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信委工作要点(共8篇)

第一篇

204年,我委党建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职工在完成中心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机关建设,促进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制定学习计划,以集中学习、专题报告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十八大精神。同时,结合实际,抓好学习实践和学习交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机关。

(二)开展相关活动,浓厚创先争优氛围

一是开展建党92周年纪念活动;二是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三是开展社会公益和文体活动;四是开展慰问老干部和困难党员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和动力,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主题,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二是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党组成员带头参加机关党组织各项活动;三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组织换届和党员发展工作;四是开展领导点评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廉政建设。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按照《党章》和《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能,切实抓好机关党建工作;二是研究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学习借鉴市直有关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转变作风,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按照“公正、廉洁、实干”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第二篇

203年,通过以企业为主体,强管理、抓基础,注重企业能源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注重淘汰落后的促进作用,着力实施一批重点节能项目,淘汰一批落后设备(生产线),培育一批节能减排产品,全市节能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据初步测算,20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左右,能够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任务。

204年是“十二五”最重要的一年,抓好开局之年的节能工作,对取得“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新突破至关重要。204年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节能工作的促进作用;强化节能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增强企业节能降耗内生动力;推进节能工程,抓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严把节能审查关,抑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结构节能。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继续对县市区和重点耗能企业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奖惩办法,落实目标责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一票否决”。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提升企业能源管理能力。依据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能源计量检测、分析工作,提高企业的能效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生产企业的节能降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加大节能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继续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工程,重点实施低温余热余压发电、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变频改造等节能工程。各县市区要始终抓住一批节能改造项目,以项目推进节能降耗。要加大节能项目的谋划力度,全力做好国家、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工业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项目的组织申报和争取工作。今年上报省投资导向计划中,少数县份仅有3、5个项目。

三是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举措,203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3年本)》,对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了标准,各县市区要结合市政府出台的《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抓好落实。要坚决关闭已明令淘汰的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严格禁止使用工频和中频感应炉(机械铸造用钢锭除外)生产地条钢、普碳钢和工频和中频感应炉等生产的地条钢、普碳钢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钢材产品,重点做好砖瓦24门以下轮窑的关闭淘汰工作。继续做好小化工、小造纸、小玻纤等淘汰关闭工作。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对淘汰落后的支持,设立淘汰落后专项补助资金。

四是抓好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抓好能耗大户的节能降耗,是我们“十一五”期间推进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市级将重点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月调度。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中,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生产活动。各县市区要着力抓好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要督促指导企业制定节能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五是严把节能评估审查关。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对未经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律不予备案、核准,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企业。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高耗能行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的逐步降低。

六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204年力争完成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七是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在能源消费高的行业领域,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充分调动用电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有效缓解工业企业节能投入压力,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使多方共享节能降耗效益。

八是鼓励资源综合利用。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继续鼓励企业对三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推动废弃物替代燃料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废弃物的协同处置。重点鼓励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市政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一批处置污泥和生活垃圾的示范生产企业,加强与市政部门有关政策协调。加强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有效使用低品位石灰石,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九是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县一级节能监察机构。强化市级节能监察中心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完善设备,系统培训,满足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现场监测和检查的需要。

第三篇

203年,我市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取得较好成效。工业投资稳步增长。预计全市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80亿元,增长37%;其中技改投资38亿元,增长38%。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成效明显。40个技改项目、50个创新项目列入省203年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6个技术改造项目和个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24个技术改造项目、8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专项投资计划。新增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累计拥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9家。新增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2家、累计5家,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

204年,工业投资和企业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鼓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加大投资力度与提升产业层次、与淘汰落后、与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年度目标:完成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长30%;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200个,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益进一步改善;争取新认定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主要工作:

突出调整振兴,加快产业升级。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契机,加快实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市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六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扩张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医药化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个支柱产业总量,培育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三个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

狠抓项目建设,力促投产见效。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生信新型铝材、力争50个重点项目年内竣工投产。

落实产业政策,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突出调结构、促发展,紧盯中央企业和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等条件,认真谋划一批行业示范作用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谋划中鼎动力通用发动机、华明飞彩低速汽车、汽车覆盖件扩建等项目,延伸市直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协调开展国电威能公司高压电机、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橡胶密封件、耐磨铸件、机械基础件等优势领域,力争实施部分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实施技术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产品技术条件(标准)制定工作,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争取扶持政策,引导投资方向。依据国家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结合我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摸排重点工业项目,争取扶持政策。加强工业投资形势分析,健全投资预警分析和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尤其对重点行业投资问题要及早预警,抓紧采取对策,防止影响经济大起大落。

第四篇

一、认清“十二五”发展新形势,科学制定发展目标

“十二五”是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205年全市GDP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工业增加值将突破600亿元,力争超过700亿元。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十分重要。204年全市规模工业发展目标为:按2000万元统计口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新增规模企业20户以上。

204年,国家统计局将规模工业企业标准,由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上调到2000万元,省统计部门初步规定,全省仍将按500万元标准统计,但按2000万元标准对外公布规模工业数据。为此各县市区经信委要在对200年规模工业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发展目标和本地“十二五”发展规划,分层次科学制定20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新增规模企业数等主要经济发展目标。

二、巩固完善运行机制,继续强化运行调节

(一)204年继续执行已建立的七项运行机制。

一是进一步强化重点企业监测,重要工业产品、主要原材(燃)料市场和价格监测,工业经济运行预测预报和预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进一步扩大重点企业监测覆盖面和信息量,各地所监测的重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要占规模企业总量的70%以上,通过对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提高各地月度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加强对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的研究,提升工业经济运行预警能力,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认真分析,科学制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二是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指导性目标调节和运行情况通报制度。204年市经信委将按季拟定规模工业经济运行指导性目标,下发至各县市区经信,同时抄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委及政府,强化对全市规模工业运行目标的超前引导;各县市区经信委对本区域重点企业也要建立指导性目标引导机制,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市经信委根据各地运行引导和调节执行情况,对运行引导和调节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

三是进一步推动联合调研工作,加强对重点监测企业政策支持和对信息直报员培训工作。204年在经济运行上将结合产业和行业发展,加大组织联合调研力度,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各县市区经信委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支持重点企业监测工作,对纳入监测的重点企业,在财政资金、技改项目、技术创新、融资服务、政策争取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要拨出一定经费,每年要组织对重点监测企业信息员进行—2次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监测企业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探索建立规模企业储备库和重点企业月度生产计划和订单的监测机制。各县市区经信委要抓住规模企业标准调整时机,对200年规模工业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准确掌握204年销售收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测算出占原规模企业总量比重。对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下企业进行排序分析,结合在当年可竣工投产的项目情况,建立规模企业储备库;204年各县市区经信委对销售收入超0亿元以上的监测企业,要按每月了解企业排产计划和订单情况,做到超前把握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运行态势,为相对准确预测奠定基础,为实现超前预警提供保障。

三、精心组织成本费用调查,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

去年,各县市区经信委与统计部门联合对全市09家成本费用抽样调查企业进行指导和督查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工业增加值率由20%上升到至26%左右,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得到大幅提升,在全省位次由2009年第4位上升至200年第9位。今年成本费用调查工作已经启动,全市共涉及79户工业企业,比去年增加了70户,成本费用调查工作时间更紧,任务更重,关系到2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率的确定,因此各县市区经信委要一如既往,高度关注,继续积极主动加强与统计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做好对调查企业的上门指导和服务,确保企业数据上报质量,争取使我市工业增加值率能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四、认真抓好开局工业运行,确保实现“开门红”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新的一年全市规模工业要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运行规律第一季度至关重要,因此各县市区经信委在首季一定要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认真总结近年来经济运行的经验和教训,高度关注宏观经济形势走向,深度把握和了解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运行变化,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测和运行的调节,强化对重点企业的服务和节后复产的督促工作,严防大起大落,确保一季度各地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3%以上,真正做“开门红”,为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开好局。

第五篇

204年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总体思路是: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工程,引导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成长性小企业,扶持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全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全市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为此,要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政策研究,认真宣传好、贯彻好、运用好国家和省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结合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谋划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构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各地要联系自身实际,创造条件将政策落实到位,积极为中小企业争取财税支持,帮助企业融资、减负和开拓市场。

二是狠抓项目投入。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支持资金,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投入规模。重点争取国家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扶持资金、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扶持资金、“专精特新”企业扶持资金、对关闭的小企业支持资金,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扶持专业镇做大做强做优。二要做好与知名民企对接项目的调度。各地要切实搞好服务,推动合同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要切实加强沟通,推动协议项目尽快转化为合同项目,成熟一个开工一个。三要搞好招商选资工作。围绕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好延伸和配套文章。

三是帮助企业融资。深化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继续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和小企业金融超市进县市区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推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工信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规定,加强对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和管理,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产业集群专业镇专项担保贷款资金申报工作,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担保服务,更好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是打造产业集群。研究制定全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从资金、技术、人才、土地、信息服务等方面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按照省经信委《关于加快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专业镇规划的实施强度,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强化自身特色,进一步提高专业镇产业集聚发展的层次,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合作与对接,选择高校或培训机构在专业镇设立教学点和培训基地,开设与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和学科,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能力。

五是加强品牌建设。按照“质量兴市”工作要求,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管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提高中小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六是抓好人才培训。除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和省开展的培训活动以外,谋划开展四个方面的培训工作:第一,组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高管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第二,组织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运营规范化水平。第三,组织对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培训,传播质量管理最新理念、方法和技术,引导企业生产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组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实施“E化助飞工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七是健全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筹建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项目咨询、信息化服务、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中小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好企业“减负办”的服务职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六篇

一是大力推进重点企业节能降耗。重点做好我市被列入全国千家、全省百家的9户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生产活动;督促重点用电企业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对年耗能5千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下达年度节能目标,实施企业能源审计,落实节能目标管理责任制,促进能源管理从强调单体节能转变到注重系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实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各县市区重点抓好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加大节能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开展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电机系统变频节能改造、冶炼烟气的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实施好广德桐星水泥、郎溪苏特水泥、宁国水泥厂三条熟料生产线配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设;推动钢铁冶炼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项目的规划建设;对无特殊技术要求的电机系统实施变频技术改造。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设备租赁等方式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全力以赴做好国家、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工业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项目的组织申报和争取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做好我市清洁生产推行规划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推进清洁生产,降低能源资源消费,减少污染物排放。督促企业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对生产和服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开展电子产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认证。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宣贯节能节水和环保专业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组织实施生态建材示范工程。抓好再生铜回收拆解集散市场和重点利用工程,推动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争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建立节水型的工业产业结构、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争创“省级节水型企业”。

四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执行《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对未经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律不予备案、核准,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根据我市出台的装备制造、钢铁、轻工、纺织、化工和有色金属6个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制造业。突出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高耗能行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的逐步降低。

五是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关标准规定,坚决关闭已明令淘汰的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200年内将淘汰所有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做好小粘土砖瓦窑的淘汰关闭工作,贯彻实施《市城市规划区内粘土砖生产企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关闭淘汰市城市规划区内粘土砖生产企业。继续做好玻纤陶土坩埚的淘汰工作。在做好重点用能企业淘汰高耗能设备、工艺和产品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年耗能5千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积极争取市级财政对淘汰落后的支持,设立淘汰落后专项补助资金。

六是大力推进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应用。推进“禁实限粘”工作,落实县(市)城市规划区禁止使用粘土砖任务。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尽快出台《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墙改基金对新墙材企业发展的扶持作用;制定市新型墙体材料近期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全市非粘土或以废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材占主导地位,产品结构合适,区域布局合理,产品质量、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居于较高水平,基本适应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和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实施《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办法》,提高水泥散装量和预拌混凝土使用量。加大“禁实限粘”和砂浆“禁现”执法检查力度,引导和支持新型墙材企业和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有序发展。

第七篇

一、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推广模式,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构建国资监管、资产运营、企业经营三级架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增加国有担保机构资本金,努力扩大融资。

二、加强对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监管

加强派驻董事监事的管理,不断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经营的责任意识,落实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大事项的监管力度,努力控制各种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完成监管范围内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掌握国有资产总量、分布和结构;切实做好企业国有产权登记等国有产权管理工作,强化企业国有产权处置的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加强监管企业财务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作。

四、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扫尾

各县市区要认真清理未改制国有企业,对影响企业改制扫尾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要进行认真梳理,确保操作规范有序,各项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204年底全面完成改制任务。

五、积极稳妥处理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

重点关注离退休和退养托管人员日常服务管理、改制企业职工生活区管理、困难职工群体救助、信访维稳、改制企业债务应对及剩余资产管理、相关民生政策调整的协调落实等问题;重点解决好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204年底前,基本解决所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高度重视改制企业信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对符合法律政策的要帮助解决,确保职工、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六、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

把握机构改革契机,理顺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加强效能建设,着力提高国资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八篇

一、加强对新情况新变化的研究

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关注出口市场及贸易关系的变化;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关注土地、资金、环保、能源要素政策及供求变化,关注产业发展导向,关注重点产品市场状况。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共性问题,针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市各类扶持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二、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监测分析

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监测是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县市区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各自重点行业,对辖区重点监测企业进行调整充实,确保重点监测企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不低于辖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0%。利用监测系统加强对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分析研究。

三、强化工业经济运行预测和预警

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预测预警体系。今年在全市实行工业经济运行预测预报和预警制度,在预测上,各县市区经委(工业局)每月7日前(节假日顺延),对上月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规模企业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增幅情况进行预测;在预警上,各县市区经委(工业局)要随时关注产业、金融、财税等政策调整,重要工业产品、主要原(燃)材料市场和价格等变化情况,及时发布工业经济运行预警信息,综合分析其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四、切实增强经济运行调节能力

204年从三个面切实增强经济运行调节能力。首先实行目标引导制度。按照经济运行规律,依据各县市区年度发展目标进行分解,提出季度工业运行目标;其次实行通报和调节制度。对每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向各县市区政府和经委(工业局)发布通报,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要求,形成工作压力和动力;第三实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例会,例会在上季度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完成较差的县市区召开,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不足、研究对策和措施;对次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目标进行研判和预测。

五、认真抓好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工作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是国家统计局进一步完善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而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工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主要目的是对全市和各县市区明年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其发展速度进行更加规范和准确的计算。近几年来我市规模工业平均增加值率一直处于全省最低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左右,现有的增加值率已不能反映全市工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此次开展的工业成本费用调查主要采用收入法,调查结果将作为全市新的工业增加值率,在今年4月份开始使用。各县市区经委(工业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和统计部门沟通协调。一要做好对企业的指导。组织样本企业认真填报调查数据,对部分因生产任务重,人手少,或确实因人员素质存在问题,或基础资料不全和不规范的企业,上门帮助和指导企业整理、完善基础资料,确保这部分企业不错不漏的上报数据,保证数据质量;二要加强检查。对拒不按要求填写上报数据,有意误报、瞒报相关数据的企业,经委(工业局)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有效沟通,确保企业按要求填报;三要严格审核。企业调查数据上报后,各县市区经委(工业局)要和统计局一起组织相关人员对数据进行联合审核,审核完成后向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统计和工业的领导报告后上报市统计局和市经信委。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2-28 17:08:49
上一篇:工商局合同监管工作要点
下一篇:卫生局党委工作要点(共4篇)
网友评论《2014年经信委工作要点(共8篇)》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