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期间甘肃教育改革的影响

王艳艳

摘要:清末新政期间,甘肃依据国家政令和形势的发展,也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教育方面的改革影响深远。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就清末新政期间甘肃的教育改革进行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清末新政;甘肃;教育;影响

90年9年清王朝灭亡,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自强革新运动,史称清末新政。在地域偏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甘肃省在教育方面也开始了变革,或设立学堂、或派遣留学生,尽管这些变革有一些落后和不足之处,但它毕竟奠定了甘肃省近代教育的基础,为当地的人才培养,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清末甘肃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首先,奠定了甘肅近代教育事业的基础。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清末甘肃教育改革,创设了近代化的学制,规范了行政管理体系,确定了班级授课制和分科分类课程设置方式,为后来的教育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一定的基础。如甘肃法政学堂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兰州大学;著名中学由清末府立中学或县立高等小学堂改建,巩昌府于905年率先将府立南安书院改为巩昌府中学堂;兰山书院于906年改为甘肃优级师范学堂,并于93年改为第一所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现为兰州三中;陇南书院改为中学堂后发展为天水一中等。民国初年各县的第一小学也多由原来的各县城高小或两等小学堂改成。

其次,大量的新式学堂的建立和派遣留学生等活动在学生中传播了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在学生间秘传,使得“青年一代的视野得以开拓,他们开始积极学习,努力改变甘肃封闭愚昧的落后局面。”;学生封嘉勋著《人学》二十篇提倡人权,张存德宣传共和思想,提调张瀛学之子张旭曾煽动学生不参加至万寿宫的宫祭皇灵,学监王克猷敢于讥讽时政,批判古书。甘肃法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聂守仁参加了辛亥革命,任国民党甘肃支部政事部干事,《大河日报》主笔,后因宣扬三民主义,反对袁世凯于93年查封。907年,留日学生阎士璘、范振绪等人在东京创办《秦陇报》(后改为《关陇报》,旋更名为《夏声》),“大声疾呼救国救亡,反对立宪,指斥地方政治弊病,号召人民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而进行斗争。”

第三,培养了近代化建设的新式人才。这些新式人才后来兴学社,办教育,兴科研,办实业,为甘肃的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比如9年文高等学堂毕业生邓宗在兰州庄严寺倡设阅报社,为全省报刊阅览之先河;还有学生后来创办了甘肃省教育会,甘肃省新学制研究会,西北问题研究会兰州分会等学。在这些新式人才的大力倡导下,944年,甘肃兴办中学53所,师范22所,职业学校4所,小学689所;水楠于920年创办甘肃甲种工业学校,邓宗93年创办了甘肃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99年,省教育会会长牛载坤创办省工艺学校,招收编毛科一班,国立中山大学,省立甘肃学校等高校的校长大部分是清末培养的新式人才。水楠于93年创办了“同生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行销甘青等地,他还创办了综合性股份商业集团公司—新民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新民百货公司,新民书局,新民医院,新民乐园等。这些近代化的事业都需要人才来推动建设,可以说甘肃教育改革储备了一批适应时势的人才。

但是,我们纵观甘肃教育百年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清末新政时期的甘肃教育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主要有:

第一,基础薄弱,后劲不足。基本上“甘肃学制变迁,多随部令及国内潮流”,“较之东南各省,相差不可以道里计”。908年甘肃学堂及其教育处所共53所,在全国排倒数第六,高等学堂一所,学生78人,在全国排倒数第三,师范学堂学生总数为2人,排在倒数第二位。905年,湖南省首次公费选派20名女生赴日本女子学校习师范速成科,而甘肃省直至93年才有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戴鞍钢先生中肯的评价道:“就总体而言,西部地区的新式教育在清末新政期间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东部地区相比较,差距仍很明显。”

第二,学风散漫,学制执行混乱,教员教材缺乏,教学质量较差,以至于近代科学文化“类皆有名无实,实与书院无异。”文高等学堂“其他所谓西学课程,都不被重视,有的长期没有人讲授,形同虚设。”至于各州府县的中小学堂师资则更加不如人意。

此外,旧式礼教遗存众多,学风保守,打压学生创造性。清政府是本着“勿论高等学堂,必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的宗旨创办新式学堂的,甘肃省也不能免俗。学校夫役对教职人员称“大人”,学生称“老爷”,每逢朔望全体师生必须“恭赴至圣先师牌位前行礼”。

综上所述,在清末新政期间,甘肃教育改革是系统的,全方面的,虽然有着诸多不足之处,但确实奠定了甘肃省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基础,培养了人才,开启了新风气,传播了新思想,是很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李艳,王晓晖《晚清“新政”与甘肃教育的近代化》,《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3期。

[2]《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95页。

[3]《兰州大学校史》,兰州大学出版社,990年0月第版第5页。

[4]转引杨红伟《“留学生”与近代甘肃文教事业》,《兰州教育学院学报》,999年第4期。

[5]转引杨红伟《“留学生”与近代甘肃文教事业》,《兰州教育学院学报》,999年第4期。

[6]转引《甘肃教育资料丛书》,《甘肃教育史志资料(特辑)》,987年9月第版第9页。

[7]刘功君《清末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月第期。

[8]戴鞍钢《清末民初东西部新式教育推进的比较》,《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5页。

[9]《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9页。

[0]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96页。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历史学教研室)

文章来源于:世界家苑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4 02:26:46
上一篇:开发幼儿语言巧支招
下一篇: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浅析
网友评论《清末新政期间甘肃教育改革的影响》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