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CAI课件制作与应用

石建星刘奉东冯锴李宁

CAI课件(CputrAddIstrut)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时至今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CAI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学校课题组申报了“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CAI课件制作和应用研究》,針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力求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CAI课件在小学教学中制作与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采用“互联网+技术”模式,运用Flsh多媒体软件制作CAI课件

大多数教师制作课件的软件主要是PrPt,对其他软件不能够熟练运用,一些教学中的创新性想法无法在课件中实现,造成了“局限性”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首先结合Flsh的特点——兼容性好、体积小、交互性强,依据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学习观,提出了三个CAI课件功能性设计效果:知识点的设计板块化、情境内容的设计动感化、课堂练习的设计交互化;然后通过网易云课堂系统培训和研究Flsh软件,达到能熟练制作CAI课件的目的。

知识点的设计板块化

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已有的经验世界中寻找到新的知识增长点。因此,CAI课件应注重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跳跃式学习。通过Flsh导航菜单,教师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分类综合,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点的板块化设计功能。如《凡卡》一课,教师设计的课件以“信件”“邮箱”为载体,分为五部分:“预习”“写信”“回忆”“结局”“练习”,这样的设计,使得知识点的归类科学系统,导航菜单清晰简捷,易于教学使用。

2情境内容的设计动感化

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因此,CAI课件可以通过设计虚拟环境,让学生带着实际任务置身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制作课件时通过Flsh的二维动画效果,使学生经历与现实世界中相类似的认知挑战,实现情境的动感化设计功能。仍以《凡卡》的课件使用为例,教师在“写信”环节设计了一处悲伤的情境动画——凡卡一边写信一边流泪,再配以伤感的音乐,用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声音触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走进凡卡的内心世界。

3课堂练习的设计交互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利用Flsh的动作脚本语言加强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课堂练习的交互化,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凡卡》的课件设计了三处“练习”环节:在“雪夜寄信”环节,学生点击按钮选择不同的生字读音、卡通人物和卡通邮箱就会做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反馈结果;在“凡卡的信”环节,当学生把含有词语的信封拖动到相应的句子邮箱,投对了就会出现爷爷读信的温馨画面,投错了信封就会返回原地;在“读者的信”环节,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单击木牌,如果回答正确会通过翻牌的形式给出答案,如果回答错误则会发出语音提示,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采用“互联网+教材”模式,精心探索课件制作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教师为了让公开课教学“锦上添花”,往往过于追求课件画面的完美多样化、直观形象化,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限制了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造成了“低效性”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首先精心探索课件制作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整合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三方面的知识(TPCK),并在这三个关键领域(T、P和C)的交叉中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发布到微信群平台进行讨论,并通过不断磨课,扎扎实实地运用CAI课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激发学习兴趣时使用CAI课件

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得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只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才有可能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有趣的因素,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烘托气氛的音乐、再现情境的视频、多角度的图像巧妙地融入多媒体CAI课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慈母情深》一课,学生对文本所描述的情景没有生活体验,初读课文会感到晦涩难懂。借助课件,在“品味母爱”环节中采用胶片和剧本相结合的形式重新编排文本,通过翻页的形式变换不同的句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领悟母爱的伟大。在教学中用交互文本框随时记录下学生对母亲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解抽象概念时使用多媒体CAI课件

传统教学讲授抽象概念主要是靠教师的语言描述,教师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本身非常单一,经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能很好地理解。而CAI课件的使用便可以将抽象、隐性、枯燥的概念转化为具象、显性、趣味的场景,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仍以《慈母情深》的课件使用为例,在“欣赏母爱”环节,把学生与母亲生活中的照片配上《母爱天地间》的音乐,并做成电子相册。温馨的画面和深情的音乐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怀着这种情感再回到文本,更深刻地理解母爱的崇高。

3创设教学情境时使用多媒体CAI课件

叶圣陶先生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具有一定情绪氛围的场境,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如《慈母情深》的课件在“感受母爱”环节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制作出课文情境,朴实的画面、流动的文字和深情地朗诵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拉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采用“互联网+积件”模式,把积件思想引入课堂教学实践

在我们学校,教师不注重对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不能把内容准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的课件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造成了“碎片化”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首先把课件经过适当地加工和分离,把其中部分内容转变成“积木”式的素材,并规范接口标准,纳入积件库。其次,我们整合大量的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各种工具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归类纳入积件库。最后,我们把制作完成的积件上传到资源中心,与大家共同分享,推进CAI课件制作的发展。

积件(Itrblr)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积件的开发包括组合平台和积件库两部分的开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CAI课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相继出现了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积件库和网络平台相结合,是使积件开发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教师借平台的资源中心存储积件,再根据自己教学设计的需要,随时登录平台提取积件资源,用“搭积木”的方式灵活地组合教学资源素材,进行二度创作,制作出高质量的CAI课件。借助平台,让积件在课堂教学中能方便地重组,使“碎片化”的素材变成“集成化”的课件,这就是积件思想的体现。

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一课时,在课件的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收集的山东名泉图片,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被那晶莹剔透的泉水,汩汩涌出的清泉深深吸引,这样就为下一环节的文本学习做好了铺垫。课后,教师把这一内容从课件中分离出来,做成单独的积件——名泉泉水图,上传到平台资源中心,丰富教学资源素材,同时期待它能走进更多的课堂,为教学服务。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CAI课件作为数字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我们课题组试图借助网络平台并通过研究和培训互动机制,帮助老师们制作出精美、适用、高效的CAI课件,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真正起到用技术改变教学的目的。

文章来源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9:48
上一篇:VR与3D打印的深度融合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情境感知的校园导览系统
网友评论《“互联网+”背景下CAI课件制作与应用》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