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问题

本 文 由 第一公文网 收集整理

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问题

&bsp;&bsp;&bsp;两年村书记职业生涯,对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当前农村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三农”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bsp;&bsp;&bsp;一、农村的变化

&bsp;&bsp;&bsp;自2003年后,伴随着农业税费改革和国家政策方针逐渐向农村倾斜,农村经济已有了较快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实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bsp;&bsp;&bsp;、农民收入稳步提升。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746元。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收入提高的途径一般包括:传统农业、养殖业和务工收入,其中无可忽视的是农村政策性增收成为了农民收入提高的间接增长点。2003年后,农业税的取消使得农民减轻了过去的税费负担,如每个农户每年少收200-300元,农户粮食种植还有粮食补贴,“现在农村种田不仅不用交钱,国家还给钱,大家种田也愿意了”是时下各个农民最为感慨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对于推动乡村经济也表现的较为突出,现在规模养鸡、牲猪、母猪的农户和种植其它农作物的农户越来越多。此外,农民务工收入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bsp;&bsp;&bsp;2、村民生活环境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出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尤其是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全村90%的组都能通上路。70%的农户建了新房,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有几个新农村建设点进行了道路绿化,人居环境也有了较大提高。

&bsp;&bsp;&bsp;3、社会保障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因病返贫”、“看病难”一直是农民头痛的问题,新农村合作医疗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民大体现在只需交纳30元(其中0元为农民门诊统筹基金),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其中一级医院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已达到70%,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也分别提高到60%,45%。

&bsp;&bsp;&bsp;4、农村公共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本村有自发的表演团队,锣鼓队和腰鼓队则是农村最为普遍存在的表演队伍,每到节假日都要表演一番。农家书屋、远教站点等,都成为了农民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地点。

&bsp;&bsp;&bsp;二、农村改革遇到的问题

&bsp;&bsp;&bsp;、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事务越来越难办。一方面农业税取消后,彻底断绝了村集体的经济来源,村集体资金的缺乏导致村级公共事务的财政经费没有来源和保障。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事业日益增长,这就形成了村级干部的两难困境。村里不做事,村民会骂你“无能”,“别人村的道路都修得那么好,我们就这么差,还不是你们这些村干部没用”。但是,村里过多的公共设施投入,又苦于没有资金,只能举债,而县乡政府对于村级新债务的态度往往是“谁举债,谁负责,最后的结果是“做得越多,负债越多”。就本村来说新旧负债已有近20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矛盾最为突出,以基础建设中硬化道路为例,大约公里道路硬化实际需要花费20万元左右,政府投入大约万左右,这就形成了每公里道路硬化0万左右的缺口,这对于财政上极为贫弱的村级组织无疑是沉重的包袱。面对资金缺口,村级组织解决的路径有三:第一、村民筹资。第二、借款。第三、依靠乡土精英。乡村干部利用从与村庄走出去政治精英之间的私人关系,直接拿到款项,这成为了现在村级组织筹资的主要模式,而这种非正式制度关系的差异性,导致有的村庄资金运转充裕,有些仍是苦心经营,最终造成新一轮农村公共建设中非公正性。

&bsp;&bsp;&bsp;2、农民增收能力偏低。新农村建设虽然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这是基于农民过去的收入低起点,城乡之间差距仍很巨大。市场经济中,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其间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农民对市场信息反应滞后。许多百姓感慨道“去年,我们看到养猪效益好,就有好多人跟风似的养,但现在猪肉价格下来了,而那些跟风养猪的现在才刚刚把猪养大,猪肉却又不值钱了,有的养猪大户会亏死。”农村外出务工队伍因为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在劳动法相关规定仍未合理实施条件下,农民工多是吃“青春饭”,缺乏稳定收入保障。2008年经济减速后,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更受到极大抑制,形成大量沿海农民工回流。同时,政策性增收作用正逐渐减小。“一免三补”政策尽管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可是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政策空间也在进一步缩小。

&bsp;&bsp;&bsp;3、基层组织战斗力严重削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村级组织由于经费有限导致村级组织工作运转不畅。一般村级组织正常的日常开支为5-6万/年,但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仅有5-6万/年,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做实事,现在村党支部书记大约为530元/月,其他干部500/月(因为村级事务繁杂,多数村级干部无法顾及本户农活)。其二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已形成“四个化”(党员队伍老年化、党性观念淡化、思想观念僵化、部分党员干部蜕化)问题,党组织合法性基础日益削弱。目前党员队伍老年化是最为普遍问题,以我村为例,村党员45人,35岁以下仅三人,60岁以上占50%。基层组织发展党员速度缓慢,村庄中生产、种植大户对于加入党组织也缺乏强烈意愿,而年轻一辈多在外务工,最终形成年轻党员严重缺失。村级党员会议则多是一年召开二次,“每次开会都要给他们点钱,配包把烟”。共青团组织在农村更是处于“真空”状态,一般团支部书记都是挂职,且年龄有的达到50岁左右。

&bsp;&bsp;&bsp;4、农村社会服务、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与供给之间仍有差距。现有农村多数设有农家书屋,每年也都有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但是因为提供服务方式单一、僵化,仍无法真正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我村现有一个腰鼓队,多为农村老年人进行表演,是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但苦于没有场地练习只能打游击。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优质劳动力的迁移,留守人群呈现弱势群体倾向,他们往往成为利益最易受损群体,而这其中老龄人口占绝大比重。

&bsp;&bsp;6、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仍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打牌、赌博、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bsp;&bsp;&bsp;三、农村改革的建议

&bsp;&bsp;&bsp;、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与拨款要求更具针对性。这类项目包括了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通过完善“一事一议”机制,解决村集体资金匮乏问题。现有的农村公共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钱出多门”,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牵涉数个部门,因而其款项也就在多个部门流动,每个部门都有一个项目(实际基层只有一个项目运作),这使得村级干部可以向数个部门争取款项,从而流失了大量的公共资本。二是各级政府仍存在款项截流现象。现实情况是大体一个00%款项工程,多部门与多层级运转后,仅存留有0%左右落实到实际政策运行。这就要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设立要更加严格,应该对各级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总体规划,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能严格审批现有立项预算。

&bsp;&bsp;&bsp;2、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今后要求是能够全方位的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如农产品的深加工应能从根本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bsp;&bsp;&bsp;3、加大村级组织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激活现有基层组织体制乡村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村组织承担着新农村建设领导者、组织者与推动者的责任,乡村组织的结构能否优化也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巩固。而要突破现有困境,路径大致有二:第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多数村级干部认为村级组织至少需要经费8-0万/年,才能维持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第二,村级党组织要真正发挥堡垒作用,以“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特别是要吸引优秀大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大力吸收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同时,选拔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优秀乡村级干部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以调动优秀人才建设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

&bsp;&bsp;&bsp;4、以乡土化的休闲方式,活跃农村文化市场。只有大力发展“草根性质”的村民自发组织的团体,如腰鼓队等,并将这些团体规范化和进行适当政策引导,产生出有一定教育作用,能反映新农村特色的乡土化的农民作品。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中,农村文化广场载体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文化广场长期而稳定存在将成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地方政府应适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bsp;&bsp;&bsp;5、平衡新农村建设中“点”、“片”村庄发展,避免发展中的不公正。因为农村村庄数量巨大,所以新农村发展中多采取“以点带片”的发展模式。但是,实际中,这种差异性多带来乡村干部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和公共财政的投入不均衡的结果。在特定情境下,这种不公正性易触发村庄之间的对立或攀比,最终损害新农村建设成果。因此,农村的新一轮改革中,各级政府必须予以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实现农村建设中公共设施均等化。

&bsp;&bsp;&bsp;以上是本人两年村支部书记的肤浅的认识,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并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本 文 由 第一公文网 收集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9 21:26:01
上一篇: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下一篇:深化村务公开 推进民主管理
网友评论《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问题》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