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学习支架的高效实践方式

王蕾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刊登的一系列有关学习支架的理论文章的推进,一场有关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支架进行实践的活动积极开展起来,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的王张艳老师执教的八年级《Flsh逐帧动画制作》一课,成为了其中出色的代表。笔者有幸欣赏本节课的内容,在此与同行们共同研究。创设整体项目支架

本节课支架的设置因生而设,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认知内容,最大程度地进行项目内涵的体验,从而在有限的课堂中实现更大的教学效益。

自然:巧设学习支架的主题项目

本课的主题为Flsh逐帧动画的学习,从内容上分析,本课属于动画单元的起始课,八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有课时的GIF动画学习的基础,对于Flsh部分尚处于启蒙状态,本节课承载着初识动画制作、启发动画单元创作潜能的作用。因此,本课的认知量是充实的、丰满的,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任务。我们在王张艳老师的设计中欣喜地看到,她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为主题,将动画学习的过程承载在了此主题之上。这样的主题项目,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对主题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容角度分析,承载在游戏主题之上的学习支架,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白自己即将完成的完整作品应该实现的是怎样的感性的形态——植物战士要攻击僵尸,游戏规则随着情节凸显出来,意义学习的表征得以实现。

2自在:帮助理解的支架结构

众所周知,在初识课的设计中,最难掌控的地方就是学习任务的深浅度。过于简单的任务往往不能让学生领会知识的概况;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又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认知的负担。在本课的设计中,王张艳老师的简案式课件,用软件界面与功能对比的方式,图示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刷子工具的左边指向了它的图标,右边指向了它的色彩选择框,通过三位一体的结构图,清晰地勾勒出了这一工具的使用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多端图示学习支架,可以进行形象的体验,为动画的常用工具操作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基础。类似这样的帮助理解的学习支架,在本节课中多处可见,如在关键帧与空白关键帧的对比中,王老师不仅将两者的图形进行了对比,还将其概念名称同步呈现,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这样的学习支架,既加深了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也节约了大量的逐字逐句读概念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

3自发:促进创新的支架内容

动画的制作,只有落实在具有创新意蕴的作品中,才能凸显出以“动”作“画”的妙处。在常见的Flsh课中,往往是教师演习,学生演练,最后师生合作演出。其作品呈现的形式单一,缺乏学生自我构思的过程,但是放开手让学生探索,往往又不得其法,学生盲目创新后,常出现“不会创新”“不知新旧”“创而不新”等尴尬的局面。在本节课中,王老师采用了将半成品素材提供给学生继续加工的方式,帮助学生化解了前期耗时的素材导入、整理等过程。在导学牌中,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每一帧里的图片都在同一个位置上?”教师分两种情况提供了支架:①在关键帧后插入关键帧的情况,可以用新图片覆盖后一个关键帧上的图片;②在关键帧后插入空白关键帧的情况,设置图片的位置使其保持一致。再让学生思考: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通过两次对比,学生能够迅速地发现正确的创新思路,为后续的作品设计提供了思路。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创作了丰富的豌豆子弹行进路线的逐帧动画作品,还有的学生设计出了迂回的子弹路线,这样的作品达成是有效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在整体设计思路中,王老师的主题学习支架给逐帧动画提供了形象的载体,图示型支架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半成品素材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脚手架。这些涵盖整体教学的设计亮点,有效地推进了教学的进程。创作局部探究支架

如果说整体设计中,显性的学习支架保证了教学的高效和有效,那么局部细节中多处带有学习支架特性的细节处理,就表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体贴。王张艳老师的课中,在对学情的照顾、学习过程的反思、学习素材的筛选等细节中,将一节课进行了精致化的处理,值得推荐。

弹性:突出知识的互动迁移

在任务二中,教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结合普通帧,调整主角动作或动作的速度。教师给出了僵尸和植物两个角色,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动画形式,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进行任务的达成。此时,学生出现了两种情况:有的选择较为复杂的僵尸进行动画制作,有的选择了植物的动态生长。此处教师帮学生分析:不同的动画可以如何修改?两个不同的角色,它们的动作方式有哪些不同?如果用GIF做动画,应该怎样?如果用Flsh的逐帧动画制作,又是怎样?通过教师一系列带有“追问”性质的提问,學生完成了从修到改再到建的过程,即知识迁移的过程。另外,在任务选择中,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基础,选择能够驾驭的角色进行实验,满足了不同需要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归因:触发意义学习的反思

在Flsh的学习中,误操作是在所难免的,有时是由于对软件不熟悉,有时发生在学生对不同功能探索的过程中。在常规课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现场纠正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处理,甚至代为完成。在这样的替代性学习中,学生对自己的失误一无所知,所完成的是典型的无意义学习。在本节课中,王老师对学生的失误,采取了“集体思考、重点研究”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同伴互助,帮助失误者对自己的过程进行思考,找寻答案。例如,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为数不少的作品提交了两次,分别用fl、2fl来命名,这些学生作品,记录了他们意义学习的过程。

3构建:学习支架的有效收纳

在传统课堂中,临近结束时才进行小结,此时,学生会出现无法完整回忆的情况。而在王老师的课上,不止一次出现了关于知识内容的阶段性小结: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区别;FLA和SWF格式生成的不同;为制作的植物绘制、添加武器;为动画添加剧情应该用哪些工具。她将小结的过程,进行了细微化、局部化,分解在每个支架中,随着课程的进行而不断出现,帮助学生建立局部构架,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过程是对学习过程的不断反思,是对知识内容的收纳,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学习。

王张艳老师的整节课思路清晰,学习支架的运用自然贴切,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学习内容,又能在素材供应和信息加工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节课,显得落落大方、新颖别致,故此推荐。

文章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50:23
上一篇:混合式培训 在中小学校本研修中的应用与建议
下一篇:混合式培训中教师在线知识分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网友评论《有容乃大:学习支架的高效实践方式》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