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教育在《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中的应用

赵元棣王兴隆王涛波

摘要:通用航空是民航“十三五”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为培养通用航空人才而开设的《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陈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本文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将兴趣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的课堂教学,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分类并设计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通用航空的基础理论与运行特点,同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通用航空;能力本位教育;兴趣教学;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4-9324(208)6-062-03

一、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务飞行、空中游览、私人驾照培训等通用航空服务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近几年,我国通用航空器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出通用航空领域快速发展的势头。作为世界最大的增量市场和最大的存量市场,我国的通用航空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开设了一门《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意在为我国通用航空事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技术能力过硬的从业人员。《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是通用航空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也是本科毕业生就业后从事通用航空领域工作的重要专业课。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交通运输专业大三的学生,总课时为8学时。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掌握通用航空运行的流程与技术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关于通用航空的定义[]: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涉及的方面宽,应用的范围广,使用的机型种类多,运行流程和技术保障方面远比运输航空复杂。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平白直叙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课程组通过查阅文献、一线调研、专家座谈等方式搜集了大量有关通用航空实际运行与技术保障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度。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上课走神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整个教学过程仍顯枯燥,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通用航空的理解程度会有局限,甚至容易对其产生抵触心理,是很难在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与运输航空相比,通用航空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2],比如:通用航空一般使用小型航空器,大多进行低空或超低空飞行,航空器的运行速度相对较慢;通用航空的最大优势就是通用性,它适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公务飞行等各个方面;通用航空不同于运输航空,它不仅是生产的前提,价值实现的手段和桥梁,而且直接参与了各项生产活动等。通用航空的“别具一格”是可以充分打动学生的关键点,因此,可以充分挖掘通用航空在运行服务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的特点,并进一步将其概括总结为学生在从事民航相关工作时所需的各种技能,面向兴趣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优质教学方案,同时采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这样必将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加强教学的目的性,有效扩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二、能力本位教育简介

能力本位教育(Cpt-dEdut,CBE)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3],它的主要思想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20世纪后期,随着教育绩效被愈发地重视,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被广泛传播到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欧美的主流教育模式之一。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它是在确定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基础上,以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某种从业技能,从而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按照实际需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宗旨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的关系。一般来讲,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并重,互相配合,共同为培养学员的岗位能力服务。在能力本位教育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感。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的前提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4,5],在了解学生喜好的基础上采用兴趣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能力本位教育的优势。8世纪末期,人们把兴趣作为一个心理概念、科学范畴进行专门研究,德国的康德、费希特、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等,在他们的教育著作中,都有对兴趣及其与教学关系的集中讨论和精辟见解。兴趣教学模式属于心理学特别是教学心理学的模式类,其理论基础是兴趣教学心理学原理。教师通过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有时甚至偏向实践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可以分为:()问题或内容:学习兴趣点的确定。问题可来自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但是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个问题的意义和好处。(2)创设:问题解决情境的创设。新知识的学习要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相联系,即学习可以同化的新知识。(3)探究:探索、研究与创新。探究学习的实质是在模拟科学探究之“形”的同时,还应渗透科学探究的“神”。(4)解决: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自我解决问题。(5)奖励:鼓励与奖赏等。

三、《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的兴趣点挖掘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是我国空管人才培养的发源地和主力军,空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者,空管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为民航系统各级空管、航务等业务部门输送优秀的从业人员和岗位能手,并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学院的课程大多是围绕传统的运输航空而设置的,其课程体系相对完善,教学目标相对明确,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然而,随着近些年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紧缺,有必要专门针对通用航空开发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充分考虑到其与运输航空之间的差异性,着重讲授通用航空所独有的基础理论与运行特点,增加课程的新鲜感与吸引力。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大部分都对通用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通用航空具有运输航空所无法比拟的自由、灵活、便捷等特点,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再结合通用航空企业一线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辅助教学,课程前期往往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教学质量较高。然而,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以及教学内容的深入,在讲授诸如通用航空法律法规体系、运行流程和技术保障这类偏理论内容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课程后期经常会出现不愿意学习甚至抵触学习的现象。这是由于平白直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灌输者,甚至有学生质疑为何要学习该课程,认为这与其未来的工作内容相距甚远,学习单纯是为了获得分数,并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为解决上述问题,课程组希望通过与学生谈话沟通,结合通用航空自身的分类特点,充分挖掘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点。目前,通用航空分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公司的经营项目分类,主要依据《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二是根据通用航空的服务产业,即不同的飞行服务对象进行分类。课程组借鉴通用航空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分类结果,分析得到学生感兴趣的行业如下:()农业航空:使用民用航空器专门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气象、资源保护、抢险救灾等作业飞行。农业航空多用轻型飞机,主要从事人工降水、航空护林、航空播种和航空化学处理等飞行活动。(2)摄影航空:借助架设在民用航空器上的摄影设备对地面景物进行航空拍摄的通用航空作业。摄影航空拍摄范围广,获得信息快,但同时成本较高,容易受气象条件的影响。(3)无人机或航模: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航模是指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一种航空器。它们可以通过人们在地面上的操控达到目的,完成各种作业要求。(4)培训航空:即航空器驾驶员执照培训,通过有资质的培训学校组织学员,按照民航局飞行培训管理的要求,完成各种课程和科目的训练,达到飞行员驾驶飞行标准的要求,通过局方组织的考试,取得不同资质的驾驶执照。上述通用航空的服务对象不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的部门、服务流程、技術保障手段等均存在差异,在服务细节方面也会有各自的侧重点。课程组通过进一步分析挖掘每个服务行业的特点,以工作能力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对通用航空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可以从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从而为实施能力本位教育奠定了基础。

四、能力本位教育的应用

针对上述四种工作能力诉求,《通用肮空运行与保障》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构建了各自的兴趣教学模式,制定了合理的教学方法。()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是民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遇到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时,准确的态势判断以及合理的解决措施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讲授通用航空运行服务流程及保障措施时,通过设定航空不安全案例,要求学生能迅速掌握通用航空器的飞行状态,分析其发展态势,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飞行冲突等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2)沟通表达能力:教育培训目前是我国通用航空最大的市场。中国民航大学具有培训飞行员的资质,拥有比较完善的运行管理手册。因此,在授课中让学生轮流扮演飞行员、签派员和管制员的角色,按照运行管理手册切身体验飞行培训的整个流程,并使其了解飞行大队、航务部、航管部的工作职责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充分锻炼学生的沟通技巧与清晰表达能力。(3)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等。民航由于其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导致对时间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经常熬夜所产生的负面情绪需要情绪管理来化解,大量实时更新的信息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迅速整合资源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讲授通用航空器部分内容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复杂多元的通用航空器中提取相似的特点,分析其所适用的服务行业,畅想其应用前景。(4)持续学习能力:民航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在工作之后会定期参加复训及相关执照考试。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举例来说,要求学生通过搜集最新资料,查找我国与通用航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并综合分析其适用范围以及相互关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实践证明,上述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反馈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他们初步具备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能力,有助于尽快地适应工作氛围,有效地减少了“过渡期”。因此,将能力本位教育应用于《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中可以确保每位学生受益,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

五、结束语

构建兴趣教学模式,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是丰富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多样化的需要和要求。充分挖掘学生针对《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的兴趣点,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理念,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在相对欠缺方面获得有效地锻炼,不断提升自己。从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大家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认可,所以这种模式可以尝试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实施。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在多方面积累经验,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时,需要知道如何正确掌控节奏,准确把控方向,这是有效实施能力本位教育的关键。只有将“教”、“学”、“做”一体化,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耿建华,王霞,谢钧等通用航空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2]覃睿,赵嶷飞,黄燕晓现代通用航空基础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4

[3]古隆梅探索能力为本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张秀清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23):-2

[5]蔡丽萍,孟梅,陈庆合论学习动机理论与能力本位职教教材开发[J]教育与职业,2006,(4):2-22

文章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8:42
上一篇:研究型大学建立本科生课程助教体制的思考
下一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与实践
网友评论《能力本位教育在《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中的应用》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