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训练与能力提升的探讨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朗读教学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借助课堂朗读教学,使学生得到科学朗读训练,使朗读能力得到提升。即以学生朗读能力提升为目标,指出具体的朗读教学引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训练;能力提升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教师对学生有效朗读进行合理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进入到文本深处,从而了解作者心理、体会文章情感,帮助学生得到知识、技巧、情感等多个方面的进步。尤其在具体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住朗读指导的契机,使学生能够于反复朗读中感悟到语文的真味。一、语文朗读的必要性

朗读意为用带有感染力的声音把文字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最佳效果。事实上,借助“读”的方式追求艺术之美、情感之美,是符合语言认知规律的,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朗读能够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多读、善读的境界下体悟文章之精妙所在。二、初中语文朗读训练的能力提升指向

(一)从朗读中发现思想美感

很多经典的教材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历久弥新,一方面因为文字自身具有无限的意境与深厚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文字语音通过朗读能够表现出优美的韵律感,而后者往往为人所忽视。比如,当学生朗读到《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除了可以感受到桃花源那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此处百姓的淳朴热情以外,同時还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对现实社会变革的理想诉求。再比如朗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那种诗歌所独具的平仄和谐的韵律,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杜甫的家国情怀和博爱胸襟。

(二)在朗读中增强语言能力

朗读不但可以使学生强化文章美感体会,而且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事实证明,学校的朗读训练是科学的、系统化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朗读练习可以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在喉咙、口腔、牙齿、舌头等部位的协调正确发音更具有科学性,同时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强化。

(三)于朗读中学习文章审美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章,可谓是精品中之精品,这些作品里面所蕴含的美感,一方面可以得之于学生的自由领悟,另一方面也必须借助正确的朗读方法中加以感受。若是学生在朗读时断断续续、吐字不清,自然无法产生美的感受,更无法体会文章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声情并茂的朗读、语言流畅的表达,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被文章内容所吸引,从而体会到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产生内心与情感上的真正共鸣。

(四)以朗读培养想象力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拥有优美的意境与深邃的思想,可以使读者形成独特的心灵感受,越是深入进行品味,就越能感受到文章之美,从而持续不断地深入探索下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借助朗读,可以更全面激发自身的想象力,进入到文章意境中去。在具体朗读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会得到释放,如果引导得当,借助朗读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做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在朗读《与朱元思书》这篇古文时,会同时于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不同学生在知识构成与文学修养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其想象出来的画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无论如何,随着朗读的持续进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必然是逐步加深的,而这种加深的理解、强化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章意蕴。三、初中语文朗读训练指导方法分析

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处在非常被动的状态,依靠题海战术获得一些僵化的知识。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目标。为了让学生的上述能力得到真正培养,我们需要对初中语文朗读训练指导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停顿的关注

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需要指导其以文本中的标点符号为重要依据,同时关注学生在朗读时的语感,使之根据语感做自然而然地停顿,由此避免读破词、读破句的问题出现,继而带动学生更好地掌握停顿技巧。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意识到停顿亦是朗读时情感的一种宣泄手段,在停顿中同样可以较好地表现思想感情。

(二)对节奏的把握

节奏指的是学生在进行文章朗读时,将思想感情以轻重缓急和波澜起伏的形式彰显出来。一般来说,节奏可以被划分为下述几种类型:其一是轻快节奏。该类型文章在朗读时较少顿挫、少抑多扬、语速较快,常能表现出积极的思想情感。《与朱元思书》即为此类。其二是低缓节奏。在形式上声音偏暗,语调沉缓。此类型以《出师表》为代表。其三是舒缓节奏。这种类型在声音上有跌宕起伏,但以轻松明朗为主。如《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等文均是如此。其四是高亢节奏。像《〈孟子〉二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读起来奇峰迭起、势不可挡,情感上或者昂扬向上,或者极尽充沛之能事。

(三)对语调的控制

语调意为朗读过程中语音所呈现出的升降高低变化。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指导的是:语调有升、降、平、曲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语调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对于不同的文本作品而言,应当在语调上做出不同的调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时借助不同语调对文本思想感情进行表达。

(四)对重音的训练

在朗读过程中,如果具有抑扬顿挫的特点,则朗读的魅力会无形中增加,若想达到此种效果,重音的使用便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重音指的是语言表达过程中出于突出语言目标及思想情感考虑而着重读出的词汇或者词组。为了读好重音,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语法规律,掌握主、谓、定、状的应用规律,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自身对于文本的基本理解,实现差异化的重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让学生注意到,感情重音是训练的难点,此类感情重音通常出现于较具抒情性的文章中,学生需要注意到其对于夸张、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利用饱满的情绪,使自身朗读同文章意味协调统一起来。

总体说来,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要求。因此,在日常朗读教学引导中,教师需要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从朗读的具体策略指导出发,帮助学生提升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将作品里面的韵律、情感之美等全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陆海舰滴水穿石读中成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方法[J]语文教学之友,205,(6)

[2]刘海波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点滴谈[J]学苑教育,204,(4)

[3]张波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3,(5)

作者简介:张丽芳(980—),女,江苏省江阴市峭岐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文章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50:07
上一篇:散文不“散”,开展主题型文本解读
下一篇:精心设计早自修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网友评论《初中语文朗读训练与能力提升的探讨》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