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的混合式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扎娜关晓明陈颖张宝杨军

摘要: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常采用单一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存在课后遗忘、工学矛盾、需求差异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面授培训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案选定、基于Mdl的混合式教师培训实践、反思与改进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基于Mdl的混合式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混合式;Mdl;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674-27(208)07-0089-04信息技術面授培训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案选定

笔者所在机构作为区级教师研修机构,面向全区各学科教师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传统的面授培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①学员在课后很容易遗忘培训内容,应用时遇到困难;②学员的信息素养基础参差不齐,学习需求有差异;③工学矛盾,因工作无法参加学习;④面授规模有限,培训重复性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做以下改进:①为学员提供课后跟进支持,以解决课后遗忘问题;②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以满足需求差异;③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支持,以解决工学矛盾和重复培训。

Mdl是知名的学习管理系统之一,它支持创建在线课程,以课程为中心组织教与学,课程中可展示课程资源、组织学习活动、开展测试评价,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笔者决定将基于Mdl的在线课程引入信息技术培训中。

混合式学习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其中的“适当”,笔者认为指适当于学习者,即为了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应尽量依照适合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技术、学习风格和学习内容开展培训。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首先对学习者进行学前调研分析,而后设计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并以“微课制作与应用”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基于Mdl的混合式教师培训实践

学习者分析

培训前,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名学习者从学习动机、学习技术、学习风格、知识前测等角度进行了学前调研。数据显示:学习者中有87%为一线教师,80%乐于接受面对面指导学习,60%乐于接受在线学习,80%以上会选择在下班回家后和周末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微课制作技术、微课评价、实践应用策略和实践应用平台都是一线教师对本课程的刚性需求。根据分析,培训应以面对面学习为主、在线学习为辅的混合式形式展开,需要为学员提供下班后和周末的跟进支持,课程中必须体现刚性需求。

2课程设计

第一,确定课程目标及内容。根据课程总目标及学前调研分析,笔者应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课程内容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围绕微课制作与应用,包括微课简介、微课制作与互评、微课应用三个模块,着重解决学习者的困难点。

第二,充分发挥面对面与在线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综合考虑三个方面:①课程内容特点及学习目标;②课前调研分析结果;③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的优势。

第三,为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需精选并扩充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选择空间。

3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清晰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引

课程结构是否清晰,学习路径是否一目了然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Mdl支持按照星期、主题、社区等格式呈现课程结构。其中,星期格式以时间为主线,课程结构按周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确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内容,并做到与面对面课程进度同步。因此,本课程采用了“星期格式”(如图)。当学习进展到某一星期时,该星期的课程内容会高亮显示,进而明确地指引学生。此外,本课程还增加了课程概述和资源库两个模块,课程概述说明课程目标、学习任务、考核方式、联系方式等,资源库提供更多扩展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

(2)精选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促使在线学习有效发生

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材料,相当于教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学习活动是把资源按合理的顺序组织起来,为学生表达、讨论、反馈、协作创造机会,实现知识建构,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因此,资源与活动是课程的两大要素,相辅相成。特别是高互动性的学习活动,能促使学习有效发生。

例如,“如何理解微课”是“微课简介”单元中一个反馈类型的学习活动,学生选择符合微课特点的关键词,反馈数据及统计图表在提交选择后即时生成(如下页图2)。通过数据,教师能够掌握哪些学生选择了哪些选项,并针对有争议的选项做进一步讨论。

“微课选题”是“微课简介”单元中一个讨论类型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活动说明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微课案例,同时提出问题,让他们结合学科内容交流自己的微课选题、设计思路及对微课的理解,并在讨论区中发帖。发帖后,教师及时跟帖反馈,师生共同讨论,提出建议,且讨论以话题嵌套的形式展现思考的逐步深入。

“微课互评”是“微课制作与互评”单元中一个互动评价类型的学习活动,用于学习者对自己和同伴的微课作品进行互评与自评。互评分三个步骤:一是上传自己的作品,二是依据教师提供的评价量表对同伴及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三是待成绩核定后查看成绩与评价意见。每个学生的互评成绩都由作业成绩和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作业成绩由他评及自评综合而成,反映作品情况,评价成绩是依据不同学生对相同作品的评价差异核算出来的,反映了评价的态度和准确性。

(3)采用多样性与过程性评价

Mdl支持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试卷、嵌入微课中的测试题等客观评价方式和作业评价、讨论评价、互动评价等主观评价方式。客观评价是回答客观题,Mdl能够自动即时生成成绩报告,师生均能快速了解学习情况及漏洞。主观评价方式通常师生都可参与,评价意见也能够即时反馈,如“微课互评”活动,师生均可参与评价,评价意见既包含专家视角,同时也包含同伴视角。

另外,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将多种评价方式贯穿在线课程,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笔者将互动评价和讨论评价融入到“微课互评”和“微课选题”活动中,评价数据被Mdl记录,从而形成了每位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过程性评价报告,避免了通过单一方式和时间评价学习效果的问题。

(4)跟踪学生学习状态,支持个性需求

教师通过对学习资源或学习活动的设置进度跟踪,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完成了某项学习。例如,对讨论型学习活动“微课选题”,可设置跟踪条件为“学生必须浏览此活动”并且“提交反馈”才算完成。这样,Mdl会根据设置条件自动跟踪统计,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参考数据。

另外,Mdl中的课程日志是将学生全样本、全过程、无意识的学习行为全部记录下来,形成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例如,利用课程日志数据统计学生对课程、每个资源和每个活动的操作次数,进而了解学习参与度及需求差异,如图3所示是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操作次数,图4所示是学生对不同资源和活动的操作次数。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采取督促、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促进持续的个性化学习。

4微信中的互动交流

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困难或问题,需要同伴、教师的及时帮助,这是支持持续学习的重要因素。虽然Mdl具有发送即时消息的功能,但其效果远逊于微信。为此,笔者建立了“微课制作与应用”微信群,将其作为师生与生生间即时沟通的工具。

从简略统计看,自该群建立至课程结束后一个月,约两个月时间,20人的微信群的发言总计78条,内容涉及技术咨询、课程管理、观点分享和情感沟通等(如下页表),这就是面对面课程与在线课程的重要补充。反思与改进

反思

基于Mdl的混合式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部分解决了传统面对面培训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在线课程可为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选择。图5展示了两位技术能力强、学习参与度高的学生在在线学习中的资源选择情况,且有明显差异。其中,陈老师除了关注面授涉及的资源外,更多选择了技术类资源,具有明确的技术学习倾向;而王老师的选择比较全面,尤其对理论和实例资源给予了较高关注,体现了他对课程内容的全方位需求。

第二,在线课程支持自主学习,缓解了工学矛盾。平台数据显示,在线课程的资源和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其中微课互评活动浏览次数达400多次,视频教程浏览次数200多次。课后调研显示,课程总体满意度为00%,89%的学生认为两种学习方式对本课学习的帮助都很大,89%的学生更乐于通过在线课程继续学习。从访问时间看,培训结束后仍有学生访问在线课程。

第三,微信群为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随时的帮助与支持。微信数据显示,培训结束后,学生遇到问题仍会通过微信向教师提问,获得技术支持,缓解遗忘。

混合式培训需要教师转变身份,适应多角色需求。在线学习是教师引导支持下的自主学习,从以上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教师的几点作用:①精选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②设计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③对学习者进行及时反馈与指导。这表明在线课程中的教师要承担设计者、引领者、组织者、促进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与面授培训相比,教师的角色更多,任务更重。因此,一门好的在线课程从设计到实施,单靠一位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一方面,需要教师培训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支持培训教师建立课程团队,分工合作,为在线课程的设计实施提供人员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培训教师转变角色,调整心态,积极实践,迎接在线学习为教師培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改进

Mdl平台提供了学习进度数据、资源及活动数据、学习时长次数及各种评价统计数据等。未来,还应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用于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文章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50:13
上一篇:初中文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方法
下一篇:论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
网友评论《基于Moodle的混合式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