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常用方法

本文由第 一公 文 网 收 集整理7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常用方法

黄纯
记得一位语文教学专家曾说过:语文教学就是运用听说读写的方法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在小学中高段句和篇的教学成为重中之重。读懂篇是建立在读懂句的基础之上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段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在小学高段的目标与内容中规定: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多个单元涉及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重点句段的目标要求,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等。这些重点句段,要么就是含义深刻、深沉储蓄有哲理的句子;要么就是言约意丰,读后让人回味不已的句子;要么就是表现中心,画龙点睛,揭示本质的句子。
&bsp;所以,结合课标要求,年段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学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理解重点句段的有效方法。根据多年的中高段语文教学实践,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段方面总结出如下常用方法。
一、突破句段中的关键词语
部分重点句段中有一些关键性的字眼,词语,只要突破了这些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就能迎刃而解。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熟读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内容,并在阅读中找出句子的关键词语。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如《落花生》一文中: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理解这句话时,就要先理解什么是体面?再理解什么是“只讲体面”,理解好了这两个词,整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人要做对社会有实际用处,有贡献的人,不能只图外表光鲜。
&bsp;&bsp;&bsp;再如《詹天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轻蔑”一词就是句中的关键词,把帝国主义国家瞧不起中国工程人员,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的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理解了这个词语,句子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而且透过这个句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詹天佑在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面临的巨大压力,对于理解文章主要思想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些句子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这种句子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只有联系上下文,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才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白杨》一文中: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理解这个重点句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一句就能读懂这一句写出了白杨的适应性很强,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长。再结合前文讲到的“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白杨就生长在荒无人烟,极度缺水戈壁滩上,它没有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屈服,反而长得那样高大挺秀,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适应性之强。
又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可知: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没有到,而我却钓到了一条鱼。如果不把它放回去,那就是错误;把它放回去,就是正确的。这是谁都知道的简单道理。但是,当我真的要实践这个道理,把鱼这个钓到手的利益放弃的时候,却又是那么需要勇气和力量。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知道它该为不该为很容易;但是要克制自己的一己之利去实践道德,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
三、结合时代背景
有些文章中的句子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尤其是一些离学生生活经历比较久远的文章。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时有难度,应该给学生补充介绍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很黑暗,没有一点光亮,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般的杂文,引起了反动派极度的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又如《少年闰土中》:“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句,学生结合文章所写的时代,就能明白封建社会时期的少爷们都被关在院子里读书学习,不能随便出去玩耍,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眼界有限,这个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农村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四、联系生活实际
&bsp;联系生活实际,是指在理解句子意思时要围绕句子的关键点,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必要的思维补充,产生具体感觉,领悟句子含义。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宇航员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个句子中的“可爱”是形容人的外表或者行为的,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地球那些地方可爱?学生会认识到地球上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地球母亲无怨无悔、慷慨的为人类付出等,用“可爱”来形容地球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养育着人类,孕育万物;而“破碎”一般形容玻璃、陶瓷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对地球的伤害。让学生谈谈人类是怎样破坏地球的,学生结合所见所闻,意识到环境污染,过度的开垦资源,浪费资源等致使地球千疮百孔,很容易“破碎”。这样的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bsp;&bsp;再如《钓鱼的启示》中:“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字面意思的同时,列举自己的生活实例。比如,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大家都知道照抄同学作业、考试时作弊、损坏学校公物、对父母撒谎、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浪费水资源、践踏草坪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是众人皆知的简单道理。但是,我们实际生活中,我们自己的言行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经常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利益,而去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来。比如说,为赶时间闯红灯;少走一步路,就乱扔垃圾;为了少挨批评,欺骗老师,对父母撒谎,不说实话……因此,实践道德比宣传道德更重要。
五、通过合理想象
例如《白杨》一文中:“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创设情境:哪些地方需要白杨?学生可能回答:校园里、公园里、河道旁、街道旁、公路边、沙漠上、戈壁滩上……再引导想象,白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些什么?学生能联想到:遮天蔽日的风沙,凶猛异常的洪水,持续数日的干旱,拳头大小的冰雹,难以抗拒的寒潮霜雪,意想不到的病虫害等,通过联想,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白杨的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屈的品格。句子的意思理解了,文本的思想内涵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
再如文章最后有一句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理解这句话时,通过想象小树们怎样迎着风沙成长,就能很好的理解爸爸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子女也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总之,上述方法是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一些常用方法,理解了重点句段的含义就是丰富了阅读后的感受;阅读的感受越深,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也就会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句段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教给学生实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获益,让语文教学轻松高效。
&bsp;

本文由第 一公 文 网 收 集整理7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7-24 09:31:53
上一篇: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常用方法》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