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

卢赟

【摘要】古诗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无疑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最佳启蒙教材。但由于时空跨度大,古诗教学成了一大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教学的要求,本文通过反复吟诵、解词析句、诗文补白的方式,从读好诗、明诗义、悟诗情三个方面,对小学古诗教学的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古诗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0568(207)34-009-02

作家余秋雨说过:“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古诗所承载的文化积淀,足以让学生培养美感,荡涤心灵。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古诗学习便成了孩子认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然而,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老师对于古诗教学仅限于背诵全诗、译文以及思想感情,再加上时空跨度大,学生难以理解,很多学生对古诗学习便失去了兴趣,古诗自身所承载的丰厚的文化积淀遭到了忽视。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来谈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对策。一、反复吟诵,感受古诗魅力

感受韵律美

古诗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在有限的诗行中承载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多彩的社会人生。古诗之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不仅因为其独特的形式艺术,还在于其动感的韵律。老师可以利用其动感的韵律来感染学生,在孩子第一次接触古诗时,如果老师能用你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为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一年级的《江南》时,当读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时,笔者就学着鱼儿游到东西南北,孩子的眼睛也盯着不停地移动着,笔者声音时高时低,时缓时促,一幅欢乐的鱼儿嬉戏图仿佛就出现在他们眼前,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学着笔者的语调、神情吟诵起来,陶醉于这美的意境中,也感受着诗的韵律美。

2感受诗情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们在引导孩子读出韵律美的同时,还要读出诗情美。古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深邃的意境,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要通过反复诵读、吟诵,才能感受到古诗的诗情美。只有让孩子们在读中悟,悟中读,才能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洗涤。在让学生感受《示儿》这首诗的“悲”时,笔者三次让学生吟诵,为祖国为人民而悲时,读出的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统治者醉生梦死而悲时,读出的是一种悲愤;为年迈体弱的自己而悲时,读出的是一种无奈和不甘。不同的体验就有着不一样的吟诵,诗情让一首诗更有意蕴,更有生命力。又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让学生在明白古诗的基础上,要读出节奏,注意诗句的长短、轻重、停顿,让孩子通过自由诵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去体会诗人听到鸟叫、想到不少落花的情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又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美的熏陶。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借读通情,准确表达情意;凭读激情,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以读移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二、解词析句,走进古诗意境

学习方法的渗透

据统计,关于古诗的教学方法,相比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言,孩子们更喜欢的是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孩子,当然在确保孩子的主体地位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缺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理解诗意之前,笔者总会让学生交流一下理解诗意的方法,比如查资料、看注释、互相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孩子们有了学习古诗的拐杖,在自己理解诗意就轻松多了。

2抓住重点词理解诗意

古诗语言含蓄,形象准确。古人作诗十分讲究,有时一字一句都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诗中不乏传神之笔、点睛之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仔细品味,反复推敲,感受诗人凝练形象的语言。在古诗教学中,不需要做到字字俱到,但是传神的几个字不仅要讲,还要讲透,尤其要抓住含义深刻、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样既能让孩子体会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绝句》时,抓住“黄”“翠”“白”“青”这四种鲜明的颜色,让孩子眼前浮现出“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蔚蓝的天空”的绚丽图景,去感受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又如《江雪》中的“孤”,《望庐山瀑布》中的“疑”,《泊船瓜洲》中的“绿”和“还”,这些字都是诗的灵魂,理解了这些字,也就了解了诗文大意。

3发挥想象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指出:诗人将人的全部灵魂带动起来……他散发一种一致的情调与精神,籍赖那种善于综合的神奇的力量,使他们彼此混合或融为一体,那种力量我专门用了“想象”这个名称。儿童的想象力是自发的、旺盛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保障孩子想象的自由,从而让孩子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古诗短小精炼,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却蕴含着诗人的满腹诗情,在学生交流诗文大意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图片、视频、语言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诗说具体,说生动。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为了让孩子感受“倍思亲”,通过播放锣鼓声和节日时热闹的图片,让孩子发挥想象,说说“在节日的长安街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孩子了解到“长安街上人流如潮,热闹非凡,王维却孤身一人;孩子们在玩闹嬉戏,欢声笑语,王维却孤立街头;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谈笑风生,王维却形单影只”,这样孩子对“倍思亲”感受就更加深刻了。又如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学生在理解了诗意概括出“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来”“水天一色”这四个画面后,可讓学生选择一幅图进行想象写话,去感受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美景,体会诗人用笔的神奇之处。三、诗文补白,领悟古诗情感

丰富背景资料

要想领悟一首诗的真正内涵,就不能把它与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经历割裂开来。只有赋予了它时代的背景和诗人的经历,它才能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在了解《示儿》的作者陆游所处的环境后,孩子们不难猜到他是一个爱国诗人。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无法体会战乱年代的苦难遭遇,此时就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当时战争场面和人民生活的视频,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以诗解诗

古诗的诗句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对于有些诗的理解说起来反而显得累赘,让诗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和灵气,这时我们就可以以其他诗为媒介来领悟诗中的情感。如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跳珠”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雷阵雨的喜爱,可补充诗人50岁再到杭州时写下的“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让孩子感受到这白雨跳珠的美景一直深深地存在于诗人的脑海里,让诗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同时也通过这句诗中的“醉”字加深孩子对诗题中“醉”字的理解,让孩子明白诗人不仅仅醉于酒,还醉于景。又如《示儿》中在感受诗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悲愤之情时,南宋林升的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便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除了可以使用不同诗人的同种题材的诗句,我们还可以使用同一位诗人同题材的诗句。《示儿》这堂课的最后,为了让同学感受到陆游的爱国情怀,笔者补充了他不同年龄段的爱国诗句,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领悟到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诗道如禅道,贵在妙悟。”带领学生学习古诗的根本,在于教会学生体会与感悟。让我们带上教育的智慧,去探索古诗教学的新路径,让孩子们徜徉传统文化的殿堂,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编辑:张婕)

文章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9:57
上一篇:让家国情怀在思辨中油然而生
下一篇:例谈高中生论述思维的培养
网友评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