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心”,自然有“方”

此文由第一公文网 免费提 供

教子有“心”,自然有“方”

.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bsp;
&bsp;当我们对孩子寄予积极的期望时,孩子就会往我们期望的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对孩子寄予消极的期望时,孩子就会向我们所期望的坏的方向发展。

从皮格马利翁说开去:

&bsp;&bsp;&bsp;身为父母,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你是否气愤的责骂“笨蛋”、“傻瓜”?当孩子不听话淘气时,你是否训斥“没出息”、“没素质”?当孩子没达到你的目标时,你是否唠叨过“什么时候能够给我们争口气”?如果你有此行为,请检讨自己。孩子可能是天才,关键是你要寄予何等的期望。

&bsp;&bsp;&bsp;古希腊有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有一次,他用一块洁白的象牙雕塑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王子对雕塑爱不释手,每天都以怜爱的目光深切的注视象牙美女,甚至茶饭不思,坐在她的面前,呼唤着她,梦想成为真正的美女。最后,王子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使象牙少女有了生命,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bsp;&bsp;&bsp;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向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
&bsp;
&bsp;&bsp;中国有句古话“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孩子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与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bsp;&bsp;&bsp;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像爱迪生那样聪明。可是爱迪生能成才,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鼓励。3个月小学就被开除了,是他妈妈的鼓励和积极的期望成绩他后来的成绩。

如何寄予孩子适度的期望

.对孩子的期望宜在她努力可及的范围内。让他接受挑战,建立对自己的信心。

2.不要因为孩子失败或做错事,而随便给他贴上不雅或有损他自尊心的“标签”,这可能会对他一辈子的伤害。

3.赞扬和奖励虽可以鼓励孩子,但是应让孩子的行为慢慢的提高层次,达到自律和自发的行为,即使没有别人的奖励,依然能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4.高难度的事情,要视孩子的能力,最好分成几个阶段。同时,每完成一个阶段,可以给与一些鼓励。

&bsp;&bsp;&bsp;特别提醒:不要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陷入焦虑与挫折,甚至泯灭原有的潜能。

2.孩子有孩子的“面子”。

&bsp;&bsp;&bsp;每个人后天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其羞耻感会逐渐降低,变得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

对待孩子,批评与惩罚要科学
&bsp;
&bsp;&bsp;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把握批评和惩罚的“度”,不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bsp;&bsp;&bsp;&bsp;2岁的里根在踢足球时,打碎邻居的玻璃。而里根的爸爸是借钱给里根赔钱,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里根通过自己的劳动偿还了其父亲的25美元。通过这个故事,看出:里根的父亲在过程中培养里根的责任意识,应该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在这里里根的父亲没有指责,而实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训斥,应该让孩子谈谈自己的错在哪里,平静的听孩子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其实,孩子叙述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反省过程。当然,家长不是只听,必要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教育是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是,要科学的惩罚,要让孩子知道错了,并为此感到愧疚,让孩子通过努力改正错误,弥补过失。

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都易陷入困境:我们频频被告诫要尊重孩子,给孩子民主和自由的时候,孩子做出一些恼人的事情或者无理的要求(如:孩子要求买这买那、不按时完成作业、过度迷上上网或游戏、玩手机等),我们该怎么办?为什么劝阻时那么的无力?为什么我们的语重心长在孩子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其实,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约束,不忍心对孩子说一声“不”,这样就使放弃责任的教育。

例如:有的孩子常常打断家长的谈话,提高嗓门,喜欢插话,吸引别人注意,如果你在家里迁就他这种行为,他就不知道在外面有另一套规矩,很难适应社会。

同样,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的孩子上学忘了带课本,在学校被批评,回家就对父母哭闹,责怪父母把她的东西乱放,他找不到,或者是早上父母没有叫醒他,起床迟了,忘记带了,又为什么不及时给他送到学校?其实父母一定要拒绝这种推卸责任的要求,让他承受对自己不负责任带来的不悦感。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评和、智慧、科学的批评和惩罚,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要提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让孩子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向孩子说“不”的原则:

()、党孩子在进行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时,除了对孩子语言上的告诫以外,还要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约束力来自规矩。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就要给孩子订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规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各种规矩。

(3)冷静的对待孩子某些言行。例如孩子在无理取闹的时候,就要用平静的口气表达你的心情以及对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从你的态度中了解到,无力纠缠是没有用的。

(4)、党孩子提出的要求无理或出现不合适的行为时,如果你认为不可以,就要明确的拒绝孩子,同时要告知拒绝地理由。

(5)、对孩子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你可以给他一些警告,也可以对他的苦恼置之不理,还可以让他在某个地方冷静一会儿,千万不要动摇你的立场。

3.再美妙的赞扬,就了也会腻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的现象,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时间一长,再美妙的赞扬声也会腻的。

别让过度的表扬“甜”倒孩子
当前,不少家长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观念支配下,总希望通过不竭的鼓励,让孩子天天向上。于是,各种表扬、奖励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也会导致“超限效应”。一番苦心,换来的往往是孩子的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反感。

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世界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合理的尺度,超出这个尺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身为父母,我们总担心孩子自卑,经不起挫折、一旦摔倒就爬不起来,总希望他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自信、优秀,于是想通过“反复表扬、持续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使孩子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良好的情绪,向好的方向努力。这种急切地期待和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想通过“反复表扬、持续鼓励”的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心理学角度讲:同样的刺激在一段时间后,对刺激对象的作用会逐渐降低的。

2000年发生的徐力杀母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

合理表扬,也是一门艺术。
表扬孩子要把握时机。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这个时候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并热心帮助他一起寻找解决问题、困难、失败的原因办法,会收到极好的效果。表扬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给孩子打开一扇“别有洞天”的窗户。

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把握表扬的度。第一、要符合实际,不要言过其实的表扬,要注意分寸,不要无限夸大;第二、不吝啬表扬,但不要轻易表扬,如果孩子本应该完成的事情,不要因为孩子希望被关注九随意表扬。事实上,过多的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养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习惯。不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赞扬又怎么会珍惜呢?

表扬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当孩子的数学成绩提高的时候可以说“你的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宇文成绩提高时,我们可以说:“你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水平越来越好了”,当孩子遇人相处或做事方面有所提高和进步时,可以说:“你真的长大了”。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我们的批评与教育,更需要我们合理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只有把握好这门艺术的时候,让他在孩子的身上发挥最佳的效果。

必须相信自己的孩子
对于孩子,父母总是持一种怀疑态度,好像孩子天生就有一种撒谎的本能,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总是欺骗家长。想一想:你事先已经将孩子假设为一个不诚实的人,他还能变成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吗?更严重的是: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对父母失望,产生叛逆情绪,要想对孩子实施好的教育就非常困难了。

父母在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出于对孩子的深切希望,常常会让他们对孩子的态度过于激烈,过于偏颇,这种态度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在父母发货的那一刹,孩子会对父母充满敌意,甚至感觉不到一点温情。孩子的这种感觉会将他们推向抵触的边缘,使他们觉得父母对自己不负责任,不关心。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在不自觉中被激化了。

我认为,父母有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这样才能使孩子感觉到父母的信任,只有当孩子认为父母是信任他的时候,才会完全像父母敞开心扉。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才有进行良好沟通与交流。当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后,能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就算孩子有问题,也容易改正。

总之,要想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对孩子足够的信任,这是教育的前提。成年人之间也是只有信任的情况下,才能建立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里,我建议广大的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才华,相信孩子的品行,只有给孩子信任,才能走好慢慢人生的第一步。(其实,所谓信任孩子的前提是:从孩子一出生,就要给与孩子的正确教育,现在当下,不少家长本身就不合格,已经将孩子毁了才发现,开始就没有教育好,有时感觉积重难返了。)

4.惩罚是孩子进步的阶梯

燃烧的火炉,当你靠近的时候就会感觉的烫甚至被灼伤;当你离他太远,又感觉不到他的温暖;适当的距离,你才会得到温暖和保护,对孩子的惩罚也是一样的。

玉不琢不成器,让孩子在接受惩罚中进步
我们明明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但是一看到孩子委屈的哭了,叛逆的闹,往往“心慈手软”了,殊不知,这样对孩子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例如:石匠对两块石头的处理的故事(一块铺路石,一块雕塑石)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其进行“打磨”,就是所谓的“惩罚”。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惩罚是人类行为的一个准则,人的错误行为因为惩罚后果的存在导致将来出现的可能新减少。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违反这些规则的时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大致的原则有:

()、警告性原则。加强教育和学习,即使你不知道或不懂,触犯了也是同样要受到惩罚的。(如火炉,看到是燃烧的,用手去摸,不能因为你不知道九不烫伤。)

(2)、即使性原则。惩罚必须是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绝对不能拖泥带水的,决不能有时间差,一边达到即使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3)、一致性原则。“说”和“做”是一致的,规则“说”到,就要“做”到,也就是只要触犯规则,就一定要按规则进行惩罚。

(4)、公平性原则。对于规则,不论是谁,只要触犯,就要受到惩罚,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惩罚孩子一定要有原则

惩罚孩子是给孩子纠正错误,让其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必须包好一个度:

()经常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劝诫孩子要遵守规则,否则要受到惩罚——警告原则。

(2)一旦孩子犯错,即使纠正,不能拖延————即使性原则。

(3)只要违反规则,一定要受到处罚————一致性原则。

(4)家庭成员在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性原则。

惩罚后,来段片尾曲

一般说来,孩子受到惩罚后,多半会精神压抑,情绪紧张,还有一定的对立情绪,父母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做好善后工作

在惩罚孩子后要对其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罚,直到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继续犯错误将有的后果。因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的刺激,效果短期,不能长效,要让孩子明报事理。

此文由第一公文网 免费提 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2:51
上一篇:科技小论文:苍蝇爱落在车座上的秘密
下一篇:怎样上好一节课
网友评论《教子有“心”,自然有“方”》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