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

本 文由 第一公文 网 收 集 整理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创新为杠杆,通过发展思路的创新推动县域经济的壮大。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创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小而全”。而“小而全”的结果就是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当然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应综合考虑县域内的各种资源,选择好重点突破的方向,发展好自己的特色产业。实力越弱、区域越小,越应集中精力把自己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好。在特色产业的定位上,应实事求是地分析本地区的优、劣势,没有必要把眼光都盯在高新技术产业上,而是应具体分析自己到底发展哪一个产业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产生较强的产业吸引力、资源集聚力和对外合作力,以此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创新。许多地方的成功实践表明,把政府的单方面推动变成政府与民间的共同推动,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应把带动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来抓,从项目、机制、条件和环境等入手,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的空间、投资的途径和运营的平台。通过重点产品和产业的发展,营造区域竞争优势,为民间资本提供投资热点;放宽政策,拓展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基础项目、重点项目和辅助项目提供途径;通过资源在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集中,为民营企业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为其引进技术、扩大生产、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推动小城镇建设上创新。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循环系统。因此,应通过推动“三位一体”机制的形成,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构造各具特色的城镇化体系。按照规模有序、布局科学、分工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定位,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为基础,以小城镇为依托,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尤其是充分挖掘人文和旅游资源,凸显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二是实施产业兴镇,强化城镇功能。推进农村城镇化,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如果小城镇缺乏强有力的非农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就会唱“空城计”,成为“空壳镇”,既不能体现功能,更没有发展后劲。三是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提升城镇建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来建设和管理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338查看)镇,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资金投入多元化、政策措施配套化。
  
  在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上创新。一个地区能否吸引外来资金和项目,能否强力启动本地民间投资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服务功能发挥得如何。因此,应把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应坚持“四个一切”,营造四种环境。“四个一切”,即政府工作要调动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挖掘一切潜力、用足一切政策,由此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和动力;四种环境,即努力创造出规范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使政府的服务能力在区域环境竞争中得到充分体现。本 文由 第一公文 网 收 集 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10:49
上一篇:论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问题
下一篇:新阶段大战略——一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网友评论《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 》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