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范文一: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ldqu;百象冢&rdqu;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发人深省,动物都能有此高尚的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这篇文章比较长,对于我们班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ldqu;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再找突破口研读课文,体会感情&rdqu;。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这几个语句分别让学生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和忠诚。例如:&ldqu;&hllp;&hllp;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的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rdqu;&ldqu;&hllp;&hllp;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rdqu;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很自然的感悟到了嘎羧不仅是一头怀旧的大象,而且还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然后,我又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出示有关战象的资料,使学生深深的感受到了课文的悲壮与感人。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参与,充满激情,一点也不显沉闷。

  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虽然有点单调:抓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资料展示、感情升华。但我觉得,像这样比较长的文章,如何抓&ldqu;突破口&rdqu;来进行长文短教是我们高年级语文老师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点抓住一处,继而辐射全文,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又能使学生的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bsp;


范文二:
《最后一头战象》是被称为&ldqu;中国动物小说之王&rdqu;的沈石溪所作,沈石溪在他的作品中这样写道:&ldqu;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出的是人类的情感&rdqu;。的确是这样的,943年有一群特殊的士兵,他们就是象兵,威猛无比、势不可当,在一次与日寇的战斗中,八十多头战象横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掩埋尸体的时候,发现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还幸存真,他的名字叫嘎羧,他就是&ldqu;最后一头战象&rdqu;。课文比较长,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总结不上来。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引导不到位或者方法不正确,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读得太少没有理解课文内容。这一问题耗时过长,我主要是针对预习情况不太好的现状做了思想说服工作并且作了动员。对于重点情节,重点词句的品读总是欠点火候,学生出现感悟不深,理解不透,抓不住关键词句进行品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很频繁,也许跟老师引导不够有关。在引导学生一问题上,我应该多进行探索多学习多讨论才能进步!

&bsp;

范文三:
&bsp;&bsp;&bsp;《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ldqu;英雄垂暮&rdqu;、&ldqu;披挂象鞍&rdqu;、&ldqu;重返战场&rdqu;、&ldqu;庄严归去&rdqu;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bsp;

一、读课题,定基调

&bsp;&bsp;&bsp;讲课伊始,我只板书&ldqu;战象&rdqu;二字,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什么是战象。从课文中哪可以看出这是最后一头战象。在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bsp;

二、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bsp;&bsp;&bsp;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ldqu;披挂象鞍&rdqu;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ldqu;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rdqu;、&ldqu;久久地摩挲&rdqu;、&ldqu;泪光闪闪&rdqu;、&ldqu;久别重逢的老朋友&rdqu;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dsh;&dsh;品细节&dsh;&dsh;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bsp;

三、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bsp;&bsp;&bsp;在学习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bsp;

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sp;&bsp;&bsp;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ldqu;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rdqu;,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如:&ldqu;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rdqu;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ldqu;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rdqu;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ldqu;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rdqu;2、嘎羧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ldqu;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rdqu;3、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声中尼认为它也许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他的战友;也许它在告诉战友他要去陪伴它们了;也许是对曾经的敌人发出仇恨的声音。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ldqu;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rdqu;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ldqu;读思议练重实践&rdqu;这一句话。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11-21 19:47:31
上一篇:萤火虫之墓观后感
下一篇:火烧赤壁读后感
网友评论《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