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经验交流

司法局大力加强基层司法行政文化建设

司法行政文化是司法行政系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当阳市司法局采取一系列措施,扎根基层接地气,深耕土壤吸养分,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培根工程”、社区矫正“铸魂工程”、“调解文化大院”、“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等系列活动,为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文化理念激励人
一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进一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二是坚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把广大司法行政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力推进作风建设活动,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影响,帮助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确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追求,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三是提炼本土核心价值观理念。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和特点,总结提炼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工作理念,在内部大力倡导,使其为全体人员所接受,进而转化为工作动力,当阳司法局在司法行政系统确立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崇尚法治、维护正义、珍惜荣誉、奉献司法”24字的司法行政核心价值观。四是形成本土职业道德理念。着力培养司法行政队伍无私奉献、奋发有为、服务为民的敬业精神,大力倡导忠于法律、诚信为本、修德敬业、维护正义的执业精神,努力使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自觉遵守职业操守。经常性组织干警观看警示教育片、案例剖析研讨、廉政谈话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拒腐防变能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深耕基层文化土壤,用文化品牌服务人
(一)打造法治文化。当阳市司法局报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当阳市“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实施方案》和《当阳市“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建设推进方案》,围绕丰富文化内涵、加快文化传播,推进文化建设等目标,将“培根工程”建设任务分解为5个子项,明确任务责任单位30个,遵循自发、自主、自费和必要的扶持“三自一扶”原则,努力打造了“三个一批”。一是打造一批法治文化示范户。重点培育王道凤、张青山、梁孝兰等法治文化典型人物,逐步形成以“法治文化示范户”为龙头引领全民的法治文化示范体系;二是打造一批法治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在公园、广场、社区等建设不同规模、各显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观。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建设不同主题、不同类别,针对不同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三是打造一批法治文化精品。组建“法治当阳”建设理论研究会和法治文化创作专家库,开展法治课题调研。全市已培养“法治文化示范户”30个;建立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基地20多个,其中,8个基地被列为宜昌市首批“法制宣传教育基地”;聘请美术、书画、摄影、戏剧等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50多人,建立了法治文化创作专家组,创作各类法治文化作品60多件。
两河镇“凤平法治文化餐馆”负责人王道凤,在餐馆办起了00多平米的法治宣传墙,把餐馆接待室改成阅览室,订阅法制报刊十余种、法律书籍一千余册,周末免费对外开放。自996年以来,她还自费在集贸市场旁竖起一块法制宣传专栏,0多年来坚持定期更新,让市场经营者和街道居民抬头见法,做事守法。203年,王道凤被授予宜昌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荣誉称号。
当阳市“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在《三峡日报》头版头条予以刊发,《法治湖北》杂志专版予以介绍,省司法厅厅长汪道胜同志亲自作出重要批示,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做法。
(二)创建调解文化。近年来,当阳市司法局不断拓展调解领域,延伸调解触角,发展调解文化,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调解文化大院”接地气。三桥村民调中心户杨明生在自家院落建立“明生调解文化大院”,通过张贴法治对联、挂置止纷劝调谚语和意境画、设置动态宣传公示栏、张贴案例和法律知识图片、公示调解员相关信息等形式,大力宣扬人民调解文化,促进了村风民风好转,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二是“张青山调解室”成招牌。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张青山创建的“张青山调解室”成为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他总结的人民调解“四心工作法”,即对群众要忠心,对事业要热心,对工作有责任心,为人处事有公心,家喻户晓,他每年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万余人次,“张青山调解室”成为村民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知识的免费课堂。三是“司法行政工作室”集大成。当阳市司法局在雄风村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按照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法务网格等方面工作职能,落实了机构、人员、运行程序及相关制度,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同时,遵循“法至上、调在先、和为贵”的工作理念,制作了8块巨幅宣传展牌,铺设了57米的宣传长廊,按照“法治文化、调解文化、群众文化”的宣传内容和顺序,集普法问答、法治漫画、案例释法、纠纷调解、犯罪预防、村规民约、法治乡村、和谐社会为一体,总结提炼了“村民自调、户长商调、组长协调、群众合调、‘两委’议调,司法所导调”“六调联动”独特模式,较好地发挥了调解文化的引导作用,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清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融入群众文化。司法行政工作的终极目标和追求,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广大群众获得更大更多的实惠。围绕这一目标,司法局积极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和制度,形成富于特色、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司法行政群众文化。一是打造法治景观普法,实现宣传的场景化。投资0万元,以法治文化景观墙、法治人物雕塑、法律格言宣传牌等形式在临沮公园、工人文化宫、盛泰华庭、香榭水岸、太子桥社区等地建设法治文化景观5处,用法律元素吸引路人眼球,将法治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二是丰富形式载体普法,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广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法律援助进项目(企业)”、“送法下乡”等普法活动。结合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编印了法制宣传小册子、法制宣传茶杯、手提袋等多种普法小物件,受到群众欢迎。组织镇处、市直部门创作法治文艺节目,在“24”当天集中演出,并组织农村业余宣传队在全市巡回演出法治文艺精品。让参与者受到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三是挖掘传统文化普法,实现传播的艺术化。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植入传统文化之中,实行一个镇(处)一个品牌战略。如坝陵办事处普法小品《拆迁风波》、河溶镇法治谚语《头尾相接说普法》、王店镇普法小电影《传销风云》、庙前镇人民调解情景剧《鱼塘风波》等,突出普法宣传群众性、广泛性、深入性,让法律与群众“零距离”,实现普法工作全面深化。
(四)探索特色文化。司法局创造性开展社区矫正“铸魂工程”。大力开展“五扶”活动,即扶心,正面教育、心理疏导;扶智,关注学业、促进成长;扶困,落实保障,解决所需;扶技,培训技能,掌握本领;扶业,安置就业,回报社会。塑造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人员新灵魂,降低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人员与政府和社会的对立情绪,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特殊人群帮扶文化。
三、精心打造阵地建设,用文化氛围感染人
(一)宣传阵地和墙面文化潜移默化。当阳市司法局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对局机关及司法所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分类办公,方便服务,环境优雅的办公环境,院内绿化达标升级,文化墙、宣传栏、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氛围浓郁。办公场所请本地书画名家书写法治名言及廉政警句张贴,法治文化及廉政建设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二)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证处窗口文化匠心独具。当阳市局对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证处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改造。窗口单位布局合理、设计新颖、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法制宣传范围浓郁等诸多特色亮点,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感觉舒适、温馨。司法局还大力整顿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依托法律援助中心,精心搭建“四大平台”。一是搭建服务发展大平台,我们前移维稳服务关口,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全程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法律支持。二是搭建特殊群体维权工作大平台。我局与市妇联、总工会、残联联合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周指派两名律师到工作站定期坐班接访,参与调处妇女、残疾人、劳动争议及职工维权方面的矛盾纠纷。三是搭建律师参与信访维稳工作大平台。我们创造性出台《当阳市律师参与信访维稳工作办法》,建立律师参与信访维稳机制。与市信访局联合,每天安排一名信访局领导、一名司法局领导和一名律师,共同组成“三人信访协调小组”,市司法局领导和律师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遇到信访案件及时与当班信访局领导联系。共同化解信访案件。为此市政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0万元,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运行。四是搭建医疗纠纷调处工作大平台。市委市政府投资20万元在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平台的建立,为构建和谐当阳创造了优良社会环境,得到省厅、宜昌市司法局领导高度肯定,省厅领导、宜昌市司法局主要领导多次来调研考察。
(三)制度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将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融入到司法行政制度文化建设中,引领和规范司法行政行为,促进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坚持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办事(执法)程序,强化制度的执行效力,提高办事(执法)效率。不断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考核责任制落实到人,每年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实行动态管理。
四、坚持开展学创活动,用文化活动凝聚人
突出司法行政工作职业特色,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学、艺术活动,给干警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丰富干警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干警健康的生活情趣,增强司法行政队伍的文化底蕴。
(一)坚持开展“沮漳司法·周四讲堂”活动。坚持每周四下午进行“沮漳司法·周四讲堂”活动,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带头,人人备课,制作课件,轮流上台,讲授相关专业知识,电脑、摄影、写作知识,介绍工作实践心得,激发干警工作热情,提高队伍素质。
(二)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每周五开展洁城活动,每天轮流安排机关干警在局门前三包地段协勤,劝导群众文明行为,通过提高城市形象,来促进社会各方面进步。二是坚持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司法局连续2年蝉联“文明单位”称号,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平等友爱、同心同德谋事业、一心一意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坚持每年开展3次“道德讲堂”活动,严格按照自我反省、唱歌曲、学模范、颂经典、发善心、送吉祥、向“德”鞠躬、做善事八个规范环节,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演示,吸引全系统干部的广泛参与,号召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立足自我,从小事做起,努力工作,爱岗、敬业、奉献,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把共同的道德规范渗透到日常工作和平时生活中。
(四)坚持开展评先表彰活动。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健全完善树立和推广先进典型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培育、总结、宣传司法行政机关先进典型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出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司法行政特色、具有人格魅力、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如张青山、王道凤、梁孝兰以及法治文化、调解文化先进典型的经验。同时,积极挖掘新的司法行政工作典型。大力开展具有导向性的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和激励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争先创优,形成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奋力拼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
司法行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当阳市司法局将把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置于司法行政工作全局中来思考与筹划,做到司法行政文化建设与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与司法行政机关基础建设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实效性。

(编辑:果宝)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7-04 20:59:12
上一篇:国税局推进群众路线活动经验交流
下一篇: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经验交流
网友评论《基层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经验交流》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