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政论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的建构

曾梦瑊

[摘要]207年国庆前夕,一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重磅推出的6集大型政论纪录片《辉煌中国》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这部主旋律纪录片旨在反映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这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发展成就,从而达到对于国家形象的宣传和建构的目的。

[关键词]纪录片国家形象建构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他者视域与自我视域的双重审视下并通过不断的交流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认知。在全球化视阈下,国家形象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誉为“国家相册”的纪录片因其纪实性、客观性、全面性而成为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内,它能在国民中建立起坚固的信念体系,增强国民自信心;对外,有助于民族拾起文化尊严,以更正面的姿态迎接全球化浪潮。国家广电总局在出台的《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国产纪录片是形象展示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文化载体”,具有强烈政治宣传色彩的政论纪录片毫无疑问要担当起建构国家形象的主力军。在十九大召开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辉煌中国》总结了新阶段下中国的发展理念和社会状态,以主人翁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给国民打下了一剂强心针,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弯道超车。一、新视角:着重展现新时代新成就

我国以往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多是以梳理历史为主的论调,987年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以翻阅我国的军事历史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告诫新一代青年人勿忘来时路;2006年的《大国崛起》从九大世界强国的崛起历史出发,论述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2007年的《复兴之路》更是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67年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沧桑巨变,让人感受到中国这只正在苏醒的“狮子”的巨大潜力。这些影片通过“打捞民族的过去以寻求精神的慰藉”,同时也不断对国家形象进行“自塑”,但仅从观感来说其教科书式的题材令普通观众难以接受,并且“历史”这一重大命题在进行对外传播时无形中加大了文化折扣,在海外受众群中难以产生共鸣。

202年的大型政论纪录片《科学发展铸辉煌》着重展现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期间科学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但画面仍是以十年来的影像资料为主,就像是一本珍贵的记录“相册”。而《辉煌中国》把时间跨度缩短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单刀直入,直接展现如今中国的辉煌画卷。片中总结的这砥砺奋进的五年,是每一位观众亲身经历的,每一个人都感受着中国的变化,比起那些遥远的历史情结,这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辉煌中国》运用了创新视角,把镜头对准新时代新成就,一个个超级工程、一个个“世界第一”、一个个脱贫致富的例子……这些辉煌成就的展现,更直白、更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之强大”,使得《辉煌中国》在功能上更接近于宣传,也更有利于构建新时代国家形象。影片第一集《圆梦工程》勾勒了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运用一个个航拍镜头展现了云雾环绕的路桥、穿越山谷的高速网络、让人眼花缭乱的自动化码头、代表着“中国速度”的高铁列车等超级工程,给人一种恢弘大气的感觉。同时影片在全球视野下给观众铺开了“中国智造”的版图:年轻的人才团队攻克了一个个世界难题,中国的大型港机出口至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第二集《创新活力》更是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在各个尖端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华丽转身。第三至第五集《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后一集《开放中国》表达了中国发展惠及全球的思想观念,使得全世界人民为中国的转身和崛起鼓掌。二、新内容:“众筹内容”全方位展示百姓新生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每一个国家和政党都离不开群众,因此国家形象的建构也必须要有群众的身影,要使每一位民众都有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美好的国家形象不是靠官方发言申明的更不是靠财力强行堆砌的,而在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位有素质的公民,其一言一行是折射着这个国家的真诚与担当,能够战胜任何误解与污蔑。因此,从内容上看,一部优秀的政论纪录片除了要展现国家的硬实力和政府形象,还要反映百姓的真实生活,表现改革和经济发展给群众带来的实惠以及社会群众的进步。从传播学角度讲,政治宣传、国家形象的真正受众是广大海内外群众,政论纪录片并不是只要高歌赞扬、领导满意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让观众在进行艺术鉴赏时引起“共鸣”,让群众乐于接受,才能达到大众传播的目的。

早期在苏联的影响下,中国电视纪录片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因过于依附政治而出现的浓重的灌输意味与纪录片本真的人文精神以及纪实性形成矛盾。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纪录片越来越多的关注老百姓生活,政论纪录片也在这一大浪潮的影响下,体现出了更多的亲民风格,以往“高大上”的精英主义纪录片拥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在进行《辉煌中国》的内容架构时,摄制组采用了“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执行总导演潘敏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部片子要全面反映老百姓真真实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想我们的电视节目就是要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所以我们希望有百姓的参与。当时我们就想到做首部“众筹内容”的纪录片。”因为该片主要展现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以面向社会征集老百姓眼中的“中国故事”和“平民英雄”,最终征集来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将近一万条。经过整理和艺术加工,这些故事线索最终呈现在片中的各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亮点和话题,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真实故事,也使得政论纪录片第一次如此的贴近群众生活,让老百姓都有一种参与其中的感觉,这种亲民风格也是党在文化传播领域得以贯彻“群众路線”的体现。就如潘敏所说:“作为一个创作者,我隔着荧幕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尽管看了无数遍,我还是为这些人、这些事件感动和骄傲,如果能打动创作者本身,我想我们也是能够打动观众的。”这样的纪录片,少了一份说教,多了一份情感,老百姓自然乐于“点赞”。同时,这种众筹的方式也使得影片所展现的内容范围更广更全面,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根据影片执行总导演潘敏的采访可知,这部片子的制作时间非常紧,3个月时间要拍摄出一部如此宏大的纪录片,前期调研和素材收集的压力非常大,而运用网络发动群众提供素材和故事线索,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创新方式,保证了影片顺利完成的同时,其呈现的内容的丰富性不是一个剧组几个人能做到的。特别是后三集《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和《开放中国》,从退耕还林、修复珊瑚到精准扶贫再到“一带一路”,全方位展现了百姓生活的巨大改变,构建了一个民众幸福、和谐开放的国家形象。

三、新风格:多种艺术手法结合打造政论片新风格,强化国家形象构建与传播效果

在纪录片的类别中。一般来说观众最为喜爱的是文化纪录片,文化记录片的传播效果也是最好,我国近年来最火热的现象级纪录片非《舌尖上的中国》莫属,除了题材新颖,其故事化的叙事和通俗易懂的解说词也是制胜法宝。因此《辉煌中国》也借鉴了文化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从文本来看,其与以往政论片“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这样的腔调不同,更多的是“为了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以人为本的话语。连带解说词,摄制组都请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配音员李立宏,其声音富有情感不生硬,娓娓道来而又不失大气稳重,增加了影片的文化感,同时觀众对李立宏老师的声音很熟悉,也更易于接受。

从叙事手法看,《辉煌中国》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题材,然而创作者从微观切入,影片不再是以党和政府为中心,一切的主体都变成了人民,主人公也不再仅是英雄和模范,更多的展现了新时代的“新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被誉为“最年轻的设计大脑”的飞机研发团队,完成了许多重大突破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量子科学团队,对世界基因测序的贡献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基因工程师……在通讯界、路桥工程界、能源界、航天界等国家重大领域中都有年轻人的身影,“人才强国”方略正在托起中国的未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齐竹同时也是影片的总导演对此表示说:“你可能知道这五年中国有了一系列科技突破,但你可能不知道实现这些突破的主力是平均30多岁的年轻人。像这样的成就我们片中会有很多,会让国人振奋提气。”五年来中国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便是人才培养的成就,以这些人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宏观题材结合微观叙事,从中可看出中国各领域的辉煌成就却又接地气。从传播角度来说,“年轻人主导科技发展”本身便是一个话题,吸引人的同时可以带给国人一种自豪感,也让海外观众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的形象,暗中传递着一种新生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大数据的集中展现也是影片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影片中经常会出现一段由特效技术的数据结合实拍画面的镜头,用于概括、总结和说明,“以点带面”容易造成的信息量不足被一个个数据给填补了。数据特效的展现也和以往的影片不同,并不是直接切人生硬的特效模板,而是结合了一个个大气的实拍镜头,表达信息的同时并没有降低美感,也使影片的制作显得更为精良。这些数据与祖国的壮丽河山、宏伟工程融为一体,大数据结合真情感,又成为影片的又一亮点,点燃观众的爱国之心。

如今的中国日新月异,在这“用机械镜头作为武器强行征服世界”的媒介时代,政论纪录片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传播媒介,自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元化展现时代新发展、新成就,尝试创新手法讲好官方话语下的中国故事,不断地对于国家形象进行更新和再塑,向世人展示—个更好的中国。参考文献:

[]陈洁、徐放:纪录片《美丽中国》与国家形象的影像构建。《四川戏剧》205年版

[2]刘浩田:《新世纪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策略与方法研究》《扬州大学》204年版

[3]赵瑜:《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视阈下的国家形象建构》,《当代电影》202第8期

(南京师范大学)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4-23 20:47:55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政务APP
下一篇: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网友评论《新时代下政论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的建构》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