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角度浅谈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

赵珂如张玉彬

【摘要】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的灵魂,体现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传统的化学教学一直都过分强调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对结果的记忆,忽略了对知识点理解的过程,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新课程理念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教学理念,而思维素养则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核心。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素养;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0568(207)34-0035-02

205年3月底,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将“核心素养体系”放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并作为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社会公认为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化学核心素养越来越彰显其服务于生活的魅力。正因为社会生活的需求,我们不得不在学生时代使他们具备必要的化学学科素养。而化学核心素养更多的是在思维能力层面上,想让学生的认知发生飞跃,就必须掌握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

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只要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培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培养模式,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化学教师在教授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素养进行了阐述。一、唤起好奇心,为思维培养提供有利前提

首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动手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次,初中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新学科总是充满好奇心。再次,各种意想不到的化学实验现象,也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如在讲授引言的时候,先做一些小实验,魔术写字、开花的树、烧不坏的手帕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创设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活现象、化学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空间。在化学教学中巧设疑问,有助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最终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碳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导入:每个人发点跳跳糖,跳跳糖吃到嘴里就会跳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样,新课内容也随之而出。

在教《化学式》的时候,首先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水的英文怎么说吗?很多学生都会笑着说tr,接着提问,你们知道水的法文、德文、日文、俄文怎么说吗?大家都摇头说不知道。教师接着引导,有没有一种语言像阿拉伯数字一样国际通用吗?课件中出现H2O,同时告诉学生,化学式国际通用。学生在一连串问题的刺激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维十分活跃,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当然,激发学生思维,并不仅仅是在导入新课环节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眼球,带动学生的思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的提出,不一定需要学生都能够解答,但只要能勾起其好奇心,诱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就是好问题,就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三、突破思维定式,培养独立思维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定式会产生思维惰性,最终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创新表现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因此,化学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联想,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还要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在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得到提高,最终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就是教师的“问题链”式提问,具体说来就是每个问题之间都有承上启下的关联,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阶梯,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使思维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时,引导学生思考:①水中的杂质你认為有哪些类型?②每一种类型的杂质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③处理这些杂质有没有先后顺序?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步步引导,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有连贯性,并且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让一些思维误区得到纠正,思维得到发展。四、鼓励联想,引导思维创新

在化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否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联想、猜想,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思维。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是引导学生联想、鼓励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先让学生猜想原子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些甚至可笑,但我们不能否定它。接着讲解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告诉学生,科学家们也是在不断的实验摸索中才慢慢发现了原子的结构,科学有时候就需要敢想。又如讲《氧气的性质》一课时,告诉学生:通过书本中的3个实验,我们知道了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燃烧剧烈程度是不一样的,课本中比较了木炭和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那可不可以将木炭和铁丝换成炭粉和铁粉呢?换成粉末状之后,接触面积加大,碳粉和铁粉会不会在空气中就燃烧了呢?我们可以设计怎么样的实验来证明呢?抛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的驰骋,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五、分析归纳,思维创新

思维培养的过程需要分析、归纳、综合和迁移:分析帮助我们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归纳帮助我们理清知识的线;综合帮助我们组合知识的面;迁移让我们形成知识的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按照分析——归纳——综合——迁移的思维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比较金属活动性的过程中,笔者就按照这一模式引导学生,在按照课本安排教学结束后,给出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我国金属矿产储量的书中显示“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其中铁矿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五位;铜矿资源有90处,总保有储量为6243万吨,居世界第七位……”然而在历史课本中说夏禹时“以铜为兵”,到了春秋时代,才“作铁兵”,我国对铜的使用要早于铁器300多年。为什么我国铁矿含量比铜矿丰富,但最早开发使用的金属却是铜呢?学完本课程你怎么解释呢?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综上所述,教师应坚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特别是注重思维素养的培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灵活性,使学生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基础教育参考,204,()

[2]陈张海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999,()

[3]王薇,朱宇基础医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

[4]李忠江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J]华章,200,()

[5]党金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

(编辑:赵悦)

文章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9:58
上一篇:营造宽松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自我纠错
下一篇:《杨氏之子》教学课例评析
网友评论《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角度浅谈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