四是加强教师教研、培训、学习、帮带管理,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五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与引导,让教师时刻明确自己的工作使命,工作职责,以达到爱岗敬业,爱校爱生的职业认同感。

第四、要加强样本教研的工作的力度,这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之所在。找准突破口,把小问题做精细、做精致,特色就彰显出来了。当然这就要有问题发现意识、正确判断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一句话,也就是调动学校现有人员的积极性,深入问题研究,妥善解决问题。可悲的是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在校本教研搞了近十年了,还没有认识到校本教研的意义作用,更不要说方法措施了。

第五、要严格招生管理,切实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特别是要取消个别学校的招生特权,除私立学校外,其它任何学校不得使用任何手段到其他片区招生。有一位领导说得好“利州教育是一家”,还可以放宽一点说“广元教育是一家”。我们校际之间多一点合作,多一点交流,多一点探究,少一点挖墙脚,那是多么和谐的教育啊。你挖我的,我挖你的,你报怨我怨恨你,这叫内耗啊,有多大意义?有多么光鲜?希望每一个教育人,都能从大局出发,把心思用在解决教育难题上,把心思用在教学改革上,把心思用在学生幸福成长上。不做鸡鸣狗盗的小事,安下心来做大事,成就广元教育大业。

教育是一个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搞好教育,我觉得我们要热爱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靠我们自己,要从我们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一天解决一个小问题,一周解决一个大问题,一月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我想薄弱学校就不会永远薄弱。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摆正心态。我们能够从事这个职业,干上这个事业,那是我们的福分,不要这山望见哪山高,总想其他行业,总去不了,总是干着、苦着、累着、痛苦着,谁也解救不了我们。教育是一个渐进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争朝夕。教育是个良心工作,也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不争功利。

二要端正思想,我们办学为什么?办学做什么?办学怎么做?这些问题要天天思考,时刻不得忘记。我们基础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人。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职业。

三要坚持规律,学生有学生的成长规律,身体、思维发展的规律,教育者就应当有相应的教育规律,不要违背教育规律,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

四要把握原则,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之一的“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什么时候放弃这个指针,什么时候我们就开始走弯路,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坚持因材实教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不是每一颗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但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出他应有的光彩,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地成长。

总之,薄弱学校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我们倾注心血,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大政方针下,愿我们有所为,愿可爱的薄弱学校的孩子气能够享受到这温暖的阳光。

本 文 由 第一公文 网 收集 整 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5:02
上一篇:对学校角色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校园传播媒体对学生影响力何在
网友评论《浅谈如何改造薄弱学校现状》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