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鉴定的失效:德拉克罗瓦画作真伪成谜

龚之允

今年是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诞辰220周年,为此法国卢浮宫联合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正在卢浮宫举办大型回顾展,80余件画作,展示了画家壮阔的一生。

德拉克罗瓦:《苔丝狄蒙娜被父诅咒》(出自《奥赛罗》),850~854年,卡纸板油画,美国布鲁克林美术馆

德拉克罗瓦在艺术史上有所争议的地方在于,他经常在工作室学徒作品上签名,画作究竟能不能算是出自他的手笔就有待争论。德拉克罗瓦画作的真伪有时也让人一筹莫展。比如,英国国家美术馆藏的一幅原认为是德拉克罗瓦所画的肖像画《维克多·康斯德兰》(Prtrtf,VtrCsdrt),通过美术馆内部的鉴定,被认为是一幅真伪存疑的作品。

200年,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仔细研究:伪造、错误与发现”特展,向公众展示了一批公众美术馆自行发现的存疑馆藏,《维克多·康斯德兰》是其中争议较大的一幅。

这幅画作是泰特美术馆于922年接受画家沃尔特·西科特(WltrSrt,986~942)的捐赠而收入博物馆的,当时被认为是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到了956年,英国几大公众博物馆进行了藏品的互换和调整,这幅画被调到了国家美术馆。不久,国家美术馆的策展人马丁·戴维斯(MrtDvs)就对该作提出了质疑,认为不是出自德拉克罗瓦之手。慎重起见,国家美术馆在后面的归档中把它归类为“法国绘画”。

西科特:《开膛手杰克的卧室》,907年,布面油画,英国曼彻斯特市美术馆

尽管如此,国家美术馆对这件作品的真伪鉴定搁置了半个多世纪,直到2世纪,美术馆内部才有人开始提出,这幅作品可能是捐赠者沃尔特·西科特所画,其目的是炫耀自己的画技和造假水平。

西科特是一位怪異的英国现代主义绘画大师,听起来这么做非常符合他荒诞不羁的性格。根据美术馆的存档记录,西科特捐赠的这幅画是当时伦敦一家名为“爱达”(Eldr)的画廊所得。爱达画廊的主人是西科特的好友,该画廊曾于99年2月为西科特举办过个展。

这幅肖像画的主人公身份也存在疑问。它在爱达画廊展出的时候就已被定名为《维克多·康斯德兰》了。维克多·康斯德兰(VtrCsdért,808~893)是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在855年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城附近建设了一个乌托邦的实验社区“团圆”(LRéu)。据说德拉克罗瓦和康斯德兰在833年的时候,曾在法国文豪大仲马举办的酒宴上相遇过。康斯德兰留有一副浓密的八字胡,这和国家美术馆馆藏的这幅画有一致性,但除此之外,只能说画像与康斯德兰的照片资料在面相上并不完全相似。而且根据现在的传记和档案研究,德拉克罗瓦也许与康斯德兰压根就不相识,更不用说为后者作画了。

最直接的疑点在于,这幅画与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以及小品肖像在风格上有一些差异,它虽然有着粗犷的笔触,但色彩暗淡,补色(比如绿色和红色毗邻)的用法生硬,不像是出自技法纯熟的大师之手。

德拉克罗瓦是当之无愧的浪漫主义绘画大师,他大胆的色彩和洒脱的造型,开创了时代的先声。他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纪念图像,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他的画作不仅激发了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这样的旷世巨著的诞生,也成为现代艺术理论奠基者夏尔·波德莱尔的灵感源泉。浪漫主义在西方艺术史中的定义为“悲壮之美”,而德拉克罗瓦对所描绘人物的处理也充满戏剧性的张力,能够直观地触发观者的情感。比如德拉克罗瓦的自画像,背景使用了酱油色调,用明显的笔触渲染出了激荡的气氛,而他的面容处理结构精准,色块大胆又不突兀。他对头发和衣服的处理也是略略带过,但恰到好处,这样整个画面的高亮部分就聚焦到了他的面部。

西科特:《指环》,903~905年,布面油画,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

德拉克罗瓦在9世纪30年代早期的画像还带有新古典主义的味道,画面讲究色彩的均衡、人物神态的镇定自若,这样的画风并没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就技法而言比大卫(J-Jqus-LusDvd)这样的前代大师,还是差了一个品级。

西科特肖像照,9年

到了30年代后期,德拉克罗瓦的笔触和用色更为大胆鲜明,比如他为钢琴家肖邦所画的肖像就非常即兴,色块的处理近乎后来的野兽派,似乎是未完成的样子。德拉克罗瓦绘制的异域风情和舞台剧式的画作,虽然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粗犷,显露笔触,但都与他渲染异国情以及戏剧性的主题相吻合。

所以,通过对德拉克罗瓦整体职业生涯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家美术馆那幅肖像作品确实在风格上只有形似,而缺乏应有的灵性。

捐赠那幅肖像的西科特,则是英国近代有名的怪人。他本是德国人,父亲和祖父都是艺术家,小时候举家迁往伦敦。他的父亲也与英国国家美术馆保管部主任相识。西科特自小聪慧,成年后先做了一段时间的演員,不久就前往英国著名的艺术院校史雷德(SldShl)学习。在学校未满一年,他就成了唯美主义大师惠施勒(JsAbbttMNllWhstlr)的助手。他的绘画也承袭了惠施勒的习惯:用湿涂法让色彩在画面上显得平薄而明快,而且他绘画有一定的步骤,必然有草稿,然后再一步步刻画完善。后来他在巴黎结识了印象派大师德加(EdrDs),两人因为都对舞台艺术感兴趣而意气相投。在画面风格上西科特也受到了德加的影响,但西科特和许多印象派画家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很少进行直接的写生即兴创作。即便如此,西科特整体的画风呈现出了印象派的特点,而且用色一般非常明丽自然。他的艺术语言还影响了后来现代主义大师查克·克罗斯(ChuCls)和葛哈·里希特(GrhrdRhtr)。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830年,布面油画,法国卢浮宫

回到伦敦后,西科特成了英国前卫画派“卡姆登镇团体”(CdTGrup)的主要成员。当时卡姆登镇是伦敦城镇化中社区人员较为复杂的区域,出现过谋杀妓女的著名事件,类似于十几年前的开膛手杰克事件。而西科特因为生活放荡,思想不羁,绘制了许多有争议的反映都市犯罪的画作。他对开膛手杰克的传闻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一度认为自己租的住所曾被开膛手杰克住过,并且还将此事告诉过他的房东太太。不过正是由于他对谋杀事件的视觉描绘,使他成为后来英国人穿凿附会的切入点。至少有三部关于开膛手杰克的作品都把他当成杰克本人,或者是从犯。

西科特的艺术一直坚持着故事性,他认为“伟大的画家是会讲故事的人”。这也许是和他早年舞台剧演员的经历有关。

《维克多·康斯德兰》,9世纪30年代以后,布面油画,英国国家美术馆

因此从西科特的性格来推断,他虽然有可能会用造假的形式来调戏泰特美术馆的专家,但那幅肖像的整体水平还不如西科特的平常发挥。

在流传有序和风格学两条路径都无法判断画作真伪的情况下,科学鉴定法似乎是最后的一条有效途径。而科学鉴定的结果却让人失望:从材料和画布编织技法上来分析,德拉克罗瓦和西科特都有可能是,或都有可能不是画作的原作者,而且也没法通过颜色材料和笔法来证明这是西科特手笔。

最后有关专家通过西科特的个人信件,间接证明这幅画至少应该不是西科特本人的伪作。906年,西科特在巴黎写给伦敦画商朋友的信中提到,画展里面会有一幅德拉克罗瓦的《维克多·康斯德兰》,如果买下可以赚一笔钱。

《德拉克罗瓦自画像》,837年,布面油画,法国卢浮宫

这幅饱受争议的画作有可能就像英国国家美术馆在60年代所定义的那样,只是一幅法国绘画,并非出自德拉克罗瓦之手;而西科特也应该没有模仿德拉克罗瓦。因为如果模仿德拉克罗瓦,作为职业画家,西科特肯定会找到参照的范本,并且他也不太可能画得那么经不住推敲。

最后可能的情况是,当年那家画廊卖的画可能就是有问题的。只是阴差阳错之下被西科特购得,并捐给了泰特美术馆。

德拉克罗瓦:《肖邦像》(局部),838年,布面油画,法国卢浮宫

文章来源于:三联生活周刊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7-18 13:23:23
上一篇:河南:到2022年建成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下一篇:国内首个剧院管理本科班2019年招生
网友评论《科学鉴定的失效:德拉克罗瓦画作真伪成谜》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