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ldqu;十二五&rdqu;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富民强县最为关键的五年,为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及发展现状

  (一)&ldqu;十一五&rdqu;期间我县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ldqu;十一五&rdqu;期间,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2005年5052%提高到200年976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5年848%提高到2009年98%,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5年9&prl;下降到2009年486&prl;,孕产妇死亡率由2005年79/0万下降到2009年249/0万;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加强,人禽流感、手足口病、问题奶粉婴幼儿救治、甲型HN流感防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全县平均期望寿命逾73岁。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国家医改工作要求与省市统一部署,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基本建立,逐步完善并不断扩面提质;二是2009年2月省政府确定我县为全省首批36个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之一,率先在200年月3日零时起在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四个月来运行平稳。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四是居民健康档案等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消除燃煤型氟中毒、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增补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继开展。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

  ()体系建设。2009年全县有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单位23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2所、肿瘤医院所、乡镇卫生院5所、精神病医院所、公共卫生机构3个以及县合管办。2009年末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干职工2678人;有卫技人员2456人,其中在职人员高级职称09人、中级职称597人。有医师(士)266人,每千人口医师(士)47人;护师(士)665人,每千人口护师(士)077人。2009年开设床位66张,每千人口病床93张。全县有村卫生室24个,个体诊所、企业办医疗机构2个;注册乡村医生780人,其他医务人员43人。

  (2)基础设施建设。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项目投资5893万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2009年2月投入使用;县中医院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于2009年8月投入使用。2006年-2008年,先后完成了8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建设面积226402平方米,总投资5498万元。2009年我县中央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个(包括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8个乡镇卫生院、25个村卫生室、2个卫生院公转房),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其中国债和省投资2583万元。&ldqu;十一五&rdqu;期间,公立医疗卫生单位添置设备450余台件。2009年底已有24个新组建村卫生室达到省定标准相继开业,200年将基本完成卫生室建设。目前,省卫生厅对每个村卫生室配备5000元设备正在配发中。&ldqu;十一五&rdqu;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中除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建设项目未实施外,其余项目均完成。

  (3)学科与队伍建设。2008年县人民医院成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教学医院。2009年心血管内科、普外科、中医骨伤科、中风专科、腰腿痛专科被确认为市级重点专科。2006-2009年获市科技进步奖2个、县科技进步奖4个。2005-2007年实施了全县农村卫技人员培训三年规划,232人次接受免费培训。2008年9月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确认我县为全省5个&ldqu;十一五&rdqu;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课题成员县之一,先后举办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培训班9期,497人次接受免费培训。2008年公开考聘了86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0年6月考聘28名。目前,乡镇卫生院能为辖区群众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桃花江镇卫生院2009年6月被确认为二级综合医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成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技术指导中心。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效显著

  2005年率先在益阳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五年来保持了全省先进水平,2007年4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县。一是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部门配合、宣传发动、缴费筹资、基金管理、服务监管、民主监督等机制进一步健全。二是参合率稳步上升。2005年参合率5052%,2006年89%,2007年8725%,2008年9579%,2009年968%,200年9767%。作为全省4个筹资方式改革试点县之一,2008年在4个乡镇,2009年在8个乡镇开展了以财政补贴资金协议代缴个人参合资金的筹资方式改革试点。200年4月在全县开展了筹资委托代缴试点。三是受益度逐年提高。2006年至200年5月,全县共有46584人次参合群众享受住院等补助,各项补偿总额达6936亿元。住院受益率从2005年475%增加到2009年795%;住院补偿率从2005年2376%增长到2009年4028%。我县作为全省47个门诊统筹试点县之一,于2009年4月份启动,47238人次享受普通门诊补助472380元,参合农民受益度进一步提高。

  4、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明显

  ()疾病控制。全面加强了急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初步形成&ldqu;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rdqu;艾滋病防治工作局面,2006年成立了县艾滋病关爱中心,开展了公共娱乐场所00%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积极申办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9年4月开始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继续实施了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现代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00%。全县以乡为单位&ldqu;五苗&rdqu;报告接种率达85%以上,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8年县疾控中心通过省卫生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完成了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燃煤型污染氟中毒综合防治项目改灶6000口任务。2009年,代表益阳市、湖南省先后迎接了省卫生厅麻疹强化免疫验收评估、国家卫生部疫情网络直报检查并获得好评。

  (2)妇幼保健。通过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特别是2008年实施&ldqu;降消&rdqu;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开展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妇幼卫生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2009年3月份正式确认为第四批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市区。2009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05%,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37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8%、高危孕产妇管理率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4%、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86&prl;、孕产妇死亡率249/0万(国家控制标准375/0万)。2009年4月日起执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截止到200年5月3日全县共计6684名农村孕产妇得到住院分娩补助208万元。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2007年、2008年、2009年举全县之力抗击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N流感防控,未发生重大疫情。特别是2008年9月全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投入问题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医疗救治工作,所医疗机构筛查婴幼儿25970例,住院治疗5人,出院5人,未发生例死亡病例。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工作督查时给予了&ldqu;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rdqu;的高度评价。

  5、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强

  &ldqu;十一五&rdqu;期间,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重点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劳动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大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母婴保健监督和医疗机构监督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健康权益。2009年共计监督检查食品经营、餐饮、公共场所、学校、幼儿园、厂矿企业202家,医院消毒监测222家;开展了国庆60周年食品卫生与安全检查,确保了高考、国庆、2009媒体精英定向越野挑战赛等重大活动食宿卫生与安全。近五年全县未发生大宗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6、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

  县中医院重点加强了中医骨伤科、腰腿疼专科、中风康复专科建设。中药炮制技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有伤科一号丸、伤科二号丸等中医制剂0种,中医中药治病率在60%以上。乡镇卫生院根据农村特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马迹塘镇卫生院、牛田中心卫生院、武潭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农村中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2009年我县成为全省第二批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县,加大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关业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期。全县284个行政村及5个乡镇卫生院共有276人参加,培训率达92%。

  7、医院内部管理和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6年起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切实加强临床检查、用药和收费监管,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执业行为。2007年县人民医院获得了全市医院管理年活动第一名。2008年县卫生局出台了有关规范医疗秩序和治理商业贿赂的规定,内部恶性竞争和私诊私药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2009年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2009在市纠风办行风评议中,县人民医院获得县级医院第一名,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均获得好评,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有新提高。

  (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ldqu;十一五&rdqu;规划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重大传染病防控依然艰巨,卫生人才尤其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发展等还存在差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依然薄弱:

  、卫生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科技实力不强。目前我县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人员为288%,并且主要集中在县城几家医疗卫生单位;全县非专业技术人员有445人,占66%;乡镇卫生院高中级职称人员只有5%。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欠缺,优势学科不多,卫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2、防病治病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任务繁重,一些新发传染病如人禽流感、甲型HN流感对我县构成重大威胁,全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2005年的2530/0万上升至2009年的53608/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形势也不容乐观。

  3、中医药特色淡化。县中医院医疗设施设备与县人民医院相比,差距较大;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人才梯队不完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欠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传统的中医药特色治疗逐渐淡化甚至失传,现在&ldqu;中医院逐渐西化、中医科室逐渐消化、中医治疗逐渐淡化&rdqu;的现象日趋严重。

  4、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负债重。多年来,我县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平均数,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较少的。2009年末全系统负债66亿元,23个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均负债经营。

  二、&ldqu;十二五&rdqu;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ldqu;三个代表&rdqu;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5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主要健康指标和健康保障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主要任务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按照县、乡(镇)、村三级网络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含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县肿瘤医院、县精神病医院。每个乡镇设一所由政府主办的卫生院,全县设中心及乡(镇)卫生院5所。每一个行政村设一个集体主办的村卫生室。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执业)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分别达30-32名、6-8名和-2名;床护比达:04;每千人口床位数控制在3张以内,全县总床位数2240-2400张,床位使用率达85%以上。

  2、疾病控制工作

  有效控制霍乱、艾滋病、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N流感、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发病率。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5/万以下。

  儿童建卡率00%,建证率95%以上。单苗接种率95%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儿童卡介苗、百白破、麻疹疫苗、小儿麻痹糖丸、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

  3、妇幼保健工作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00%,农村妇女病普查率5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5/0万以下。

  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0%以上,产前筛查率6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70%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prl;以下。

  4、卫生监督工作

  有效卫生许可证持有率00%。不发生重大食源性疾病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城区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00%,农村达到90%。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全县平均住院费用补偿率达到50%以上。

  三、&ldqu;十二五&rdqu;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重点

  (一)抓好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

  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要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全面落实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做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与健康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规范我县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20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30%,并逐年增高;至205年,辖区内常住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积极创造条件,力争203年实现健康档案的电子化信息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宣传网络。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dsh;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至205年,普及率达80%以上。

  2、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治。建立重点传染病实验室和传染病医院,提高对紧急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不明原因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霍乱、艾滋病、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N流感、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率,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5/万以下,结核病涂阳病人发现率达75%,涂阳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

  加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为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建卡率00%,建证率95%以上。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大于95%,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信息录入率95%以上;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202年以后,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0万以下;以乡镇为单位,儿童卡介苗、百白破、麻疹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乙肝疫苗五苗全程接种率205年达95%。

  加强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行为干预、早期诊断和规范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危害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至205年,已建档人群中的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0%以上。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要通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和&ldqu;十二五&rdqu;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和妇女、儿童两个系统管理。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队伍网络建设,发挥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夯实乡村两级公共卫生队伍基础,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措施到位。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机构队伍建设,坚持预警与快速反应相统一原则,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完善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培养充实应急队伍,加强应急物质储备保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建设,办好5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步伐。做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

  2、在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和严格准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为社会办医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适当开办高水平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高层次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3、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能力建设。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投入、扩大内需、深化医改的契机,做好发展项目储备和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县卫生项目建设投资,同时努力加强医疗设备建设。&ldqu;十二五&rdqu;期间,规划全县卫生系统基建大项,新建和改建房屋建筑面积66560平方米,预算投资33377万元(详见附件、2)。

  4、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每个行政村建立一所集体主办的村卫生室。大力改善村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落实在职乡村医生劳务报酬,至205年全县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覆盖率达30%。

  (三)全面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5年,在全县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农合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村居民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符合本县实际,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新农合缴费方式。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和医疗费用监测,完善三级公示制度;严格规范基金封闭运行。确保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全县平均住院费用补偿率在50%以上,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5%以下,累计节余率控制在当年统筹基金的25%以内。

  (四)加强两个系统管理,保障妇女与儿童健康

  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巩固产科建设成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至205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00%,农村妇女病普查率5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5/0万以下。

  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儿童先天性畸形发生率。至20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0%以上,叶酸增补率90%以上,产妇产前筛查率6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70%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prl;以下。

  (五)加强卫生监督,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

  按照《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要求,辖区内城区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00%,农村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90%;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从业人员培训率00%;有效卫生许可证持有率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应急预案;重大事件现场到达率00%,报告率00%,规范处理率00%;各类卫生许可证审批规范符合率95%,相关单位分类建档率95%;卫生监督行政处罚文书规范率00%,案件程序符合率00%,取证符合率00%,应用法律条款正确率00%;不发生重大食源性疾病及其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95%以上;餐饮单位及集体食堂按规范整改达标率90%以上;餐饮及公共场所单位管理责任落实并制度化;管理台帐规范率90%;卫生监督员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覆盖面00%。突出卫生监督工作重点,统筹协调发展,合理配置监督资源,以医疗执业安全、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工作为重点,兼顾其他。做到以城区为重点,兼顾农村;以餐饮单位为重点,兼顾食品生产经营;以学校食品安全为重点,兼顾重大节日、重点场所重要活动的保障;以提高许可质量为重点,兼顾覆盖面;以日常监督管理为重点,兼顾专项行动。

  (六)稳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绩效工资改革

  全县5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落实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认真做好社会宣传,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落实基本药物价格监管,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争取财政补助经费到位。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

  (七)进一步推进中医事业发展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00%。加快基层中医药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实施培育名医、建设名科、打造名院的中医药建设&ldqu;三名&rdqu;工程,力争全县2-3个中医优势明显,专科特色突出的中医专科跻身省级专科行列。积极争取中央、省中医事业建设投资,基本完成好县中医院建设任务,达到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成为全县中医药医疗、防保、保健中心。

  (八)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实施《中国200&dsh;205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加强卫生人才建设。围绕引进、准入、教育、培训、稳定等关键环节,逐步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卫生人才队伍。&ldqu;十二五&rdqu;末,力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卫技人员50%以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水平,5%取得高级技术职称,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单位编制总人数的80%。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50%以上达到专科以上学历,30%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单位编制总人数的90%。

  实施&ldqu;人才强卫、科教兴卫&rdqu;战略,加快卫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卫生科普教育,加大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努力提升卫生科技实力和卫生队伍整体素质。

  (九)做好红十字会工作

  理顺红十字会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红十字会工作制度;大力宣传&ldqu;人道、博爱、奉献&rdqu;精神,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积极宣传和促进无偿献血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

  卫生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职责,把卫生工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卫生政策的落实;关心爱护卫生人员,逐步改善工作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体制创新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实施方案(2009-20年)的通知》(国发〔2009〕2号),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采取有力措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在机制、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确保医药卫生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严格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管。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开支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政府卫生投入要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政府其主办的乡镇卫生院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及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和监管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法律法规,做好卫生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普及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到依法行政。积极推动医德医风和医疗卫生队伍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加强内部自身管理与监督。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ldqu;十二五&rdqu;期间,在全县卫生系统广泛开展医院管理年、行业作风评议、医德医风建设,端正办院方向,明确服务目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作风工作机制,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以上这篇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规章制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一公文网网,谢谢。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5-23 15:15:56
上一篇:华容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
下一篇:2014年农村清洁工程考核办法
网友评论《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