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探微

赵洋徐沛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其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几次的教材修订过程中都被保留下来,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整体效果上来说并不理想,需要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进行重新分析和解读,并且结合现代学生的实际,做好相应的教学策略创新。基于此,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0568(207)34-0073-03

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教师对鲁迅作品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强化鲁迅作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一、初中语文中鲁迅作品的特色分析

同题材对比分析

在同题材的对比分析方面,我们选择与鲁迅生活时代背景、成长历程相似的胡适的经典作品《我的母亲》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t;》在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在写作手法方面,鲁迅先生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回忆、思考过去“阿长”的相关事情,从容、直白、简练是其中语言应用的主要特点,在平凡的语言和事件中表达出自己与阿长之间的深厚情感。而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写作应用的是情感叙述法,是通过回忆对母亲的伟大和对母亲的深厚情感进行直接的表达,清晰、条理、有序是胡适写作的主要特点。其次,在表达方式方面,鲁迅先生是通过对阿长相关事件的细节描写,表达方式主要是白描,是对人物内心细小的活动进行细致、含蓄描写的。而胡适主要是通过叙述记录回忆与母亲相关的点滴事件,是一种回忆记录式的表达。

2同主题对比分析

在同主题对比分析方面,我们选择了鲁迅先生的《风筝》与杨绛先生的《老王》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篇文章都是以亲情情感为主题的,不同的是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关注与自身情感反思,通过与弟弟之间的两件事情表达出自己的亲情的自责和忏悔之情,而杨绛先生的《老王》则强调是对于整个社会道德或者说是整个社会良知的批判和反思。相比起来,鲁迅先生更加关注与从自身角度进行问题反思。二、新课程背景下鲁迅作品教学的对策研究

将教学目标与重点从应试性转向“以人为本”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积极转变理念和思想,将教学目标和重点从过去应试教育下的应试性教学转向素质教育提倡的“以人为本”教育,在鲁迅作品教学方面,我们的教学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将鲁迅先生作品的情感、表达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要通过字里行间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资料和事件的分析感知上,通过与现代实际的联系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培养,同时强化学生对反思批判意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鲁迅先生经典的《孔乙己》这篇课文教学为例,在过去,教师往往会通过灌输学生对科举制度和当时社会的病态来体会孔乙己的不幸,但是现代学生对科举制度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对当时孔乙己的时代社会腐朽认知也是比较浅显的,这就导致学生是通过强化记忆“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病态社会”来学习和体会作品,这根本达不到相关的教学要求。在提倡“以人为本”教学的今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表达的人性关怀和社会的冷漠无情来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反思实际生活中的人情冷漠导致的悲剧。如利用老太太摔倒在路边无人扶等社会热点问题来体会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孔乙己本身的性格进行分析,刺激学生的主观意识,认识到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定位、明确价值,才能够获得正确的人生道路发展。

2开启对话体验教学模式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性色彩,很多人性语言的描写和应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态度和情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建议教师采用对话体验教学的模式开展鲁迅作品教学。对话体验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的途径开展:首先,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入手进行对话体验教学。例如,在学习《药》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其中的刑场杀人、人血馒头等会产生一种害怕、恐惧的心理,教师要从学生的这种直观感受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品读,从而强化学生对这篇课文内涵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以从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情感体验入手开展情境创设教学。例如,在学习《故鄉》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情境,假定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你们再见的情感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对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表达的与闰土“二十年”之后的见面情景描写进行体验,感受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无奈和失落。

3强调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过去应试教育下的单一评价限制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全面认知和发散认知,在无法取消考试评价学生能力的现代教育背景下,我们建议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与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对学生在作品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情感进行评价。同时,建议教师鼓励和尊重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个性解读。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很多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多样性。

4从多角度理解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是非常的复杂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常读常新是其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建议在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鲁迅作品,苏教版教材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教学编制是比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点的。因此,初步认知鲁迅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选用诵读法,对其中的语言和情感产生感知。其次,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联系实际,文本互涉,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内涵进行解读。再次,教师要组织讨论、辩论、座谈等方式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个性认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学习。

三、分类探析鲁迅作品教学

以鲁迅散文作品中的批判与爱为主题

上文提到的《风筝》以及《阿长与<山海经&t;》都体现了鲁迅散文作品中的批判与爱主题,在这个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注重情感的激發,例如《风筝》主要是体现了鲁迅与弟弟之间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鲁迅先生对弄坏弟弟风筝的自责,同时教师可以用几个关键的词汇,如“肃杀”“憔悴”“苦心孤诣”等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其次,组织讨论是开展批判与爱主题教学的有效手段,批判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这就为讨论、辩论提供了可行。例如,在《藤野先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你觉得是什么品质让鲁迅先生如此记挂藤野先生?”讨论会,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以鲁迅杂文作品中的战斗性为主题

战斗型主题的教学我们这里简单地介绍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经典《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这是一篇逻辑性比较强的作品,同时也是感染力很强的作品,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从“驳论文”的文体教学入手,对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表现的扎实文字功底、逻辑推理能力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鲁迅摆出的三个“事实”进行了解和分析,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以及论点不攻自破的气势,从而在强化学生文本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

3以鲁迅小说作中的悲悯情怀为主题

浓郁的人情味和强烈的感染力是鲁迅先生作品的特点,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鲁迅作品都体现了鲁迅对人、对事、对物的“悲悯情怀”。例如,上文提到的《孔乙己》以及《故乡》等都是悲悯情怀主题作品代表。在这一类主题教学过程中,我们建议教师通过创设情感情境、角色情境来开展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情感认知,从情怀、人文角度出发,体会作者在作品中体会出来的浓浓悲悯。当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时代背景知识的教学融入,这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以及真实性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都是十分经典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感知和学习,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刘忠平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和解读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5(33):03

[2]张哲鲁迅作品有效教学策略——以初中教材所选作品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S):9-20

[3]倪燕萍对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鲁迅作品的几点建议[J]文学教育(上),202(9):8-9

[4]迟向君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4(4):43

[5]覃勇霞试论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5(3):95-96

(编辑:张婕)

文章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50:03
上一篇:重建理性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物理课堂文化
下一篇:热点教学情境创设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分析
网友评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探微》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