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三学两测&quot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本 文 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 理来源

"三学两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概述

()研究背景

2000年,孙校长上任贾得一中校长后,适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始推行。面对“什么样的课堂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全体教师面临了一个困惑和难题。但是大势所驱,我们必须贯彻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于是在全校掀起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之风,课题组制定“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自主学习”两个主要课题,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基本功,打造具有贾得一中特色的教学模式。一线教师组织听课,评课,讨论,交流,分析,思考。一边加强学习,努力理解和掌握新课改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一边从教学实践中学习,总经。同时先后派专人前往临汾八中,西安新立中学,太原万柏林三中,灵石四中等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特点,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创设出“三学两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出发点是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而这一切如果只是在教师的布置下完成,变得意义不大,效果不明显,因些我们提倡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学生互学,然后完成自学检测课堂检测,从而完成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训练,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

(3)问题调研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对策和依据、通过实验研究形成的结论等。

从设立课题到今天,我们加强了教师的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教研的有效度。在远程教育界普及的今天,我们还加强了网络教研的力度,力求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认真研究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发现这些先进的教学法模式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自己喜欢的有效知识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们查资料,上实验课,开展教研活动,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听课评课更具针对性。每一次听课,我们同组教师认真备课,积极发言,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完之后马上评课,并开诚不公地对作课的教师的课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同组的教师采用评课教师的意见加工改造,再上一次看效果。其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出现的问题不重视,理解不深刻,对同行提出的建议不同意,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等等,我们都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得到很好的解决。立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立足学生成长的必要,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三学两测”有效教学模式。

三、基本特征及基本操作程序

()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特点与特征。

基本结构:教学流程:学案引领—主体参与—课堂检测—归纳升华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问题带路—组织交流—点拔归纳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互学—积极归纳。

基本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全员参与。

&bsp;&bsp;&bsp;&bsp;&bsp;&bsp;&bsp;   (2)学生自学,互学,老师导学三结合。

&bsp;&bsp;&bsp;&bsp;&bsp;&bsp;&bsp;   (3)以学讲稿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检测为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2)有效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实施操作注意事项。

优势:

利用这种模式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

、提高学生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3、两个检测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巩固率,提高了课堂效率。

3、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注意事项:、在应用模式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模式。然后在训练中让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模式;

2、在利用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好自学与互学的关系,倾听与交流的关系,探索与展示的关系;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参与学习的学生的面。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4、要注意选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参与的热情。

5、学生评价的问题。

6、在学讲稿上下功夫,加强集体教研的力度,提升学讲稿的质量与有效性。

(3)实现的条件与适用的范围。

四、反思

反思:、每节课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来代替,2、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3、不要忽视这种教学中老师的作用。

4、不是每节课都适用学讲稿。要针对不同的课题具体来认真研究学讲稿。5、代数方面,或者几何方面学的较多时,适于用学讲稿。6、开始预习回答最基础的定义,最基础的原理,题目不要过大,也要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检测预习效果时,要引导,要标准化,基础检测要求全部学生完成,拓展训练。淡化概念,只要会判断,要学会降低难度,不要把知识刻意地深化。

五、案例

菱形的性质学讲稿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

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并能熟练书写规范的推理格式。

二、学习重点: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观察宽度相同的纸条重叠部分是一个什么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么?是矩形么?它有什么特殊之处?量量它的一组邻边你有什么发现?

2、四人小组合作,用我们探究矩形性质的方法来探究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把你探索到的性质写在下面,看哪个组探究到的性质多。

(1)边

(2)角

(3)对角线

(4)对称性

(二)基础知识自测:

1、菱形的一边长是5厘米,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

2菱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边长是_______

3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较长中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

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AC=8,BD=6,你能不能算出AB的长

你能不能算出菱形ABCD的面积?

&bsp;你发现菱形的面积与它的对角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bsp;(四)课堂小结:菱形的定义,性质你掌握了没有?

(五)拓展延伸:

例&bsp;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2∠B,试求出∠B的度数,并说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本 文 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 理来源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8 13:55:25
上一篇:浅析小学生学习力缺失现状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家校结合,促孝敬教育有效开展
网友评论《&quot三学两测&quot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