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杨付荣

一、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

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业务繁杂,部门多,各个部门间的资产来源并非单一化,而是多渠道汇集,无形中给规范管理带来了困难。例如可用于构建资产的经费,就包括行政经费、基本建设资金、上级补助经费、事业费等,每项经费又分别来自不同部门。加之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就容易产生资产预算不合理、资产配置标准不明晰、资产存量情况不精确,以及管理程序不科学等问题。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

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基本要求,现实中,由于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或相应的监督机制配合不到位,造成了很多部门、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公平,导致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浪费等现象。例如,有的部门人员编制很少,却占用很大的一栋办公楼,空余的办公用房用于经营出租或闲置,有的单位却要耗费大量财政资金租房办公;有的单位在进行资产购置时,没有严格遵循资产管理制度的流程规范,在决策上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重复购置或不合适的购置。

(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资产使用管理的内部流程不顺畅、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和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造成很多单位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管理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率,甚至出现资产闲置的情况,其中在单位固定资产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一是部分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单位办公用房闲置或出租。二是部分专业化设备重复购置,没有充分投入使用或使用效率很低。三是由于决策失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达到实际生产的要求,部分设备购置后无法使用或者面临更新换代,造成资产浪费。四是有的单位未能将所管理的国有资产发挥最大效用,又缺乏合理有效的共享共管机制,使国有资产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甚至是沉睡状态,而不能让其到更适合的地方发挥效用,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国有资产的认识误区。第一,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监管也较为严格,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管理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但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则缺乏应有的重视,从管理机制到管理理念都逐渐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力度上也远不及国有企业。第二,受从前长期计划经济观念影响,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重钱輕物”观念一直无法清除,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效率低下。第三,虽然已经确立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问题还存在有偏差,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只是资产的占有、使用者,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当成本单位资产占用,使这些国有资产难以在不同行政单位之间有效调剂,无法做到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产权认识偏差,管理缺位,还让某些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不调查研究,反复核算,随意性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财政预算约束力不够,又缺少刚性制约机制,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资产配置无标准或标准执行不到位、不彻底,缺乏透明、规范处置资产收入管理、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购置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由于目前还未完全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监督体系,以及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督制约机制,单位内部监督与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在日常资产使用方面,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效率低,流程不规范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浪费与腐败。

(三)资产信息不对称。资产组成较为分散,结构来源多样,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不可回避的现状。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需投入精力专门负责及时更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点很多单位都没有做到。有些单位内部管理松懈,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甚至出现连本单位到底有多少资产也说不清。对于新进资产没有及时登记入账,对于需淘汰、报废的资产也未能及时办理核销手续,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资产信息采集系统,无法完全清晰的资产全息图。三、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国有资产监督体制

建立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正确组织国有资本运营活动,合理处理国家财务监督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具体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可以采用以下基本步骤:第一步,进行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建立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建档入库,建立制度。第二步,重点加强对行政单位用于经营的资产的监管,实现行政单位与用于经营资产的脱钩,加强行政单位资产用于经营的收益的监管,第三步,逐步从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加以规范。

(二)健全组织管理、制度保障与绩效考评机制。

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构建起在财政部监管下“中央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部门一省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部门一市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部门”三个管理层次的监管体系。完善制度保障机制。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资产配置、产权登记等方面作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明晰责任,让国有资产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绩效考评机制。调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与规范管理国有资产的积极性,利用评价体系的反馈功能,将反馈结果合理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实实在在地盘活、用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

(三)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统一制定资产统配标准。做到资产配备标准,按标准供应,实行标准化管理是提机关事业单位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要从制度上卡死以下问题:决策购置资产随意性强,部门之间相互攀比,闲置、淘汰、报废资产比率过高。为杜绝浪费,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执行统一的国有资产配备标准势在必行。

相互调剂,合理使用。通过科学安排,合理调剂使用国有资产,力求物尽其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增强责任心,加大管理力度,严控资产流失;坚持定期清查,减少库存数量;打破部门界限,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对闲置资产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使用,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对现有资产要分门别类,造表造册,制定明确统一的报废标准和报废的程序,防止随意报废造成资产流失。同时,对于已批准报废的资产,应落实回收制度,充分发挥资产的潜在价值。

科学评估,信息公开。科学合理编制资产配置预算,需要以科学评估与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为依据,要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分类制定资产配置标准。明确各类资产的配置数量、价格上限和最低使用年限等,并根据物价水平和财力状况等因素变化适时调整。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搜集各种资料,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专业评估与群众评估结合起来,保证评估的结果真实、公平、科学。评估结束后,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实做到公开、透明。参考文献:

[]李学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6年第期

[2]梁峰:《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3期

[3]高卫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研究》,《产权导刊》,20年第8期

[4]闵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7年第2期

(滁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4-23 20:49:21
上一篇:热词
下一篇:领导人和宪法64年变迁
网友评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