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 集整理9

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bsp;

一、高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在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教育的实际和国家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而提出来的,核心观点是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展开的。200年6月,教育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高中课程改革承载着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高中课程改革的五大目标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次高中课改的价值追求,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较好地与国际基础教育所倡导的现代化接轨,本次课改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课程内容的突破: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课程结构的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践环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新的高中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机制。

5、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三、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内容与结构的调整
、高中课程基本内容的调整(“三个层次八个领域”)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2、变化的主要情况
国家课程增加选修课:必修课学分6个(每一模块为2学分,一个学分为8课时),共2088课时;选修课学分22个,共396课时。

国家课程新增课程:信息技术4学分;通用技术4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研究性学习5学分。

规范校本课程:规定学分6学分;每学分8课时。

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来看,教材要求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教学的方法来看,主要要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

从评价改革看,主要包括下列的变化:

高考方案:各省确定,教育部备案;
学业水平考试:各省统一组织,类似现行的省会考;
综合素质评定:定标准、有管理机制;
模块考试:学校自己命题、组织,类似于现在的单元测验;
学生毕业的规定:修习完成规定的不少于44个学分、各学科省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综合素质评价合格。
从这样的评价改革方案看,体现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把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把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把测试与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四、目前的困难
高中课程改革自200年秋实施以来,学校按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稳步推进。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教师不适应
一是观念上不适应;二是对以模块为系统的教材不适应;三是教学方法跟不上已经变化了的教材。
2、家长对课改不理解、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了实验品;特别是到今天省上的高考方案仍然未公布。
&bsp;3、教学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基本上是7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实验设备设施落后,多数为02年、03年时的设备,就是这种设备也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验与探究学习;通用技术设备完全没有。
4、教师结构不合理与数量严重不足
学科极其不配套,同时几乎所有学科都缺教师。以我校为例,202年秋季教师缺额将达到22人之多,其中语文2人、数学人、外语4人、物理4人、化学2人、生物人、历史人、地理人、政治2人、通用技术3人、音乐人(这还不包括学校聘请的9名教师)。没有优秀的教师,课改无法顺利实施,质量无法有效提高;连数量都不足的时候,可能什么都谈不上了。
5、学生也不适应
特别是对于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多数学生做不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基本上是按旧的思路复习与学习;以模块编制的教材,总体难度较大,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本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 集整理9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2:21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下一篇: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
网友评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