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调查的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杨晓红冯启萍

【摘要】目前,初中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基于此,我们以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为切入点,运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课堂教学现场,从十个方面向全校764名学生进行了网上匿名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存在的一些低效教学现象: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好;部分学生觉得数学、英语课比较难学,整体感觉较差的比例较高;教学有效性在年级间、学科间差异性较大,初二年级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等。为此,我们提出了“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结构;及时反馈矫正,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实施差异教学,防止过度分化;加强教学反思,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等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问卷调查;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0568(207)34-005-04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生命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怎样进一步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只要我们深入初中课堂教学实际,正视初中课堂教学现实,就会发现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所以,进一步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入推进初中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

当代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着眼点在于“学”,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而是要衡量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佳作“感情的传染”。

基于此,我们以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为切入点,通过建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框架,运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简称“我校”)课堂教学现场,以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问题解决度、作业有效性、课堂学习投入度、课堂学习实用时间、课堂学习内容难易度、错误反馈矫正情况、学习自主积极性、个别化指导情况以及对课程的总体评价等十个方面通过问卷网定制问卷,全校764名学生上网匿名参加了问卷调查,占在校总人数983%,问卷有效率为00%。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

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是指课堂教学知识总量中学生真正受益、理解、有意义的内容和信息,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有效知识量越多,学习的有效性程度也就越高。本研究把课堂教学知识量划分为“90%以上”“89-80%”“79-70%”“69-60%”“59-50%”“49%以下”6个层次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各学科均有88%以上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70%以上的教学知识量。说明我校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内容掌握情况较好,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各学科间有效知识量略有差异。有效知识量低于70%的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列的学科依次是英语、数学、语文。其中有330%的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低于50%。这说明,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低。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迫在眉睫。从年级分析,初二年级的各科课堂有效知识量存在明显低于初一、初二年级,这说明初二是一个开始分化的年级,实施差异教学势在必行。

2课堂问题解决度

课堂问题解决度是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通过课堂学习而得到解决,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标之一。本研究把课堂问题解决度分为“完全解决”“大部分得到解決”“部分解决”“小部分解决”“根本没有解决”5个等级调查初中课堂问题解决情况(见表2)。

调查表明我校课堂问题解决情况较好。“完全解决”“大部分得到解决”“部分解决”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语文97%、数学9603%、英语9536%,仅有极少数学生的学习问题是“小部分解决”或“根本没有解决”。经年级分析,初二各科的小部分解决、根本没有解决比例是最高的,再次说明初二年级的分化比较厉害,教师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更应照顾到年级间的学习差异,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3作业有效度

作业是学生在课后所要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是学生每天放学后必做的事情。如果作业内容精当、形式多样、数量适宜就能够加深学生更好理解、消化和巩固课上所学内容。那么,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是否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呢?本研究从“非常有效”“比较有效”“一般”“基本无效”“根本无效”5个等级进行调查(见表3)。

学生对作业有效度给予高度的认可。各学科不同年级间均有92%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能够对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其中,认为作业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习的百分比高度一致。各学科作业“基本无效”“根本无效”累积百分比均不足3%。相对而言,初二年级的无效率稍高。

4课堂学习投入度

课堂学习投入度是指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学习的程度。在课堂上,学生时常发生分心、注意力涣散、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现象。如果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低,就会影响其对课堂学习有效知识量的理解掌握,降低课堂学习有效性。那么,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以“上课时,你注意听讲、认真思考,投入学习的程度如何?”为题进行表4调查(见表4)。

5课堂学习实用时间

有研究证明,教学时间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学生课堂学习实用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其课堂学习效果。学校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固定的,但学生个体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却大不相同(见表5)。

6課堂学习内容难易度

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掌握的因素之一。教学内容过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学内容过易,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学生容易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地方。我们以“你认为这门课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如何?”为题,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很难,基本听不懂”“较难,部分听不懂”“难易适度、认真学习后能够掌握”“偏易,部分内容早已懂了”“很简单,很多内容早就懂了”五个层次调查初中生对教学内容难易度的感受情况(见表6)。

约有50%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难易适度,2%——9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偏难,26%——2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偏易。说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科分析,数学是学生感觉最难的学科,很难和较难的接近20%。从年级来看,随着年级升高,认为内容偏易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认为教学内容偏难的学生人数增多。语文相对感觉容易一些。

7课堂学习反馈矫正情况

及时有效地反馈矫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地纠正学生,指导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学生的错误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现。有研究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反馈矫正程序,使至少80%的学生都达到传统教学情境下20%优等生所能达到的水平。那么,我校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情况如何呢?我们从“完全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大部分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部分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小部分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根本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和矫正”5个层次展开调查表7研究(见表7)。

90%以上学生认为教师对于错误的反馈矫正是及时有效的。有小部分学生“根本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反馈和矫正”,分别是数学85%、英语7%、语文39%。从年级来看是初二年级最多,分别为英语39%、语文279%、数学239%。

8学习自主性积极性

自主学习立足于培养独立的学习者。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学习的基础。本研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主性分为“充分发挥”“基本发挥”“一般”“基本没有发挥”“根本没有发挥”5个层次(见表8)。

9个别化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原有知识水平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完全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为此,教师就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的提供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取得进步。本研究把初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状况分为“总是”“经常”“有时”“从不”4个层次进行调查(见表9)。

0课程总体感受

学生对课程感受包括很多方面,譬如学习兴趣、学科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等,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与教学有效性状况。本研究将初中生的总体感受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非常差”5个等级进行调查(见表0)。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课堂总体感受非常好。各学科不同年级间总体感受“优秀”“良好”累积百分比均达到87%以上,语文最好,累积百分比达9043%。各学科不同年级间总体感受“较差”“非常差”累积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英语487%、数学404%、语文267%。说明学生对英语课总体感受最差。从年级分析,初二的感觉优秀人数最低。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目前课堂教学总体情况是好的,课堂有效性较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强,这得益于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的课改实践。但也还是存在的一些低效教学现象: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好,有近一半学生觉得偏难或偏易;部分学生觉得数学、英语课比较难学,整体感觉较差的比例较高;教学有效性在年级间、学科间差异性较大,初二年级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结构;及时反馈矫正,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实施差异教学,防止过度分化;加强教学反思,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等教学改进策略。

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结构

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好,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度低、部分学生个体有效知识量少、投入度低等现象,与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有关,也与教师教学设计不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够合理有明显关系。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帮助老师把握课标、教材,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

2及时反馈矫正,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教师的反馈,造成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馈矫正的过程。

3实施差异教学,防止过度分化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能力强弱不一,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初二年级。教师需要实施分层次的差异教学,“承认和照顾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学习风格或兴趣,促进学生潜能的最大发展”。

4加强教学反思,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虽然从问卷情况来看我校课堂教学情况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教师要善于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而透过研究解决问题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编辑:张婕)

文章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50:01
上一篇:叙事学 为写作教学提供导航
下一篇:运用问题链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的思维能力
网友评论《基于问卷调查的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