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专业图学课程教学研究

胡春洪涛

摘要:针对建筑类专业在图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图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认为建筑图学课程应从传统的稳定走向创新的开放,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种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图学思维能力,并通过计算机图学与传统图学的比较分析,明确了传统图学重在培养设计感觉和空间感觉的概念。

关键词:建筑图学;设计初步;网络平台;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4-9324(208)6-076-02

建筑图学教育,作为培育建筑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课程,具有独特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它是工程学科中充分体现、应用及培养形象思维的学科。[]作为建筑类专业一年级的入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两部分内容,满足建筑学、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的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逻辑思维,为高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和建筑方案设计的推敲、建筑表现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图学课程受历史影响教学体系自成一体,缺乏建筑类专业特色,与后续专业课程脱节严重;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墨守成规,缺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又受到数字建模技术排挤,造成学生对尺规绘制的建筑图学课程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差。

一、教学困境

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为满足社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并顺应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以设计课为主的专业课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他辅助课程在教改浪潮中,由于知识体系与教学改革设置的相对独立性,呈现一定的滞后状态。建筑图学课程理论性强、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习难度大。长期以来,教学方式是以单向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理解,从而对建筑图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足。

2图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建筑图学与设计类初步课程的授课时空相对独立,造成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脱离,建筑图学自身教学体系的独立性较强,致使有些教学内容在进程安排上出现了前后递进关系的矛盾。设计类初步课程往往教改频繁,而建筑图学有较为稳定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在授课计划的调整上步调难以统一,容易造成二者脱节的状态。

3数字建模技术的排挤。计算机时代数字图像技术对传统尺规绘图的冲击很大,相较于建筑制图理论的复杂与绘制工具的烦琐,计算机制图易于上手、制图精确,加之社会实践对计算机制图应用的强化,使传统手绘越来越不受重视。据设计课反馈,在绘制建筑透视图时,学生更倾向于使用Sthup、Rhrs等软件建模生成透视,而非运用透视理论知识采用尺规作图,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离开电脑便无法手绘表达出设计意图的不良后果。

二、开放的网络课程平台

建筑图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上教师的单向传授,尽管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还是普遍存在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做题的现象。这是由于图学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长时间积累形成表象的记忆,需要大量的记忆,才能建立丰富的知识。[2]并且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图学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对于知识的掌握和需求也不尽相同,要求授课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因材施教,难度较大,这也是图学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建立MOOC网络课程平台,在线开放共享教学资源,完善教学环节与流程,在教学短视频内嵌资料或测验,实现机器、同伴互评或自评,鼓励学生网上学习讨论。[3]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学习内容,下载演示模型,根据自身情况,用教学视频扫除学习盲点,强化知识掌握的程度。借助MOOC网络课程平台,将教学从课上延伸到课下,强调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图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与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

建筑图学是设计初步课程实践的前提,理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需要依托设计初步这一实践平台,最终并入学生自身的认知系统。作为运用和检验绘图能力的平台,设计初步与图学课程密不可分,所以建筑图学的课程组织不应再囿于学科的界线,应积极融入专业设计课程中,从传统的稳定走向创新的开放。

教学内容的改进。建筑图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结合建筑类各专业的特点,削弱与建筑类专业关联度较弱的部分内容,调整授课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建筑图学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传授知识和提高技能双管齐下”的基本点,结合专业设计课的课题内容及时调整更新,编制与专业教学计划相配套的习题集,课堂上尽量选择讲授与设计初步课程相结合的例图,比如筛选出合适的建筑大师的知名作品,提取其几何原型,根据阴影透视知识点微调后用作例题,穿插入课程讲述,[4]在教学方法上,亦需与时俱进,采用翻转课堂、自我命题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结合多媒体动画课件、VR技术等,通过动态直观的演示,增加课堂信息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与初步课程的进程关联。传统的建筑图学教学体系稳定,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可供调整的幅度较小,而设计类初步课程受新理论与新思路的影响较大,设计课题调整的范围广、频率高。因此,两门课程在进程上存在很大的区别,但两门课程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建筑图学的教学在进度上,能够满足设计初步课程对学生绘图表达、思维能力的要求。

建筑图学授课教师参与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根据课题设置,图学授课教师可以参与到每个设计课题绘图阶段的辅助教学,采用一对一的课堂方式,有效地发现学生的问题,集中讲授、解惑答疑,并根据学生状态及时地调整图学课程的教学进度与内容,拾遗补缺,力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考核是检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考核方案不但能有效地考查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地学习效果,还可为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追求卓越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基础。[5]图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试卷考试,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仅凭考试成绩不仅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忽略了对实践环节的考查。具体考核指标应增加对学习状态、基础理论、互动讨论、实践应用等环节的评定,而非仅凭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改变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而学习的不良状况,促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效果和对知识的积累与实践应用。

五、计算机图学与传统图学教育

新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飞速发展,对图学技能培养有了更高的标准,徒手绘图、尺规制图、计算机出图三方面应该齐头并进。我们在认同计算机图学的先进性和重要意义的同时,不能放弃传统图学教育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计算机仅仅是设计和绘画的工具,而图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训练学生实际的设计和绘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设计感觉和空间感觉。[6]对于一年级的初学者而言,一开始就使用电脑软件出图,尤其是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下,会影响空间想象、形象思维、尺度感知等必备能力的培养。

六、结语

建筑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图学课程的创新,为适应新形势下建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筑图学课程必然要从传统的稳定走向创新的开放。图学课程的改革应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实施的层面进行多方面调整,建立开放的网络课程平台,拓展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实践应用的相关性等,提高学生对图学课程的兴趣,最终实现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參考文献:

[]李武生开放、创新的乐章——评建筑图学的教育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0,(04):67-72

[2]宋睿由观察—体验—构建出发的建筑类图学教学研究[J]华中建筑,205,(07):78-80

[3]钟业喜基于网络的《环境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4]王青,汪晓慧,田铂菁建筑图学的名作效应教学法——透视阴影教学研究[J]建筑与文化,206,():35-36

[5]刘克非,汤小红,吴庆定,胡劲松建筑类工程图学实践创新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图学学报,203,(06):23-29

[6]李武生在建筑教育多样化下图学教育的创新——中日图学教育研讨会探讨课题(一)[J]工程图学学报,2002,(0):59-63

文章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8:37
上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食品包装技术PBL教学实践研究
下一篇:关于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网友评论《建筑类专业图学课程教学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