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新教育小学开放周活动小记——寻梦之旅



文由
第一公




















集整理

参加新教育小学开放周活动小记——寻梦之旅

乍暖还寒的三月,我们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开始了我们的“寻梦”之旅——到南京扬州的“翔宇宝应实验小学”中的“新教育小学”参加“开放周”活动。

这次南京之行,给我的思想震撼是巨大的,让我对教育、对教师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了更新的认识,每天都被一种新奇包围着,对新教育由陌生到熟悉,由挑剔到认可,再到产生付诸行动的决心,情感随着对这个实验群体的了解而不断变化,很难找到确切的文字来表达我的这种心灵历程。

在这个美丽的扬州,有这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是一群为教育痴狂的人,他们用激情和创造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之路上,他们正在过着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这几天听到最多的词是:生命、梦想、追求、价值。而且在每堂课上,我们都能看到,老师能将当前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命产生关联,也就是与学生当下生活体验相结合。

一、儿童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

l&bsp;晨诵——与黎明共舞。

晨诵的目的不在于背诵,而是“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晨诵不是“道德的教唆与灌输”,而是“灵魂与精神的一次舒展,一次舞蹈”;让每一首诗与孩子此时此刻的生命相关联。诵读的内容是优美的诗歌和古诗词。在阳光初露的清晨,老师和孩子们诵读着美丽的诗句,置身其中的我感到生命是如此的美好。这个清晨因为了这些美丽的文字,因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因为了这些可敬的老师,而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晨诵的一般流程是:诵读开启黎明的诗(各班老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自己确定的诗,一般来讲是寓意较为深刻的一首诗)——复习一首旧诗(可能是上一次诵过的,也可能是与新诗相关联的)——学习新诗(如果遇到一位孩子生日,教师相应挑选生日诗送给小寿星)。

日的晨诵课,一(2)班的周红艳老师是这样领着孩子们诵读的:周老师用甜美的声音开启了新的一天(幻灯片上打出):“一(2)班的孩子们呀,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迎接新的一天吧!”然后出示黎明唤醒诗《全都喜欢上》并诵读,接着诵读复习诗《春鸟》,最后学习新诗《小花朵的梦》。

出示题目后,老师问:小花朵的梦里有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教师范读:

小花朵的梦

王宜振

调皮的风,

把小花朵的梦,

吹开一条缝。


它想瞧一瞧,

小花朵的梦里,

有没有会唱歌的星星?


它想数一数,

小花朵的梦里,

有几种漂亮的颜色组成?


谁知,

从那条缝里,

滴出几滴,

弯弯曲曲的鸟声。

接着,老师与学生对读,学生自读,学生个别读,前后桌相互读;男女生分段读。之后,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学生的绘本图片,接着,在图片的旁边出现了这首《小花朵的梦》的全文,与刚才不同的是,加了个副标题“生日送给王沁雪”。老师和同学用热烈的掌声祝贺她的生日,大家用最美的声音朗读生日诗。最后伴随着生日歌,屏幕上出现了:“祝愿王沁雪王沁雪天天快乐!永远拥有美丽的梦想!”师生一起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了王沁雪。

得到生日诵诗的孩子满脸的兴奋。此时的我,很感动——一种来自对生命敬畏的感动!用诗歌启迪生命,用诗歌叩响心灵,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晨诵后,马玲老师主持评议,说明这首诗是特意为王沁雪挑选的生日诗。生日诗的挑选需要教师根据孩子的特点,而且不能重复把一首诗送给两个人。

回顾整节课,我发现诵读课其实很简单,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诗歌美美地熟,在无意记忆状态下达到会背。整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只用很少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这节课老师只问了一个问题——小花朵的梦里有什么,引出了这首诗。

在高年级的晨诵课上,老师就有必要结合诗句让学生理解诗意了。3日,李吉银老师的诵读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的是陆游的《梅花》。开启黎明的诗过后,李老师出示了要诵读的古诗《梅花》,他先范读了一遍。接着,他对诗人陆游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就让学生自由朗读。难解的词在课件上做了简单的解释。

学生读得不错,不过显然对于诗句的意思还是不够理解,李老师就像讲故事似的串讲了一下,学生一下子就清楚了:诗人听说梅花在早晨的风中开放了,兴冲冲地去看,哇,看到了满山遍野,好像下了雪一样的梅花。他真想每棵树每朵花都好好地欣赏品味啊,可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把握化作千千万万个,一树梅花前一放翁呢?

接下来,学生读得就更有味道了。

接着,欣赏了一组梅花的图片,老师不断用语言引导:“走进梅林深处了”“我们陶醉其中了”。学生反复读诗句,读得越来越好。

l&bsp;午读——阅读童年书籍。

新教育实验午读,它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得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的。毛虫与蝴蝶项目依据研究,在低年级(至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象、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注意讲述的生动性”是绘本课的要领。

低段读写绘

3月0日,我们听了一(3)班的郝玉梅老师的绘本课《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郝老师先展示一幅图,是这个故事的封面,让孩子们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边播放图片边讲故事。

教师边讲边让学生配合(文中的一些象声词,让学生说出来,如:呱唧呱唧)。教师讲完后,问:“故事好玩么?让我们一起表演吧!”学生们兴趣盎然,郝老师安排学生演大灰狼,读红色的字,老师演剩下的角色,读黑色的字。表演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今天谁的运气怎么这么好呢?”学生讨论后,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导得出他们的运气都很好!&bsp;&bsp;&bsp;&bsp;&bsp;&bsp;

最后,老师说:“故事还没有结束呢,第二天,哇呜、咕鲁鲁和贝罗都来到了乌鲁鲁的家,他们说:‘你昨天不是说午睡林里有一个秘密吗……’”(出示作业:乌鲁又会怎么对朋友们说呢?后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们尽情地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再画一画吧。)

老师让学生先在前后桌互相说了一遍续编的故事,然后绘画。学生没有当堂完成绘画,留到放学后继续做,同时老师要求: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②让爸爸妈妈把你说的记下来。这个作业完成的过程就是新教育实验所说的“暮省”的一部分。

高段读写绘

高段绘本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更注重写作的训练。日,马玲老师为大家做了一节高段绘本课《三只小猪的故事》。开课时她问:“谁不知道这个故事?”一位学生举手,马老师就让大家陪他一起温习一下。温习后,马老师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不是真相!于是进入一个关于《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是一个刊登在《大野狼日报》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喷嚏和一杯糖的故事。马老师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起这个故事……

讲完后,马老师让学生们思考:“现在我们有了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却说的是同一件事,同学们想一想,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多是同学认为大野狼述说的是真相!老师引导:“我们是否被彬彬有礼的大野狼蒙住了?”然后出示几处图片:大野狼的汉堡——由小兔、小猪等动物组成,大野狼的早餐——小兔的身体。启发学生: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视角,便有了天壤之别。然后让同学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方。最后布置作业:A这种从另外视角颠覆童话的写法很有意思吧。请你选择一些经典童话,比如《小红帽》、《汉赛尔和格莱特》等,模仿着也创作一篇吧。注意:蛛丝马脚的细节可以通过插图或者文字上的更加精心构思来体现!B假如《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由众神之王的宙斯手下的新闻官发布,又会是怎样呢?C&bsp;&bsp;假如《珍珠鸟》由大鸟来写,他们还会最后以“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尾吗?D假如《九色鹿》的故事由调达来讲述,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课后,马老师和与会者一起研讨这节课,对于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马老师这样描述:“从思想上,培养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从写作上,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马老师说学校对绘本课没有考核,主要采取不定期听课、言说榜样、把优秀案例尽快提供给老师等方式,让大家一起往前走。

整本书阅读

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有导读课和推进课,一本书读后,老师要上读书课。以《苹果树上的外婆》为例,导读课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外婆桥》的儿歌,再把奶奶或外婆的照片拿出来,说一说自己的奶奶或外婆。推进课里就让学生变换着花样复述故事、配合着游戏与画面大声朗读新的章节。读书课就两个主题展开讨论,主题一:外婆和奶奶各带来了什么?主题二:想象与现实哪个更重要?最后可以进行拓展:我能为他们带去什么?

读书课的实质就是让学生重新回顾整本书,让学生经历读进去(就是领会书的内容)又读出来(联系思想或生活实际有感受)的过程。老师根据书的主题确定专题,让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穿插书中重点段落的读,通过讨论回顾,让学生对书的主题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让书中美好的精神情感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里。

老师还可以设计亲子共读题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如陈美丽老师设计的《彼得·潘》第一章的亲子共读题题是&bsp;问:达林太太是怎么清理孩子的心思的?她为什么要清理?请妈妈们在下面写一写:您在清理孩子心思的时候,发现孩子心思地图了吗?

问:你认为那几片落在婴儿室地板上的叶子是怎么回事?

暮省——学生写随笔。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低段儿童的写作主要是与父母联合,并与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在听课的时候,我翻阅了学生的绘本,低段的学生图画比较好,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他们的仿写诗和创编故事,一小部分学生是家长帮忙完成的,孩子绘画,家长写字。而高段的绘本中,写的是晨诵的内容和自己仿写或改写的诗歌。

二、教师专业发展: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l&bsp;专业阅读

0日和3日晚上的专题讲座中,魏志渊老师做了两个主题报告,分别是《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由》和《学科本体性知识》。他对专业阅读项目设计了几个基本假设:对于高度专业化的教师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每一门类的知识,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阶梯;对每个不同背景的教师(学科背景,经验背景)存在着一条最合适的阅读路径。

他以几本书为例这样来说明阅读的阶梯:

他说,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或许《静悄悄的革命》这样的书已经是教育学阅读的顶峰了。专家型的教师,则可能沿着顶峰继续前进。

他说,一个老师,如果反复读初级书目(案例性书籍),并乐此不疲。就好像一个人一生都喜欢看小人书一样,缺乏智力挑战,最终会有一个破碎的印象。初级书目往往是叶,是流,本该顺着叶子看树干和树根,或者由流而源。

他说,对许多朋友来说,首先要解决自己课堂里的问题,那么最重要的或许不是阅读教育书籍,而是阅读本体性知识书籍。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专业阅读结构中最重要的一块,它包括汉语知识、文本解读能力、儿童文学、学科实践和学科教学理论等。如下图所示:

《望湖楼醉书》的解读及教学此诗所需的本体性知识为:、苏轼其人其诗其文(林语堂《苏东坡传》);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东坡提画、评画诗);3、国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国画方面素养);4、苏轼的其他西湖诗及相关背景;5、此诗解释史。

他说,最合适的阅读路径是:遇到问题(学科教学、教育管理、职业认同……)——借助资源(阅读、共同体)——形成默会知识——遇到更高层的问题……

魏老师还提出了专业阅读的目标: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你的专业发展书籍!干国祥老师说,《给教师的建议》是必读书目,它是衡量自己阅读的尺度。作为语文老师,还应该读读《说文解字》,读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l&bsp;专业写作

2日晚,魏智渊老师做了主题为《专业写作:检测你的深度》的报告,以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了新教育专业写作的目的、误区和特点、教育案例写作以及分析框架。

新教育专业写作的特点是以问题为核心,促使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与理解能力;与专业阅读、教育实践相互编织,成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写作分类: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案例、师生共写案例。新教育案例写作由教育叙事与案例分析两部分组成。教育叙事要提供的材料是、清晰呈现问题本身。(一个问题学生,一个包含冲突的问题场景)2、提供丰富的案例背景。(访问家庭、其他老师和以前的老师、同学)

l&bsp;专业发展共同体

在实验过程中,新教育实验认识到,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假定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教师的反思往往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而要突破自身的“见障”,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对话,利用专业发展共同体。所以,新教育实验提倡建立各种同一教研组、教学组的,或者是本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利用对话来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充分利用专业共同体进行日常的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也是新教育实验最日常的研究方式,许多参与专业共同体研讨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正是通过这样的对话,才劈开了自己顽固的思维壁垒,突破了旧的思维框架。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围绕的核心是专业实践: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

参与评课,我感受到了专业共同体的智慧,很多问题都是在大家的争议中达成共识的。

三、构筑理想课堂:有效课堂研究

新教育实验实际上是试图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构筑理想课堂”,也就是: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实验对课堂的研究目前尚停留在“有效课堂研究”层面。

在研究中,新教育有效课堂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框架最简表达式:

教学板块

要素

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理解并表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理解并表述教材及单元要求

前测并表述学生对此知识或主题的原有认知

对目标的评估

表述时的清晰、明确、单纯

教学内容上的准确性

三维目标(目标三维)的分解与整合

是否具有平衡性与可变性

教学策略

策略要点

教学资源选择,适度整合进具体教学

设计具体教学环节(流程)

单个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清单设计

对策略的评估

是否将主要时间集中于重要目标的达成上

是否有冗余的环节

是否巧妙、机智、有效激发学生

具有可变性及变式,以及课堂上的实际应变

教学管理

量化内容

学生参与度及练习面、练习量

课堂纪律控制

学习小组管理及个别学生辅导

教学语言(准确、简洁、明晰、激情)

质性内容

课堂节奏及流畅性、清晰性和丰富性

课堂互动、对话的有效、平等、安全、指导性

学生情绪及求知欲

教学评估

课堂随机评估

对学生发言等学习行为的即时反馈

对学生情绪、学习态度的即时评价

作业设计

与目标的吻合度

是否能发现或构成认知冲突形成真正的学习

准确性,平衡性,多样性

可检测性,及是否便于快速检测

在课堂上及时评估,学生即时获得反馈

学习目标

学生何时知晓目标并影响其学习行为

学生是否能依据此目标评估自己的学习质量

依据有效课堂框架促进有效教学,新教育团队采取了许多独特的听课、评课方式,诸如:录像集体评议,记录课堂上某单个学生的全部学习行为,记录并删除任课教师所有课堂语言上的无效语言、低效语言……

他们评课的质量很高,要求很高,有实效性。如《倍数和约数》这节数学课,老师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刚听完,我感觉是一节优质课了。可是在评课时,很多老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难点没有突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太少等。三年级的英语课《ut4》,在我看来课堂上老师用多种游戏贯穿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听了评课,发现这节课的不足:对学生个体的检测等待时间太短,没法暴露学生的问题;游戏太多,匆匆而过,节奏太快;老师设计的情境中缺少情感等。

从听的两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和一节英语课上来看,实验教师基本上能按有效课堂框架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具体进行,但是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祁华忠老师讲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我们日常评课的眼光来看,教学设计上就暴露出一些问题:目标的设定不够准确,没有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预习作业形同虚设等。如果抛开有效教学框架,就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效率上,这节课还是不成功的,就是一节普通的讲解分析课文的课。陈金铭老师的《三顾茅庐》更是把大量的时间应用到了毫无价值的主人公排序上。我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像干国祥所说“老师本体性知识欠缺”,二是实验老师没有完全领悟有效教学筐架的实质,不会灵活运用,第三,实验老师很年轻,课堂调控能力和备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可喜的是在这个团体中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叫干国祥。在“开放周”的最后一天,他讲了《望湖楼醉书》这首诗,让老师们大开眼界。他的这节课对有效教学框架的落实,对本体性知识的淋漓尽致的阐述,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程度。魏智渊认为此课还较为理想的做到了几个方面的结合:教学框架精确训练和语文情感、文本解读和教学策略、知识学习和融进生命经验……诸向阳除了认同上述理由外,补充此课达到了深入浅出的境界,他说这节课是“有效课堂”与“圆润课堂”的完美结合,“简约”而“丰富”。同时,他也提出了朗读训练还不到位的问题。干国祥也反思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从有效的角度,宁可舍弃后面的拓展,保证朗读。但这里的朗读学生也是基本达到了一定的理解程度,缺乏的是进一步细致的单独读和反馈。他还针对拓展提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拓展必须严格服务核心教学目标,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四、启示和思考

在听、看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行为,一周之后的今天,冷静下来,沉淀在我心底的有以下几点:

、课堂教学:每节课老师都要对自己要完成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高效地达成这个目标而进行的。带着孩子往高处走一走——课程才会丰富,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成为可能。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是要凭借着这样一堂又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滋养孩子的生命。干国祥的课让我看到了,如何对学生高期待,如何带着学生往高处走。在我以后的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往那个方向走一走。要想有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的长度和深度,教师必须具有解读文本的能力——这是我缺乏的也是我最需要的,我要在这些方面努力。

2、古诗词背诵:我的做法和新教育的晨诵有相同的地方——都是领着学生读,略讲意思。不同的是:我安排的时间不确定,有时是早上,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下午;我很少用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只有语言;我很少让古诗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产生联系。我将改进自己的方法,多用只观的图片再现诗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意思;想方设法拉近古诗和学生的距离,加强写的练习,在诵的质量上要再提升一些。

3、自己的专业发展:作为语文老师,我时常为自己在课堂上捉襟见肘而惭愧,可是不知道读哪些书更快捷。现在我知道了我应该看《说文解字》,应该再用心地读读《给教师的建议》,背一些古诗词。加强随笔的写作。

4、怎样过一种完整的幸福的教育生活。干了这么多年教师,有时会疲惫,不知所措,看不到目标,寻不到希望,不知道自己的前方是什么。这次南京之行,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从心底呼喊——我要发展!走专业读书、专业写作之路,参与共同体的研究!



文由
第一公




















集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5-10 22:06:17
上一篇: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科技论文——植物对比试验
网友评论《参加新教育小学开放周活动小记——寻梦之旅》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