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建设工作要点3篇

第一篇:街道社区建设工作要点

204年,我街社区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上级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204年社区建设工作要点》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全力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社区”,为我市推进“两城创建”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实效。

、明晰工作职责,推进民主管理。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平台,创新社区民主管理形式。结合“3+X”网格管理格局,发动民警、司法调解员、城管队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物业人员、卫生保洁员等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管理,在社区环境、治安、教育等方面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动作用,推动社区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确型、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2、完善制度保障,增强工作活力。根据工作需求,将“五个一”工作制度细化为六个项目(网格工作台账本、开设社情民意意见箱、设置社情民意公示栏、聘请社情民意监督员、召开社情民意征求意见会、评选热心公益好居民)。实施双向考核评估。在社区实行“双评星”、“双考核”,在网格骨干中评选参与社区建设明星,在社区工作者中评选服务明星;以社区为单位,由街道对社区实行百分制考核,以网格为单位,由居民对社区服务实行满意度测评考核。三是构建无缝党建格局。逐步成立小区、居民楼院党组织,形成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社区党建组织网络。

二、完善社区功能,打造宜居社区。

、创建良好人居环境。一是完善办公场所。采取新建方式,完成将军山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提升建南社区综合服务站、太平社区综合服务站、五四社区综合服务站功能。二是改善基础设施。结合我市“两城创建”工作,改善社区路、沟、灯等基础设施,提高社区绿化水平,进一步解决社区“路不平、灯不亮、沟不通”问题。三是加强“两违”综合治理,把握全市统一开展“两违”专项治理的机遇和氛围,坚决维护大多数人利益。通过“六先拆”,铲除违法建设的滋生土壤,从而遏制违法建设的蔓延势头,为建设宜居环境扫清障碍。四是美化社区环境。以我市“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年”和“两城创建”活动为契机,各社区组织辖区单位、群众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公众监督网络,发挥网格成员作用,定职责、定任务、定区域巡查社区环境卫生,建好社区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2、突出睦邻文化建设。一是强化基础建设。不断巩固“一居一中心多个睦邻点”建设模式,建设集邻里聊天室、阅览室、健身房、书画园、棋牌室为一体的多功能邻里中心阵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活动平台。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三社联动”机制,通过社区志愿者队伍和专业的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生活求助、矛盾调解、心理咨询、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机联动的良好局面。二是抓好楼道文化。鼓励有爱心、有能力的楼院志愿者及老年人各尽所长、互帮互助,营造守望相助和谐氛围。开展“魅力楼道文化”活动,通过创建“绿化楼”、“爱心楼”、“文明楼”特色楼院,汇聚楼道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三是创新活动形式。以满足群众不同需求为出发点,创建睦邻文化品牌。开展“职工子女中途站”贴心服务、“邻里微信公众平台”等服务,吸引年轻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开展以“诚信做人、诚实故事”为主题的社区道德讲堂活动,推动社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际关系。

3、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和吸引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和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进一步完善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服务体系。二是拓展便民利民服务。巩固提升已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水平,实施服务质量考评与运行经费补助挂钩制度,探索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的涉老家政服务方式。三是推进物业管理服务,推进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在老旧小区按照“有公共保洁、有秩序维护、有设施维护”的要求推行准物业服务。积极完善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健全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督等功能的社区信息化服务。

三、培育典型示范,提升整体水平。

、打造完整社区。按照“六有五达标三完善”(一个综合服务站、一个卫生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片室外活动场地、一套完善的市政设施、一套便捷的慢行系统;社区外观整治达标、公园绿地达标、道路建设达标、市政管理达标、环境卫生达标;社区组织队伍完善,社区服务完善,共建机制完善)的要求,结合《社区服务站“一站式”服务规范》标准,打造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温馨舒适的完整社区。巴溪湾社区要通过市里“完整社区”考核,其他社区要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市社区办考核评比。

2、培育特色项目。通过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推进“党建示范型、文化教育型、就业扶助型、温馨健康型、关爱服务型、平安和谐型、规范管理型”等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实现“一居一品”,提升我街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太平社区打造“两助一扶”社区爱心品牌,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让社区爱心帮扶成为社区服务的正能量;五四社区提升社区居民饮食用药安全保障,争创市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社区;南塔社区以邻里中心为平台,以关爱服务为抓手,创建“关爱型特色社区”;龙岭社区打造群众文化平台,争创省级激情广场示范点;建南社区以“文化惠民”为特色品牌,争创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巴溪湾社区打造社区青少年“阳光基地”,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中华文化教育活动,创建生态文明社区;益民社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救灾工作方针,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马鞍社区以社区老年协会会员为主,成立“养老互助组”理事会,创“邻里一家亲养老“特色。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落实服务职能。

一是推进专业化建设。通过开展社区自我学习、集中培训、社区学院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化解矛盾和社区基本管理的能力。继续落实好社区工作者职称政策,力争到205年全街不低于5%的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提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二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四百”、“说办就办,办就办好”、“治五风创五风”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折不扣完成听取意见、查摆问题、落实整改等环节工作,确保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三是实施内外监督制度。设立投诉热线,形成有效地监督管理,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考核。街道社区办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及时督查整改工作薄弱环节。采取查看工作记录、群众满意度测评、居民代表评议相结合的形式,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干部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相结合,通过有效的监督考核增强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

第二篇:街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加大法治创建工作力度。广泛开展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等重点创建活动,总结推广法治创建先进经验,推动全街法治创建均衡发展。

2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纳入和谐社区建设内涵,落实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动态管理办法。

3强化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设置一个永久性大型广告式普法宣传标牌,每个村(社区)张贴永久性宣传标语不少于2条;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每个村(社区)一个宣传栏、一个普法宣传员、一个法律图书角。街道和普法成员单位设一个固定普法宣传栏,宣传栏每季度更新一次;单位网站要有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栏目;大力推进法制宣传进公共场所,充分利用公共场所LED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等载体开展法制宣传,充分发挥我街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公共微信的宣传作用,推动形成新媒体普法平台的集群优势和规模效应,扩大新媒体普法的覆盖面。

4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宪法学习常态化机制。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带头学习宪法、贯彻宪法。街道全年至少组织一次宪法集中学习活动。

5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开展法制宣传。积极开展服务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专项法律宣传和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资源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6推进“法律六进”创新发展。认真总结“法律六进”工作经验,培育各类“法律六进”示范点,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常态化、规范化。结合学习型机关(单位)建设,开展“读书学法”、法制讲座和法制培训等活动,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与履行职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结合和谐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深化“法律进社区”。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举办青少年读书、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法制讲座(论坛)、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漫画比赛、法制文艺演出、法制图片展览等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活动,深化“法律进学校”。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经管人员和务工人员举办法制讲座、法制培训等活动,深化“法律进企业”。加强对双拥共建部队的涉军维权法律服务,深化“法律进军营”活动,

7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规范化、长效化。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督促各牵头单位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8加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制度,落实学法情况考核制度。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为主要内容,丰富法律学习课程。按照市依法治市办要求,配备法律顾问,开展“机关法律集中学习”活动。

9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求,着力推动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继续加强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第三篇:204年社区建设工作要点

204年,街道社区建设工作根据《市204年社区建设工作要点》(永社〔204〕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工作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街道项目化推进年工作思路,责任到位、强化措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社区。

一、强化党政领导,推进民主管理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不断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搭好社区建设工作平台,为推动社区民主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实效。一是要坚持将社区建设工作摆上街道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建设,配齐配强骨干力量,明确领导责任;要定期召开社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阶段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重点难点问题,小结当前社区建设的实点、亮点,部署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二是要不断强化社区工作制度,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严格落实街道领导干部包居责任制度,做到包居领导干部与所包社区同评比、同考核;建立完善的社区工作督导制度,组建街道社区建设工作督导小组,按季度、半年、全年对各个社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巡查,促进各社区规范管理,主动作为,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民主管理,增强工作活力。一是要推进社区管理创新,继续抓好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建设,打造机关效能、干部管理、社区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平台;进一步完善居民业委会管理,做好新业委会成立及到任业委会的选举工作;落实市社区建设工作要点提出的六大项目:网格工作台账本、开设社情民意意见箱、设置社情民意公示栏、聘请社情民意监督员、召开社情民意征求意见会、评选热心公益好居民,推动社区民主建设。二是要深化党建联席会议作用,开展网格党小组工作;组建社区建设和居民服务快速反应队伍,打造民生服务特色品牌;开展社区自我学习、集中培训、社区学院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化解矛盾和社区基本管理的能力,继续落实好社区工作者职称政策,鼓励45周岁以下的社区干部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

二、完善社区功能,打造宜居环境

以建设宜居和谐社区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活跃社区睦邻文化,建设便民服务体系。

加大资金投入,改造人居环境。一是要完善社区办公场所。加快建设进度,完成社区综合服务站新建及社区500M2综合服务站装修工程,力争年内全部投入使用。二是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区绿化水平,将全街道路硬化、沟管疏通改造、路灯维护等工程细化为二十余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进一步解决社区“路不平、灯不亮、沟不通”问题。三是美化社区环境。以“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年”和“两城创建”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发挥网格成员作用,定职责、定任务、定区域巡查社区环境卫生,建好社区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2活跃睦邻文化,创建友好社区。一是不断巩固“一居一中心多个睦邻点”建设模式,建设集邻里聊天室、阅览室、健身房、书画园、棋牌室为一体的多功能邻里中心阵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活动平台。二是抓好楼道文化。鼓励有爱心、有能力的楼院志愿者及老年人各尽所长、互帮互助,营造守望相助和谐氛围。开展“魅力楼道文化”活动,通过创建“绿化楼”、“爱心楼”、“文明楼”特色楼院,汇聚楼道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三是创新活动形式。以满足群众不同需求为出发点,创建睦邻文化品牌;确定江滨社区作为示范点开展“职工子女中途站”;开展以“诚信做人、诚实故事”为主题的社区道德讲堂活动,推动社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际关系。

3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农村社区。一是探索培育新型服务业和服务品牌,引导有条件的社区服务从社会福利型向社会化服务转变,鼓励和吸引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和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进一步完善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服务体系。二是巩固提升已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水平,实施服务质量考评与运行经费补助挂钩制度,探索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的涉老家政服务方式。大力推行物业管理服务,推进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在老旧小区按照“有公共保洁、有秩序维护、有设施维护”的要求推行准物业服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健全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督等功能的社信息化服务。三是按照“一门式、一站式”的模式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卫生服务站、文体服务站、生活服务站及社会组织服务站等服务网络。组织志愿者开展面向五保户、留守儿童、特困高龄老人结对帮扶活动,解决农村社区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进一步推进农村“三助”康乐点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实际困难。

三、创建示范社区,培育品牌典型

以“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年”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创先争优”、“四百”活动,培育社区服务管理品牌,引导创建示范社区。

推进宜居建设,打造完整社区。计划投入资金200万元,以江滨社区为样板,按照“六有五达标三完善”(一个综合服务站、一个卫生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片室外活动场地、一套完善的市政设施、一套便捷的慢行系统;社区外观整治达标、公园绿地达标、道路建设达标、市政管理达标、环境卫生达标;社区组织队伍完善,社区服务完善,共建机制完善)的要求,结合《社区服务站“一站式”服务规范》标准,打造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温馨舒适的完整社区。

2培育特色项目,创建示范社区。积极推进“党员帮扶”、“社区学院”、“充分就业社区”、“爱心助学”、“邻里守望”等特色社区服务项目,增强社区服务的实效性。通过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在江滨社区开展网格党小组试点工作,创建党建特色社区;借助名流模式,在后溪洋打造邻里和睦社区;发挥地理优势,在黄山培育军地共建、村居共建社区;强化综治维稳工作,推动红山争创平安社区,从而实现“一居一品”。

3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要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带动作用,培树发掘社区先进典型,树立“热心社区服务的好居民”、“一对好邻居”、“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各社区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电视、宣传栏等载体宣传先进社区和个人,激励带动社区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提高社区建设工作的影响力,营造人人理解、关心、参与、支持的浓厚氛围。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8-19 21:37:38
上一篇:民政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要点
下一篇:城建局党组织建设工作要点
网友评论《街道社区建设工作要点3篇》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