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内容初探

郑慧陈希平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我国功能食品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功能性食品》课程在各大高校逐步开设。但目前《功能性食品》教学中中医药理论提及较少,与我国数千年来中医药文化、我国功能食品产业与中医药密不可分的现状不一致,故将中医药相关理论融入《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突出“药食同源”中药资源,融入体质学说,建立药膳保健食品研发思路,初步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功能性食品》课程。

关键词:中医药;功能食品;教学内容;药膳保健食品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4-9324(208)7-009-02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方面因饮食不当营养过剩、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的紧张和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的恶化等因素导致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人们对食品除基本的解决温饱、享受美食等需求外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期望通过功能食品而非药品,无毒无副作用的方式来辅助疾病治疗、改善身体状况,在疾病恢复期提供营养支持,或通过功能食品来补充膳食中所需的各类营养来降低疾病风险、增进身体健康。故此,功能食品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功能性食品》课程也陆续在各大高校相关专业开设。

一、功能性食品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一)课程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的农业大学、轻工院校普遍都开设了《功能性食品》课程[]。同时,依托我国数千年来食疗食养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以及大量的养生保健经验,在我国功能食品和“药食同源”中药密不可分,相关保健功能食品研发越来越多、产品市场越来越大。在学科教育中,功能性食品和中医药知识交叉也越来越多。故近年来各中医药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功能性食品》课程。

(二)目前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我国《功能性食品》课程最初是在农林院校、轻工业院校以及综合类院校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此类院校在多年的实践教学基础上,针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已有一定探索和研究基础,食品相关课程多西化,多关注现代营养学基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以及粮油食品、果蔬类食品、肉类食品等普通食品上。故此类院校开设的《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注重于现代营养学基础、现代平衡膳食理论、常规食品资源、现代食品加工技术[2],并未突出中医药基础理论、“药食同源”中草药应用以及数千年流传至今的养生保健复方等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药知识。实际上,我国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与中医药是密不可分的。

二、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功能性食品》课程内容的整合创新

针对现有《功能性食品》常规教材中中医药内容相对偏少甚至没有提及的现状,将中医药相关理论融入《功能性食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构建,突出中医药特色知识板块,整合、构建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功能性食品》课程。

(一)突出“药食同源”中药资源

现有课程体系中的功能食品资源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其中包括魔芋、扁豆、蚂蚁、双歧杆菌、双歧因子、香菇、木耳、金针菇、酵母海藻、海产贝类等非中医药的普通食品原料,共计数百种资源,但课时有限,每种资源仅讲解皮毛,学生学习不深入、无重点。故对此部分的教学内容改革,将以“药食同源”中药为主,植物、动物资源类别分别筛选出数种具有代表性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讲解。其中植物资源筛选刺五加、葛根、人参、肉桂、银杏、枸杞子、五味子,动物资源筛选蜂胶、蜂王浆、牡蛎、鹿茸、花粉。且与《中药学》课程不同的是,此部分内容重点突出在该原料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上,列举产品案例进行分析。

(二)体质学说的初步融合

目前《功能性食品》的课程体系中以现代营养学理论为基础。现代营养学是研究如何选择食物以及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健康的综合过程的学科。功能食品最显著的特性在于它对人体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现有课程中对其保健功能的分析主要立足于现代营养学、饮食营养学以及相关的生命科学理论基础之上。但此理论基础并未体现我国数千年来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形神合一”的生命观。我国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考虑到课程课时量以及各院校的课程体系,要全面深入地将其融入《功能性食品》教学难度较大。故从功能食品产业应用性出发,将体质学说相关内容在基础部分进行初步阐述,且目前已有一些中医体质学在现代营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展望,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3]。因人体质的差异性,不同体质的人群应该有不同针对性的功能食品。可初步根据人群的体质上初步划分为九种,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4]。针对不同的群体,对功能食品原料的筛选、复配都应有所区别,尤其是“药食兼用”中医药资源,温、热、寒、凉药性上的考虑。这也是今后具有中医特色保健食品的研发基础思路之一。

(三)药膳保健食品研发思路初探

在功能食品研发思路上,不仅可以从营养学、平衡膳食角度考虑,结合功能因子添加,还可以依托我国中医药数千年流传至今的传统养生药膳复方,进行配方的改进,进行药膳保健食品的研发。例如,适于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情志不畅、胸中郁闷、面上雀斑、黃褐斑的“玫瑰五花糕”,来源于《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四、《本草纲目拾遗》中的乌须黑发、固齿明目的“煮料豆药方”复方,都可在我国现有功能食品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产品配方改进和研发。例如,在课程教学中,以“玫瑰五花糕”为例进行功能食品的研发。此方来源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由玫瑰花、红花、凌霄花、鸡冠花、野菊花加水煎服。方中玫瑰花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红花行气活血化瘀;凌霄花清热祛风凉血;鸡冠花祛风凉血止血;野菊花清热解毒,因花性轻扬,故用于面部及身体上部皮肤疾患更为相宜。方中玫瑰花、野菊花、红花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鸡冠花、凌霄花则可选择功效相近的“药食兼用”资源进行替换。加水煎煮取浓缩液开发出了饮料,或粉碎过筛后直接用于制作中式糕点、西式糕点。

综上,依托我国数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积累,将“药食同源”中药资源、体质学说、药膳保健食品研发思路融入《功能性食品》教学内容,初步整合、构建具有中医药理论思维的《功能性食品》教学内容,符合我国保健食品研发市场发展现状,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今后的升学和择业方向,同时也利于中医药院校特色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孙涛,肖瀛,田怀香,等《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202,33(20):386-387,393

[2]陈义杰,李斌以研发流程为线索的功能食品学课程教改初探[J]科教文汇,205,323(8):50-5

[3]田栓磊,王琦中医体质学在现代营养学中的应用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497-498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文章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9:01
上一篇:高职生的自尊状况调查
下一篇:搬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研究
网友评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内容初探》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