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由


第一公

文网

















高校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做出表率,着力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这也是党和政府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教师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天之骄了”的大学生更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都在经受着冲击。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高校作为人才资源的聚地、文化引领的前沿,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一、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阵地,充分体现着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高等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还会构成大学亚文化,发挥着传承、改造和创新文化的功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是由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地位和使命所决定的。现代大学承担着倡导学术自由、崇尚真理和知识、认同批判意识与科学精神以及以服务和改造社会、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中国高校在当前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和谐文化中,承担着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第一、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熔炉。高校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时代风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地。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师生的全面需求、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高校有文化育人的优势。牛津学者纽曼认为,高校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通过教育等途径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基木职能、根木任务和重要使命。高校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促进人类思想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事实表明,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在传承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木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而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向全社会、广大群众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使广大民众了解其科学内涵和基木内容,准确把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二是高校的教师可通过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木内容内化为自身文化素质,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和传承。

二、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

由于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作用是体现在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和引导的成败。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够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但是,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高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忽视”:

第一、忽视了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校蔓延的程度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校泛滥的主要表现,同时还伴有其他形式的不良风气,比如相互攀比、入党动机不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为了走形式等等。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把对事物价值的评定准则定位于能否获得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个人生存与发展,导致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滋长,“一切向钱看”成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存有“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的价值取向。&bsp;

第二、忽视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偏重职业价值观教育

随着就业难形势的不断加剧和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逐步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问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就有了“参照物”,这种“参照物”为他们毕业面临的就业提供了方向。学好专业课,这是对大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有些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只注重专业课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以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为准则,只树立与之相关的职业责任感、培养与之相关的职业价值观。而有些高校也把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但职业价值观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有所作为。&bsp;&bsp;

第三、忽视了网络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网络内容庞杂不一、良荞不齐,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来看:网络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如免费名校名师专业教学视频、海量免费优质课件、论文、科学及管理前沿讲座、名家论坛等优质学习资料;大量网络招聘信息、商业及商品价格信息等均为容于接受新信息的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网络连接全世界,为当今大学生放眼世界、了解古今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增强了大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易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负面来看:由于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较成人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在网络上,不同国家、民族之问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庞杂不一、良荞不齐,甚至有些极端思想也因披上民主、自由、民族主义、时尚主义等外衣而迅速传播,为一些鉴别能力差的年青人所接受。这些负面因素容易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冲击;对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传承起到潜移默化的侵蚀和消磨作用,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和对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动摇,在思想上成为“迷失的一代”。

三、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使其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与作用得以发挥出来。

第一、注重“三进”工作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价值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环节方面,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必须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通过适当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等手段,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此外,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专业,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便使学生真实了解社会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高校还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教育中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搜集相关材料,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二、注重社会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切身体会,内心认同;让他们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真正明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以座谈、主题演讲比赛、知识讲座、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注重文化的熏陶,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高校在文化育人活动中,应善于把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不同文化的优势,推动多种文化板块交流贯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大学文化的作用,推动多种文化形态交流融合;通过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意识与文化实践紧密衔接,引导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支配自身行动的文化自觉。

第四、注重引导,充分运用网络“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网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在学生的交流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激励他们“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第五、注重服务舆论引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高校要利用文明单位创建契机,加大美丽校园建设力度。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议广大师生从自身所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使乱扔垃圾、乱贴广告、乱挂标语、图书馆乱占座位等不文明现象销声匿迹,为校园文明“添砖加瓦”,为地方城市建设增添靓丽风景,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应注重实践养成,做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自觉实践者。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养成,贵在实践。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健康因子,是人类和谐相处的最好表现。高校是系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发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新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由


第一公

文网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5-10 22:07:12
上一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党的群众路线论文
网友评论《高校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