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阐明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按照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条主线的基本思想进行设计,是“导”学,而非注入式的“讲”,并以“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的绩效管理(第一课时)”为例,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学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4-9324(208)7-0074-02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由于教材的时效性、适用性、本土化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时,不能做到因人而异,且过于倚重知识体系的构建,缺少系统性规划,使得专业教学效果不佳。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引导而非讲授为模式,以培养发展能力为目的,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由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寻找学习的方法,由学生去总结结论。具体的设计环节如下。

合理设计导学案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涉及到工作分析、员工测评、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人口学、劳动关系管理、跨文化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主干课程,导学案均是由我校教师个体和教研室全体教师精心编写,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教科书知识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思维,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是集体的智慧和师生共同教与学的方案。

2根据导学案提出质疑。我们结合《工作分析(第一课时)》讲授内容和学情分析,依据导学案提出原有知识深化过程中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根据新知识的不同类别同化或顺应原有知识结构,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

3教师引导分析疑问的产生背景。在旧知识的迁移下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比较思考题和探究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解答探究题,进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促成知识迁移。在上述案例中,人力资源规划结束后,员工的增减导致工作职责的变动,为什么出现互相推诿和踢皮球的现象。

4师生合作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生初步熟悉教材之后,在教师引导下,围绕导学案的问题(工作特征、规范、要求、流程分别是什么)进行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同学辩论、教师点评等环节,使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通过多维互动形式和实践来检验疑难问题的解决程度,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判断知识迁移的程度。

5教师精讲与学生总结相结合。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要重點抓住前后知识间的共同要素,有针对性地精讲点拨,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总结学习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清晰的把握,达到补充完善、整合提升的效果。

6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内化与拓展。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创设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网络,内化知识点,并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学习内容。

根据以上环节,我们总结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包含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条主线。一个中心是“学生依托导学案,进行探究性学习”。两个主体是教师主导设计、学生依案自学。三条主线是教师设计路线图、学生自学路线图和思维变化路线图。教师设计路线图:设计兴趣浓厚的导学案→设计铺垫性问题进行导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启发学生专业思维→学生自学总结知识→教师精讲点拨→情境转换下的专业知识迁移。学生自学路线图:明确本次课堂所要学习的目标→根据导学案和预习知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互动讨论消除疑问→归纳总结本次知识体系→拓展延伸专业知识。学生思维变化路线图:思维激发→思维展开→思维活化→思维深化→思维整合→思维拓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学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的绩效管理(第一课时)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运用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程的目标是掌握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关系和对比,同时了解绩效管理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本次课程的重点是绩效管理的内涵,难点是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通过案例发现并归纳出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内涵;能力目标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归纳结论的能力;情感目标属于隐性目标,是获得绩效管理作用的成功感,是学生运用旧知识认识新知识的自豪感。

2以案导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学。教师展示导学案后,在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准备,根据学生对“知识准备”部分的完成情况,创设案例情景,运用教学案例和复习旧知识等手段,让学生回顾“员工招聘之后的试用期管理”,如何判断该名员工是不是符合组织的需求对象,从员工的表现引出“prfr”,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一步引出谁负责考核的员工表现、怎么样考核员工的表现、考核员工表现的哪些方面、多长时间进行考核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prfr”和“绩效”的对应性,在教师指导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

3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讨论并进行解疑。导学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学生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出现结果观、行为观、过程观、综合观的绩效管理概念?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学生发问、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完成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4教师精讲点拨与学生归纳总结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反馈信息时,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精讲或点拨,教师应抓住要害,明晰事理,并以案例问题为引导,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围绕教学目标建构知识网络。学生重新梳理知识,整合了新知和旧知,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掌握了教材的思路、方法、技巧,就形成新的知识网络结构。通过本节课学习,把招聘之后的试用期管理与下一章节的绩效管理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员工的表现来判断是否继续聘用,引出绩效的概念,从市场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研究开发人员、部门管理人员的四类员工的试用期表现,引出因果观、行为观、过程观、综合观的绩效管理概念,进而分析绩效的性质以及绩效与生产活动实践的关系,再引出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关于绩效管理的知识网络就建构起来,教师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归纳总结过程中的表现,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6及时巩固知识体系推动知识迁移拓展。为了检验学生对绩效管理知识体系的运用和把握情况,通常还会准备一个案例当场训练,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紧扣目标,限时限量,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绩效管理理论的应用,同时教师适当提醒,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个体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全体教研室教师在实践中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针对当代大学生移动通信发达的现实,提出的可行的教学方法,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但面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而应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孙兆刚高校专业评教中自我评价的运用策略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3,(4):37-4

[2]孙兆刚面向大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绩效实证分析[J]素质教育论坛,200,(9):3-6

文章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9:00
上一篇:以学生为本优化理论课教学
下一篇:基于规范性制图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网友评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