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微格教学程序

李婷

摘要:师范院校应着力于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而微格教学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有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形成。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组织微格教学,是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心智技能;微格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4-9324(208)7-0078-02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959年提出的学说认为,心智活动是分阶段形成的,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微格教学是以现代录播设备为手段,通过对教学技能的分解和分别训练,系统地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使受训者形成教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运用于微格教学,指导微格教学的训练程序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心智技能理论概述

一系列的心智动作形成了心智技能。心智动作区别于外在的实践动作,但它由实践动作“内化”发展而来,是实践动作的内在反映。所有心智技能的形成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性质与水平是不同的。

(一)原型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掌握原型活动的结构,使主体明白要做什么及如何完成,掌握操作性知识,确立活动的方向。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的建立,来为实际操作打下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的学习任务是确定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认识掌握好动作结构。

(二)原型操作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把活动程序通过外在的形式来实施。学生必须严格遵循实践模式来进行,依次完成动作序列,并要随时检查操作的可行性。学生在此阶段具体掌握了程序性知识,并感觉印象深刻。

(三)原型内化阶段

心智活动实践转化到头脑内部,物化、外在、开放的形式都在思想中形成了相应的认知,并且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原型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了心理结构的内容。

二、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及高专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化的录音、录像等设备,使受训者掌握一定技能技巧的教学方式。微格教学在实践之中应该是可控制的,师范生和新教师通过在可控的环境下学习,能够集中掌握特定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以教育理念、视听技术为前提,可以系统化地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把繁杂的教学行为分解成多项易于学习的独立技能,使受训者逐一掌握,改变了教师培训的传统方式。

三、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在高专微格教学程序中的运用

(一)原型定向阶段——学习理论、观摩示范

把智力活动外化于实践,使操作活动物质化,即为原型定向。原型定向的目的是使受训者明确智力活动的任务、对象,并且知道自己该做的工作及如何做,从而清晰认识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原型定向是微格教学的准备阶段。通过学习理论和观摩示范,能以符号方式和直观方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教学技能及要领,获得技能的感性认识。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是学习理论知识。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尤其是教学技能的基本功、训练目标、操作过程、策略方法、注意事项等。理论学习是技能训练的前提,没有理论的铺垫,自觉训练是不可能有效实施的。理论认识越深刻,越有利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提高学习信息的传输效率,进而促进学习的迁移。其次是观摩范例、教师示范。由于师范生没有教学实践经验,难以深刻领悟教学理论和技能,观摩示范等直观认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观摩范例是教师播放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片段,加深学生对所学教学技能的形象感知。在观摩教学录像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示,解说优秀教师运用教学技能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示范,辅以各种技能的说明,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模仿依据。

在这一阶段,师范生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和观察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理解每一项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特征、作用、操作等因素,在頭脑中建立起课堂教学技能运用的活动映像。再通过观摩示范等认知方式,直观感知课堂教学技能。学生对教学技能的理解越深刻,掌握的熟练程度就越高,实际操练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就越好。

(二)原型操作阶段——教案编写、微格实践

原型操作阶段在心智技能训练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主体通过外显的行为来施行头脑中的活动程序计划。

原型操作是微格教学的实践阶段。技能的学习重点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这一阶段的核心就是模拟实践,这是一个有明确目的和具体要求的反复实践过程。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是教案编写。在微格教学中,教案的编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根据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实际,把知识正确传授给学生的准备过程。微格教学的教案属于片段式教案,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集中,教学过程要突出单项教学技能的特点和操作过程。其次是微格实践。这是学生就某一教学片断实施0分钟左右的教学,并利用摄像设备将教学实践过程记录下来。一个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其他学生充当学生角色,就所要训练的课堂教学技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以便活动后进行反思和分析。这是把设计方案变成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活动。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和手段的现代化。师范生可采用小组交流竞赛的活动方式来强化练习效果,初任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自我练习,也可参加培训有组织地练习。无论以任何方式来练习,都需要全体受训者亲自实践,并要以既定目标来督查,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三)原型内化阶段——互评反馈、调整再实践

原型内化阶段,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转化到头脑内部,物质、外在、开放的形式变成了头脑中的思想认知,并且可以通过语言对外在世界的物质客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原型内化是微格教学的升华与提高,使学生认识以往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并正确评定来指导下面的活动,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學技能。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是互评反馈。在导师指导下观看录像,进行反思和分析;根据反馈修改教案。机械重复的练习并不能提高技能,只有当练习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并随时调整改进,练习才会取得实质效果。这充分说明了反馈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强化的过程。微格教学中的反馈信息不仅来源于指导教师和同学,更主要的是来源于自身的教学行为,受训者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考量自己的教学活动,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结合自评和互评定性分析评价,以量化的结果来指出存在问题的方面和技能已达到的程度,指出努力的方向,也易于被评价者接受。其次是调整再实践。这是根据老师和同学对情况的反馈,结合自己的认知,切实吸取他人的有效建议,改进教案及教法,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实践。这是检验学生对教学技能运用不足的改进情况,也是对教学技能的反复练习,以期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

这一阶段是技能训练深化、升华的环节,主要为促进技能学习进入自动化的阶段。通过反思、调整及再实践,可加深理解,解决难点,自动改正不当行为,使技能运用达到娴熟程度。

四、结语

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运用微格教学来训练课堂教学技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是个人实践与集体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受训者主动探究,学习方法,掌握技能。通过微格教学,可帮助师范生具体可感地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快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还可为初任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减少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由于经验不足而带来的教学失误,缩短了新手教师成长的周期。当然,运用微格教学培训课堂教学技能,具体培训方式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所区别,对师范生应侧重于基本教学技能的教学训练,而对初任教师则应侧重于教学技能的研讨、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穆玉芳,何英姿,陈云来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6,(7):35-36

[2]周围论积极导向的微格教学定性评价方式[J]现代教育科学,207,(3):69-72

[3]赖玉华,陈梅新课改背景下微格教学的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6,():6-8

[4]吕学琴,许寻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微格教学实践探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7,(2):75-79

文章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8:58
上一篇:融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讨
下一篇:中药制药专业标准化实训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网友评论《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微格教学程序》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