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本文 由第 一公文网 收集 整 理6

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技术构造下的信息平台,为高校师生间的快捷交流和互动提供了便利。在信息技术时代,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优势和必然性,亦有师生间就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局限性。因此,有效利用和引导微博这一载体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行为取向与方式选择。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6年微博在美国诞生,2008年奥巴马参加美国总统选举时利用微博做宣传,取得良好效果,随后,微博在美国开始风靡,并很快传到中国。2009年微博开始在中国兴起,新浪率先推出新浪微博,200年,网易、搜狐、腾讯也相继推出微博服务,而凤凰网、和讯网、搜房网紧随其后,大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势,从而有人将200年称为“微博元年”。微博正在改变着中国互联网舆论载体的格局,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止203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33亿,较202年底增幅达72%[2]。可见,微博发展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自2009年起,微博凭其“新颖、快捷、开放”的特性,广受青年人追棒。据缔元信200年8月作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年龄以8-30岁为主的年轻用户为主,占比高达67%。

大学生历来是接触新事物的先锋群体,微博来临的时代自然也不例外。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以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的为主,占有783%的用户比例[3]。对这一状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工具,创新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正如谢尔·以色列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4]“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5]在微博时代,认识微博对思想政治的影响,应是运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一、微博的特征及大学生青睐的原因

微博,即微型博客(r-bl)的简称,是用户可借助Wb、手机及各种客户端而实现信息快捷传播、获取及分享的一种社会化的媒介和平台。一般而言,用户通过利用具有即时通讯功能强大的Wb、MSN、QQ、手机等工具在个人微博平台发布40字内的文字、图片、影音等内容,以展示个人动态。微博它是博客微型化和非正式化的一种变体。较博客而言,微博的主要特点为: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信息发布的字数更加简洁,一般不超过40个字;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用户也可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意关注感兴趣的对象,并可以随意评论和回复。微博的自媒体特征的草根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发布信息的技术门槛,使原来沉默的大多数成为了信息发布的主体,让微博成为了展示个人思想,传递个人生活方式的舞台。从而打破了阶层、职业及地域的界限,无论是普通平民还是当红明星,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通过手机和即时通信工具将信息分享给大家,此也决定了微博内容的丰富,大到国际形势、小到草根生活,都有可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此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当今社会是日益开放和多元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有兴趣追求有个性化的事物,微博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人们对媒体个性化的需要,据报告显示,人们注册微博的原因,“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占到了注册用户的466%,“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占到了3%,“了解最新资讯”占到了264%,这些微博能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深深吸引了用户前来注册微博。[6]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的年代,无论在世界观还是价值观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微博的出现也满足了他们追求时尚、喜欢快节奏的个性特征。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思想的平台,日益成了大学生释放压力和发泄情绪的工具。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网络越来越发达,“蜗居”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导致人与人之间见面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实际交际圈也很狭小,从而释放压力,倾诉对象也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过参与虚拟空间里的社交互动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进而缓解社交、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压力。而微博也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微博平台上个人不仅可以倾诉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心中的愤慨,而且还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朋友的状况。据报告显示,“写微博,发表自己观点或发泄情绪”的占用户的743%,而内容表达以“个人心情感受”的用户占76%;“浏览关注的人动态情况和观点”的占用户的636%。[7]据另一调查显示,一些平时不爱发言、腼腆害羞、内向的学生也会在微博上敞开心扉发表见解,了解自己所关心人的动态,通过引起别人的关注,交流自己的想法,由此也变得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有24%的使用者在性格上也变得更开朗。[8]

总之,微博不受时空、场合、身份的限制,大家在平等的平台上更容易互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此也是微博之所以吸引大学生的原因所在。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优势

在网络信息化的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环境,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的改革与创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参与主体多元化与信息公开化属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微博此种现代舆情表达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一个新的有效教育途径,也是运用网络培养大学生参与意识、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

第一,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微博的碎片式文本所提供的多元和快速信息,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方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责履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于工具载体的选择,而微博恰好具备了这种工具功能,因此,将具有开放、独立等特性的微博很好地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从微博的最基本特征和大学生在微博上发表的信息来看,其内容一般是一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即兴而发的感悟,这种碎片式的文字记录直接源于发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发布一些不考虑外界干扰且没有作任何修饰的即时真情实感,或是对现实情况即时描述;此外,微博内容的发表极其容易,除了用电脑之外,还可以用手机短信、彩信等方式任意发布或更新信息内容,这样便显示出了微博的发布便捷、且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这样对于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一方面它提供了多元快速的学生思想动态,也为教育工作者及时纠正不良情绪和解决学生的困惑提供了方便,即通过微博这一新型的师生交流平台,客观上为教师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变得更为透明,有效地突破了在现实中对学生管理信息掌控的非对称状态。微博这种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简洁信息表述载体,加快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由于微博内容发布便捷的特质,使它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其他传播媒介无可比拟的辐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相互关注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种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相契合的媒介特点,在技术上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和平等性,为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生参与的范围拓展和程度深化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第二,对于构建新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而言,微博所具有的开放、虚拟的表达方式,既维持了师生间恰当的私人空间又维持了信息的自由化和相对真实化,为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良好平台。

微博的虚拟性现实,很好地反映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它图文并茂、声像结合,集字、图、声、像等视觉与听觉于一体,实现了对人感觉器官的全方位的思想冲击,对正处于好奇心极强却又阅历尚浅的大学生而言,犹如他们亲身体验了微博所描述的内容一样,使微博信息的传播与扩散,更具有吸引力和可接受性。同时,微博提供了便捷、广阔的交往空间,在微博平台中,可以很好地隐藏用户的身份、行为目的和行为方式。交流者之间常常“不识庐山真面目”,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都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微博平台上,师生间可以淡化身份,平等自由地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有助于师生撤除交流中心理屏障,避免产生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时因相互顾及“脸面”而隐藏内心的实话不愿说出的局面。这有益于充分发挥师生间教学相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获取广泛且相对真实的信息,其中不乏反映学生各自的方方面面的心理诉求,同时微博又保留了适当的私人表达空间,与博客和IM(IsttMss)相比较,交往距离更为适中,此外因微博信息关注与被关注的随意化和内容发布的碎片化,它给师生间的交流保留了较大的私人表达空间,给师生间思想交流、意见碰撞营造了充分的场地,因而形成了一种师生间共同领域与私人领域互动契合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能进行观点的交换,同时又能了解各自意见和心理诉求,从而为新型的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又一可能。

第三,对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学校官方微博和教师个人微博所发布信息带来的大量回复与评论,有利于增强学校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助于舆论的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技术层面看,微博的信息构架功能主要有:“一发布功能,即发布消息和设置话题;二传递功能,即转发喜欢的内容和关注感兴趣的话题,并可长期跟踪关注;三互动功能,即短消提示、私信及对任何一条微博进行回复和评论。”[9]它与博客、BBS等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很好地应用了API技术,允许微博用户利用接口引用微博内容,将其转载或转发到博客、论坛、MSN等网站,使得微博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连绵不断地评论或回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此便会使信息的山中小溪在短时间内汇聚成滔滔江河,极易成为社会上广泛关注的舆论话题。更进一步说,从网络信息角度来看,学校官方微博和教师微博可通过邀请和接受学生成为自己的听众,通过最新最时尚的微博语言来吸引学生,进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转发的兴趣。另外在微博空间中营造平等活泼的交流平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界限,充分发挥好自己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将学校正面的积极的管理、教育理念在学生中呈“核裂变”式的快速传播开去,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大千世界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有效的方式选择,也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微博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育主体传授知识,教育客体接受知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是依靠信息差的优势来教育学生,对信息的垄断可谓是权威的有力象征。但是,微博的出现,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主体如何引导教育客体更好地选择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人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尽管微博是一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的沟通途径,且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影响和改变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但是,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既要看到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处,又要看到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首先,微博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的一种沟通工具,它对改善师生之间的非对等关系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能将其视为师生关系的完全对等。从理论上来说,微博的传播范围是广泛的,无论是草根阶层还是社会精英都可能是你的听众。但在微博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限制了听众范围,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师生间非对等的身份关系又重演起来,从而,造成微博提供的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间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此外,在微博群体内,群体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言行的趋同性,信息一旦传播出去,容易引起群体成员心理上的共鸣。据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可认为,信息的“遍在效果”,使得微博群体中持不同意见的个体,除少数中坚人士外,在发现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劣势”时,他们也有倾向于“沉默”或转向“附和”,在从众心理的趋势下,学生的真正心理想法也很难真实地显露出来;再由于师生比例的数量较大,一个教师可能带好几百学生,由于教师精力的有限,他也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在微博中的评论,做到一一的回复,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大多数沉默学生的真实民意也容易忽略。

其次,微博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对参与教育活动的师生来说,并非完全获得了真正互动。在微博上,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观点、倾诉感想、发泄情绪,但它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在于评论。微博对教师的教育工作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回复。在一个完整的“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微博不仅仅只是公布信息,而更应该是反映学生问题、诉求,给出解决方法和明确回应的一种交流平台,这是一种有始有终,有问有答的过程。但是,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也不能仅仅认为,以微博形式表达出来的就算作是微博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全部。从这个角度看,侧面反映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存在沟通反馈不畅和缺乏信息流动等问题,这恰恰也是阻碍师生间交流“互动”的根源。可以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微博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障碍,它只是目前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履行职责的实现的形式之一,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师生关系的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经常到学生寝室或教室,找学生面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只有这样现实的交谈才能改进师生关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最后,微博在大学师生中的广泛使用,有益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简便迅捷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这并非意味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和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为广大学生所偏好,有利于节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但由于其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使得师生利用微博进行问题深入探讨时,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只需在40字之内,再由于受探讨内容的逻辑性、复杂性限制,一个问题也可能需几条、甚至上百条微博,这种微博信息的分散性,从而也就影响了师生对信息的研读;另外由于微博收发的随意性和便捷性,有可能导致微博使用者一目十行的读取信息,从而这不利于师生集中精力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也影响了微博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需要师生沟通渠道的顺畅,有效回应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于学校是否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利益,在于教师是否真情实意地关心学生,在于学校是否营造了一个良好向上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可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方式和途径,对其效用我们应理性认识和正确认识。

四、结语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局限并存,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远远超出了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范围,在多元开放的网络舆论空间中,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应对的挑战。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如英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朗格斯华迈所说:“微博所产生的蝴蝶效应让人着迷,让人激动,它神话般地拓展了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在提高工作与生活效率的同时,甚至会改变当代人的时间感和空间感”。[0]因而,基于这个平台,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塑性也很强,充满着机遇与挑战。鉴于此,积极主动探索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和引导微博这一载体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现今和未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选择与行为取向。


&bsp;

本文 由第 一公文网 收集 整 理6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14:48:44
上一篇: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网友评论《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