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王晓玲张晓青周哲海

摘要: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从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建设,构建多元的国际化视野培养的平台等出发,确立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研究了实施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视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4-9324(208)6-0207-02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逐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此背景下,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大量的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由于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成为国内人才市场的炙手可热的重要资源;目前国内的人才市场,需要既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同时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首先要具备跨文化的交流能力,熟练地掌握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培养这样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我们工程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培养模式改革中,加快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学习和研究体会,我们对本校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思考,希望能够对本校和我国的高校开展此类本科人才培养的计划起到借鉴作用。

二、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建设和教学平台建设等诸多要素。培养目标是确定培养规格和选择基本培养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宿。师资建设和教学平台建设则是达成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途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兼顾应用型人才和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两个方面,如何在我们的培养模式中既强调“应用”,同时体现“具有国际视野”需要在培养模式中实施正确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路线。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和体现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目前有两个专业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两个专业都属于工程类应用型很强的专业。目前学院的培养方案中详细地列举了培养目标,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经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能从事测量与控制、光机电一体化、信息、仪器仪表、计算机应用等多领域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光学传感技术、光学测量技术、光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光信息处理技术,具备较宽广的专业技能、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在光电信息检测和处理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以上两个培养目标的关键点集中在实践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方面。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需要融入“国际化视野”并且结合人才的“应用能力”这个培养模式目标,需要从师资、教学平台建设以及课程建设方面统筹安排和实施。

2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建设。师资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石,教师在教与学中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引进和现有教师的培训是我们学校和学院现阶段实现目标的重要方针和手段,通过海外引智和海外交流,近年来我们学院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多个方向的人才引进目标。具体建设过程中包括引进美国、英国不同层次的人才,这些人才通过指导学生,开办学术讲座等方式,积极地带动了学科发展,促进了有国际氛围的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以内部培养为主,保证师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国外访问学者计划,增强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近年学院有多位活跃在一线的教师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带回了国外新知识,增强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并且积极地投入到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在采用内部教师培养加强师资力量的同时,也发展了外部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引入,形成以内为主,以外为辅的多元化师资力量构成体系。在强调形式多样的基础上,重视内容与层次的多样性,合理地梳理国际化知识模块汇总中的相关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时间、教学形式以及与其他教学内容的互补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细化,营造国际化的教学氛围。

3构建多元的国际化视野培养的平台。①构建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派出培养平台。教学工作应该保证一定的开放性才能使之充满活力,改变“本土化”的教学环境并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只能单纯通过教师这一环节,知识获取就容易受到渠道、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应该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国际专业交流活动,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培养平台。交流活动中不同国籍学生之间在年龄相似,渴望相互了解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之间的差异性,为交流安排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基础条件。双方的交流由于教学计划等的差异长期的交流项目会受到一些制约,可以适当利用寒暑假等相对比较宽松或者连续性比较长的时间段组织以小型合作项目为主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包括学生暑期交流计划、暑期世界一流企业参观活动以及双培交流计划(即在美国学习三年国内学习两年的3+2项目)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和多个层次的派出和交流活动。以上培养平台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院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②构建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教与学培养平台。本学院致力于立足内部教与学的培养平台,其中包括建立一套系统的面向国内人才市场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教改方案,该方案需要完成从授课,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课后作业中充分体现该模式。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两个专业都有专业英语课程,该课程解决了面向专业的英语学习问题。随着课程体系的深入改革和教学计划的改变与发展,单独设立该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我们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应用英语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掌握专业英语并且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如何延续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在专业应用方面的英语水平,同时满足和贯穿国际化的视野培养,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任务。笔者在本专业中担任了多门主干课程的主讲,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需要将专业英语融会贯通到具体课程体系中,在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充分地培养其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现有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探讨在课堂教学以及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贯彻面向国际化视野的学生的培养方式。

四、结论与展望

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建设,构建多元的国际化视野培养的平台等几个方面出发,切实地组织和实施工作,同时要注意到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确实从这几个方面细致地开展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下,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各届学生中会产生重要的、积极明显地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于歌,孙丽莎,闫军应用型高校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6,(9)

[2]王根順,王辉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3]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

[4]胡蓉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204,(8)

[5]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0,(0)

文章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8:33
上一篇:眼科教学改革建议与实践教学改革构想分析
下一篇:测绘学科硕士生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
网友评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