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与实践

谢辉王栓强曹静于方丽杨常清

摘要:本文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航空学院材料成型专业(铸造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质量体系等方面出发,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做些有益的探析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4-9324(208)7-0027-03

205年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强调:高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应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调整升级,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西安航空学院紧紧依托行业优势,直接为本地的行业和企业服务,学以致用,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基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我校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关键。本文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基地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出发,探讨基于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下西安航空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材料成型专业存在的问题

自998年以来,“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使许多高校对焊接、铸造和锻压专业进行合并,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其目的是改变老专业口径过窄、适应性不强的状况[2,3]。然而不少学校没有处理好“宽与专”的关系成为成型专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一些学校过于强调宽口径,淡化了专业,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所学内容无法与企业的需求接轨,一度出现与铸造、锻压、焊接有关企业到高校无法招到所需的专业人才;另外一些学校则走向另一极端,铸造、锻压及焊接老专业的主要课程都上,学生所学课程过多,导致学生不堪重负,也违背了教学规律。

材料成型专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史,其技术是日新月异,而且随着新材料种类的不断出现,现代国防军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行业对设备性能的高要求不断攀升,新技术型工艺将会不断涌现。成型专业现有教材及其内容比较陈旧,所开设的专业实验多以验证性为主,且几十年不变,这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材料成型专业建设方面,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培养模式、实践环节、学生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如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以及“3+”培养模式等。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实践与理论结合不紧密。往往是理论学习结束后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理论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往往以“参观”较多,流于形式。材料成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在实践中去学习理论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积累经验,为解决生产實际问题培养能力。

第二,课程体系和课程具体内容的变革不大,基本上沿用传统高校成型专业(原铸造、锻压及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学科专业为体系,以传授知识为途径,以培养精英人才为最终目标。造成的现象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学时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明显提升,理论学时所占比例降低后,学生的理论知识相比传统本科成型专业明显不足。笔者分析其原因是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没有与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接轨。因此,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实践教学环节不应完全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而应该是理论与实践逐步融合的过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的过程。

二、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与实践

西安航空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是我校第二批成功申报的本科专业,其前身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材料成型专业确定了基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培养能在材料成型的设计、制造、咨询、教育等方面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多年来,材料成型专业(铸造方向)立足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典型生成技术与流程为主线,校企联合确立实验区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制定培养方案,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并编写相关教材,实现理论和实践内容在课堂上深度融合,企业现场教学中升华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领会,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

材料成型专业负责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的修订,明确“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办学定位,围绕典型企业,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结合现代铸造企业的生产流程,重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增加企业现场教学、综合实验、创新实践等环节。同时,还将把学科竞赛、学术活动、创业创新等作为第二课堂的必要内容明确地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实现本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搭建多平台、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

材料成型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与中航工业西航、西飞集团及成飞集团等0多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桥梁,强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相结合,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训平台,促进学科和科研的发展,更好地反哺教学,与专业发展相互支撑。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承担80人次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培训制度等,并严格监督执行。学生通过去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参与实习、实训教学,深入生产现场,掌握工艺流程,提高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同时,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也由实习单位提供,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以此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理論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材料成型专业203届毕业生中有十多名同学与实习单位签订工作协议,在企业和学校双导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毕业后并能顺利地顶岗工作,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三)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地方本科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4]。材料成型专业通过产教融合与企业、行业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首先,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的企业或行业进行工程实践学习,通过工程的实践,把本专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及工程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材料成型专业每年派出8—0名教师参加为期3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通过企业工作岗位的锻炼及培训,提升我院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其次,材料成型专业聘请中航工业西航及西飞集团公司的5名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我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同时定期邀请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企业或行业专家来我专业开展专题讲座,使材料成型专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25%以上。其三,通过校企合作共享校企资源,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材料成型专业与内蒙古自治区建立镁合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本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解决工程企业在技术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同时与企业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校企合作各环节如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都应配套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管理制度[5]。

材料成型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如《兼职教师聘用及考核制度》,该制度加强了兼职教师的队伍兼职,调动了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该制度保障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做到有章可依。通过建立企业深度合作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育人功能,突出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实践,材料成型专业始终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中心任务。现拥有00%硕士学位、48%博士学位组成的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拥有《模具制造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加工》等省级精品课程;现有材料实验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所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以及中行工业西航、西飞集团等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都为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材料成型专业发挥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5年(包含专科)保持在98%以上,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结论

基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材料成型专业(铸造方向)人才培养的途径,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或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融合理论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以产教融合的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已取得一定的成功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推广价值,但由于缺乏国家制度保障、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受到重大科研成果少及学校的办学条件缺乏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材料成型专业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尚未形成科学和深层次的合作体系,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是一个综合、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因此材料成型专业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5国家发展改]7号[Z]205-0

[2]王建玲,孙秀伟构建新升本科院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模具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3,(22):9-20

[3]王建玲,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5,(4):23-24

[4]张俭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6,37(5):78-80

[5]胡亚学校企深度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3(6):40-43

文章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8:42
上一篇:能力本位教育在《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角色重构的教学方法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
网友评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与实践》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