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204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实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05)》,以“让城市动起来”为目标,以加快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切入点,以城市社区“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和宋夹城体育惠民系列活动为重点,着力推进七项工作。

一、积极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以全社会共同建设、共享成果为共识,积极构建以人为本、面向基层、保障基本、服务群众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省局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和标准,明确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标准、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内容。结合实际,推动出台《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积极创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和服务要素协调配置,全面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体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行政村文体活动室的阵地作用。

三是加快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水平。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局要求,主动介入健身步道规划、建设、管理,配置体育设施器材,增设体育科普标识。城市社区或中心城镇因地制宜试点拆装式游泳池建设。

二、切实做好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将为民服务、强健国民体质作为根本落脚点来落实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

完成好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本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的变化趋势,为评估国民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研制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市制定实施方案、组建监测队、配备测试器材,主导实施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工作。各县(市、区)要积极配合市体测队工作,做好抽样人群的安排及测试过程中各辖区的联络对接工作。全市在7月前完成抽样监测工作,8月前完成数据整理上报工作。

完善市县联动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出台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定期评估全市国民体质变化情况,更好地为下一阶段体育强民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各县(市、区)继续健全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四有”建设,并务实完成年度体质监测工作。

三、全力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以方便市民、为民谋利为行动指南,以城市社区“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形成层次衔接、布局合理、功能多样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一是完善规划,形成市级、县(市、区)级、乡镇(街道)级、社区(行政村)级、居住区级5级体育设施布局。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市、县两级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总结古运河休闲健身长廊成功经验,积极配合、加强指导,推进全市公园、绿地嵌入式健身场地建设;结合民生号文件要求,市区新建、更新健身器材600件、篮球架30个,集中力量打造-2个体育惠民重点工程。

二是突出重点,确保年底前完成全市“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任务。依据《市城市社区“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行动方案》(扬府办发[202]206号)及省局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填补健身盲点,完善配套建设,拓展电子地图运用渠道,提升使用率,做好省局验收准备。各级体育部门要按照省局验收标准拾遗补缺,填补0分钟体育健身圈体育设施空白点,完善社区健身点场地管理及开放制度,培育特色健身团队及相对固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常态化开展健身指导及群众体育活动,结合宣传橱窗进行健身宣传。市体育局在第四季度对各县(市、区)进行先期检查。

三是城乡一体,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均等化。调研农村健身设施现状,以大自然村和新农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启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研究制定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争取省局相关经费支持。

四、精心策划全民健身体育节

以亲近百姓,惠及全体为目标,举办市第十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和重点赛事,激发市民健身激情和城市活力。

重点打造专项活动。精心策划全民健身体育节宋夹城体育惠民系列活动,烘托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运动健身氛围,以群众体育赛事凸显宋夹城运动场馆功能,以绿色园林氛围带动健身运动热潮。提升“谁是球王”系列活动品牌影响力,以体育进社区为重点开展体育“五进”系列活动。重视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开展,办好第十届老年人体育节。各县(市、区)要立足地方特色,拓展品牌活动影响力和宣传效应。

创新常规活动形式。立足自身建设,提高主动作为意识,在充分调动系统内部各方力量同时,切实发动社会和民间力量,凝聚共同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共识和合力。继续加强与机关工委、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大专院校及新闻媒体等部门的沟通,共商群众体育发展计划,组织策划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各县(市、区)要深入乡镇、街道、机关、学校、企业开展适合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和健身指导,扩大体育人口数。

积极承办赛事活动。承办好全国健身气功走进百城千村交流展示系列活动省启动仪式、省体育舞蹈公开赛等省级以上赛事活动。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优势项目承办好国省市各项比赛和培训。

五、进一步促进基层体育组织建设

以周边健身人群为依靠,培育扎根基层、生命力强的体育社团组织,培养可深入一线、服务在最前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加强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建设。培育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及两个以上单项协会。加强体育社团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体育社团公共服务新途径。试行购买服务、竞争立项、项目化管理和绩效评估等新型扶持政策和管理机制,鼓励各级社团强化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社会化运作能力。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选派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国、省级培训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指导员讲师团作用,通过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技能,晋升500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各县(市、区)要做好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晋升管理和技能培训工作。

加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推进基层健身俱乐部进一步覆盖延伸,健全各级体育健身俱乐部组织管理网络,强化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建设,推动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加强晨晚练健身站点建设。结合省城市社区“0分钟体育健身圈”验收标准,引导健身站点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全市晨晚练健身点有固定的体育锻炼场地和活动时间,有名以上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项以上体育健身项目,常年免费开展健身指导活动。

六、着力搭建全民健身科学宣传平台

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和推广资源,力争形成报纸、广电、互联网、手机等并用的全方位、立体式“组合拳”宣传态势,营造浓郁的科学健身舆论氛围。

一方面坚持宣传内容面向市民、贴近民生、满足需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着力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普及体育运动知识,传授健身锻炼技能,推动体育大众化、科学化、生活化。各县(市、区)要借助各类宣传平台,扩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宣传方式,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事迹宣讲会、全民健身优秀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深入挖掘基层全民健身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影响一群、带动一方。

七、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干部队伍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群众体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是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了解实际。通过赴基层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法接地气、知民心,了解基层群众体育工作的现状和困难,有的放矢地提升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是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加强群众体育干部培训工作,及时提供新信息、新理念。群体干部要自觉关注上级群众体育工作的新政策、新动态,勤于思考,热爱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工作新技能,提升业务水平。

三是重视总结,提升理论研究水平。要对群众体育工作的实践成果加强理论归纳和研究,明确体育事业发展走向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方向性指导。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7-01 16:29:36
上一篇:2014年国资监管工作要点5篇
下一篇:体育宣传信息工作要点
网友评论《2014年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