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十三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2016—2020年)

本 文由第 一 公文网 收集整 理7

全县“十三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206—2020年)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5]34号)、《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xx发[205]9号)、《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和xx县《关于印发205--207年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红办文[205]33号)精神,为确保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原名黄安,位于xx东北、大别山南麓,全县版图面积796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辖3个乡镇(场、处)、402个行政村(社区),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综治先进县、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法治工作先进县、全国老区建设示范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xx省旅游强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作为新中国唯一以“红”字褒奖命名的县,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是中国第一将军县。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xx牺牲了4万英雄儿女。在中国工农红军队列里,曾经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xx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个属xx籍。xx日益成为一方开放开发的热土,远期规划26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基本建成35平方公里,落户企业404家。现代农业园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融共促,5个千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与75个美丽乡村建设点、26个小集镇(中心村)、29个秀美村庄、9个传统村落融合发展。连续两年跻身全省“五快县市”,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称号,被省委李鸿忠书记鼓励为“xx跨越发展的代表作”,被市委刘雪荣书记肯定为新时期的“xx传奇”。“十二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由200年的599万人减少到204年的06万人,减少5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0年的30%下降到204年的8%,下降了2个百分点。

  二、规划背景

  (一)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结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作为全国重点贫困县,xx县将以中央、省委和市委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举全县之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规划,坚决打赢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二)“十二五”扶贫开发成效。“十二五”以来,xx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和市委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县共解决583万个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对象脱贫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十三五”扶贫开发机遇。“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国家、省委和市委把精准扶贫纳入战略布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其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战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二是各级各部门政策措施聚焦贫困人口。省、市、县相继出台了精准扶贫+N扶持政策,在扶贫思路、规划、方法、资源配置和管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精准化,从产业、安居、教育、医疗、创业就业和五保低保等“六个一批”入手,整合资金,全方位多措施扶持贫困对象脱贫。三是全民参与精准扶贫。通过会议、新闻媒体、宣讲、微信平台、简报、宣传标语等途径广泛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的意义和各级扶持政策,贫困群众主动申请参与扶贫、社会力量积极加入精准扶贫、村镇干部和工作队沉下身子抓扶贫、县扶贫攻坚指挥部抽调专班集中精力抓扶贫,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四)“十三五”精准脱贫展望。在“十三五”期间,全县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减贫任务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6798人未脱贫。同时,206—207年全县96个重点贫困村需要出列,减贫任务重、压力大。二是扶贫成本高。按照中央、省、市要求,贫困户脱贫要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有稳定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贫困村出列要实现“十有”(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有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在“十三五”期间保证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出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贫成本太高。三是脱贫难度大。“十二五”期间,一部分相对基础稍好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了,剩下来的贫困对象基础差,底子薄,部分居住在条件恶劣的地区,水、电、路得不到保障,还有部分贫困户无劳动力、家中有患重病的,简单的扶持无法保证这些贫困户如期脱贫。加上xx县属全国的重点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要保证贫困对象脱贫难度相当大。十三五是全国扶贫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期,中央、省、市已经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xx县将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举全县之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三、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布局以及省委、市委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以贫困对象稳定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核心,以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为基本目标,完善扶贫创新、扶贫帮扶、考评验收、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奖惩等五个机制,严格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步骤,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切实保障民生,努力实现全县96个贫困村、2849个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党政主导,全力攻坚。充分发挥党政主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坚持党政主导,全力攻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

  2、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按照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区分类别,定向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

  3、绿色崛起,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坚持“双修”战略,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结合资源优势,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强化生态保护,确保扶贫开发利民、利县、利生态。

  4、强基固本,自力更生。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向“造血式”、“精准式”转变。把扶贫开发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总体布局

  、脱贫目标。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十三五”的总体目标为:在“十二五”的基础上,通过2年的时间实现56798个农村贫困对象全部脱贫,96个重点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bsp;&bsp;&bsp;&bsp;&bsp;

  专栏脱贫与发展目标

  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5%左右。

  2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全省水平的70%。

  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

  4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

  5实现00%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00%撤并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率达00%。

  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

  7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大于98%。

  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9森林覆盖率增长0%。

  0城镇化率达到49%。

  2、脱贫进度。“十二五”期间完成了583万个贫困人口脱贫,目前未脱贫贫困人口56798个。分年度目标任务:206年完成27555个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56个重点贫困村出列;207年完成29243个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40个重点贫困村出列。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口”,通过低保兜底方式实现全部脱贫。对已脱贫人口中出现的反弹和返贫人口继续开展扶贫提升;同时,对已脱贫人口继续巩固提升,缩小收入差距,达到全社会实现小康目标。

  3、脱贫标准。①贫困户脱贫标准。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收入水平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并力争达到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00%;贫困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两后生”全部进入高职、中职学校并顺利完成学业;考上高中、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贫困代际传递得到有效阻断;纳入扶持计划的贫困户有专项资金或小额信贷等资金支持;住房、上学、就医、养老有保障。

  ②贫困村出列标准。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贫困村实现“十有”,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有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专栏2重点贫困村脱贫十有标准

  有主导产业。实现户项增收项目,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

  有集体收入。被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5万元。

  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每个行政村有标准卫生室、文化活动室。

  有硬化的通村公路。实现规模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逐步建立“村村通客车”长效机制。

  有入户的安全饮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有安全的农村电网。全面解决贫困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有入户的光电通信光纤。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有清洁的生活能源。沼气、节能灶、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农村新型能源实现自然村权覆盖。

  有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每个行政村有垃圾收集点,每个村民集中居住区至少修建座垃圾收集房。

  五、重点工作

  (一)围绕“2568”,统筹推进,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2568”扶贫攻坚计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开展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一是干部包保责任。副县级以上干部每人每年包3户,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每年包2户,一般干部每人每年包户。二是市场主体联保责任。通过项目对市场主体扶持,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等模式,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重点贫困村由副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帮扶驻点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实行干部包保全覆盖。

  2、建立工作“五大机制”。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县级统筹、部门参与、乡镇主抓、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扶贫攻坚工作考评机制,重点考核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当年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将扶贫攻坚考评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年度考核等次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引入脱贫机制。建立扶贫攻坚成效评估体系,引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退出机制。五是强化督办机制。由县委办、政府办牵头组成督办专班,做到月通报、季分析、年总结。

  3、切实做到“六个精准”。一是扶持对象精准。按照“五步工作法”核准扶贫对象。二是项目安排精准。贫困村脱贫项目由驻村扶贫工作队、所在乡镇与贫困村共同商定;脱贫户项目由驻村“三万”工作队、包保责任人与贫农户共同商定。三是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确保专款专用、运行安全。四是措施到户精准。“一村一业”的帮扶措施到村,“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到户。五是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扶贫工作队驻点帮扶,每一个重点贫困村有一名副县级以上领导、有一名第一书记、有一个责任单位、有一个市场主体。六是脱贫成效精准。对脱贫包保单位和包保人签订任务责任书,确保年初的预脱贫对象通过帮扶后,年底能够如期脱贫。

  4、重点突出“八个依托”。一是依托新型工业化发展,实施工业企业扶贫,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是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业产业扶贫。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创收增收。三是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扶贫。引导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业建设,以服务业带动增收。四是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民生改善扶贫,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贫困人口人居环境。五是依托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智力扶贫,加大培训,提高贫困人口技能实现脱贫。六是依托部门资源整合,实施行业扶贫。整合项目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七是依托融资方式创新,实施金融扶贫。探索新机制,扩大扶贫贴息和到户贷款规模。八是依托社会扶贫机制创新,实施全民参与扶贫。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衔接,推行军地共建、村企共建等社会扶贫模式。

  (二)围绕“五个一批”,因户施策,全力攻克脱贫“摘帽”攻坚任务

  产业增收脱贫一批。把精准扶贫与产业建设结合,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扶贫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中药材、茶叶、花生、红薯、葡萄、有机蔬菜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家畜、家禽、蜜蜂等为主的养殖业,加快以农副产品加工、农家乐、旅游、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等绿色、特色、低碳、环保、新兴产业,通过全县248个市场主体的产业发展支撑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按照全县提出的“36”工程要求,着力培育00家市场主体(0家红旗市场主体、30家骨干市场主体、60家优质市场主体),通过加大对00家市场主体的特殊帮扶措施,壮大其发展规模,扩大带动数量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增收门路。

  2易地搬迁解决一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用三年时间完成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536户8004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按照全县总体安置规划布局,206年搬迁489户3585人;207年全部完成。在搬迁方式上,综合考虑各地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发展规划及搬迁对象意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一是依托县城和乡镇集镇安置。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鼓励搬迁户在县城和乡镇集镇安置。xx县城竹林集中安置点达95户,镇区安置点866户。二是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交通、饮水、就医、就学方便的中心村安置。三是依托产业园区安置。依靠xx新型产业园安置5户。同时,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与各地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盘活固定资产存量和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四是出台旧房改建政策。对于故土难离,不愿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实施旧房改建补助3万元政策。

  3就业创业带动一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5]47号)和《xx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办法》(红扶指发[206]6号),加强返乡创业人员服务,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工商注册登记和行业准入、培训、融资等优惠政策,计划两年开展劳动力培训0000人(次),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创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加收入。

  4助学扶智扶持一批。为加强教育扶贫救助,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按照中央、省、市决定和《xx县教育扶贫救助实施办法》(红扶指发[206]7号)要求,对正在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积极给予各类政策扶持,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就学致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缺乏劳动技能的,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调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经合组织对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致富能力。

  5医疗救助帮助一批。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以提高城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加强统筹衔接,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力争精准扶贫医疗救助“432”(四定原则:定救助对象、定就诊机构、定兜底标准、定报账方式;三大举措:入院不缴费、报账一站式、结算一次性;二项保障:作健康全管理、就医全兜底;一个目标:绝不让一个贫困户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模式,贫困户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对年度住院医疗费用累计超过5000元政策兜底。进一步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加强与慈善事业有序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同时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救助时效,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6政策兜底保障一批。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做到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对待有本县常住户口,有合法固定住所居住在本县的居民,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财产状况符合《xx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实施办法》相关规定的,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畴;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农村居民纳入农村五保范畴;对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孤儿保障范畴;对因自然灾害影响人员,视自然灾害影响程度,纳入灾害应急救助范畴;对分散五保户中的住房困难户、农村低保户中的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且无建房能力,纳入集体周转房供养范畴;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家庭,以及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畴。

  (三)围绕“十有”目标,分类实施,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事业

  对照重点贫困村出列“十有”目标要求,着重抓好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事业建设,全力改善非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事业建设,主要内容如下:

  着力解决道路畅通工程。大力实施贫困村畅通工程,在“十二五”基础上,将贫困户通村公路、村组公路、产业路纳入通村公路。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加大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实施力度。十三五期间,全县96个重点贫困村计划建设通组公路049公里,并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停靠站、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底,全县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养护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2着力解决水利设施工程。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详细规划和统一部署安全饮水到户工程。力争207年前,全面解决96个重点贫困村、23000个贫困对象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加强全县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抗旱水源建设、山洪灾害防治,优先实施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力争农田灌溉保障率和有效灌溉面积占耕面积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明显加强,抵御山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3着力实施电力保障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全面提高贫困村用电安全等级和用电质量,力争206年解决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用电问题,207年解决贫困村生产用电问题,并基本消除贫困村的存量供电“卡口”和“低电压”现象。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和改建配电台区025个,配变容量235590KVA,新建及改建0KV线路02公里,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4998公里,户表45402只。确保全县96个重点贫困村户贫困户和一般群众用上放心电、可靠电。

  4切实加强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村中小学,保障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覆盖面,207年底全面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力度,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行动,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健全农村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农村贫困生上得起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精准扶贫,基本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校园内功能完善、教育教学技术装备达标、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教育信息化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学校57所,其中:新建学校所,迁移重建学校5所,改扩建学校50所,恢复重建所。

  专栏3教育发展重点

  学前教育。重点建设中心集镇幼儿园,实现一个乡镇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形成学前教育的县乡(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补助建档立卡接收学前教育的贫困家庭幼儿每年生活费000元。

  义务教育。探索义务教育的管理创新、资源配置、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逐步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校园建设规划,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提高教育装备水平,抓紧实施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课本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小学生每生每年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800元。已实行校车专业化运营的县市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由财政补贴,免费乘车。

  普通高中。加大普通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发放每生每年2500元助学金。

  职业教育。积蓄实施“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示范性职业院校创建工程”,抓紧完成“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产教融合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发放“雨露计划”补助每生每年3000元,发放一、二年级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助学金,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特殊教育。完善特殊学校建设。设立特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采取资助政策叠加的方式,对特困生予以特别救助。

  高等教育。支持xx师范学院积极创建地方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为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生每年000元—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000元—2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补助每生每年3000元。引导社会各界捐资,设立奖励基金,对考取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的贫困生一次性给予奖学金。

  5切实加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在“十二五”基础上,计划新建改建80个“五化”村级卫生室,并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普遍达标升级。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力度,三年内对贫困村村医实行培训全覆盖。加强疾控预防,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有效防控。确保儿童和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重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问题。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途径,遏制和减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6切实加强文化事业发展。按照“干部修党性、群众修美德、社会修正气”的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十星级文明”创建,扩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实现物质扶贫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文化室、农村书屋及宣传、教育、健身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文化下乡活动,支持村民自主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加强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党群服务中心2个,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7个,新建文化广场59个。

  7切实加强信息化服务事业发展。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资源共享,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覆盖方式。加大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和宽带乡村建设。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移动信号村村通、行政村和自然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00%、行政村及中小学、教学点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建立贫困村信息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扶贫开发与贫困村信息化工作、社会管理、人口计生、社会保障等有效结合。

  8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低保标准、五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及时将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供养范围,实行动态条件应保尽保。搭建政府救助、社会救助与贫困户救助需求相结合的救助信息平台,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基金,动员、鼓励、引导和支持全社会参与扶贫救助。加强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加大农村福利院建设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

  六、体制机制创新

  (一)资金整合机制。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精准扶贫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正向整合、各负其责的原则,实行跨部门、跨年度、跨层级整合。整合的资金按照“大类统筹、打通使用、细化方案、省市备案”的要求完善相关手续。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范围包括中央、省、市、县级到村到户到人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涉农项目及非农项目、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资金、存量资金及增量资金。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重点包括财政、发改、住建、国土、交通、环保、农业、林业、民政、教育、卫计、经信、旅游、移民、科技、扶贫、供销、广电、能源、畜牧等部门专项资金及各单位各部门历年结余、结转资金。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农村各项工作,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保障性住房资金可打通使用。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领导小组根据整合实施方案,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实行项目主管、项目实施、资金结算三分离制度。项目实施单位按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项目管理程序认真组织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部门按照整合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适时拨付资金,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做到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二)合力攻坚机制。加强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和市场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争取国家部办委加大对革命老区的对口帮扶,争取省、市医院和名校与xx医院、学校、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组织开展合力扶贫,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发展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众筹融资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有贫必扶的原则,对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返贫人口,按照“四看五步法”程序,及时纳入扶持范围,并于每年一季度及时录入建挡立卡信息系统,因户制宜实施精准扶贫措施。加强扶贫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以信息化推动扶贫工作精细化、精准化和扶贫对象管理的动态化、科学化。完善农村网络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村级信息终端扶贫平台,将扶贫信息系统纳入农村网络化管理。

  (四)脱贫验收和销号机制。严格组织开展脱贫验收,既看减贫数量,更看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公众问询。贫困人口脱贫验收预选——脱贫初核——报乡镇审批、县精准扶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备案——逐级核查-——脱贫销号。贫困村脱贫程序是:乡镇申请——县级核查——公示销号。

  (五)追责问责机制。根据各纪检监察部门《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xx县精准扶贫问责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适用于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的党政机关、单位的领导班子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精准扶贫工作职责,工作推进不力,没有按要求、时限完成工作任务,影响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不良影响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对问责情形、问责方式及适用范围、问责结果运用、问责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界定,给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提供必要保障。

  七、政策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政策帮扶力量。充分发挥县政府制定的“+2”政策支撑体系帮扶力量。“”即:《xx县精准扶贫政策扶持实施意见》、“2”包括资金整合、工业扶贫、光伏扶贫、农业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等2个具体对接政策,按照帮扶户到人的相关政策规定,形成政策支持体系。

  2、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通过整合项目、聚合资源、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整合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和部门统筹资金,分别投入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项目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及民生保障事业。出台产业发展以奖代补、金融扶贫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非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3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对于重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分别由交通、水务、供电、教育、医疗、文化、通信等相关职能部门编制专项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确保重点贫困村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脱贫,确保贫困村贫困户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4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力量。县财政出资6000万元设立xx县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担保专项基金,金融机构按照专项基金按:5的比例放大投放贷款。主要用于担保增信、风险补偿。风险担保专项基金由县财政局拨付给主办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后由存入金融机构风险基金专用帐户。基金存款利息收入70%补充基金,30%用于扶贫贷款业务工作经费。进一步完善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建立风险金和保险机制,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做大做强贫困村互助资金互助组织,充分发挥互助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扶贫贷款支持力度,鼓励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探索农村“四权”(宅基地、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权)新型抵押货物等小额贷款、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到村贷款等融资方式。推进农村青年和妇女创业小额保险全覆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人身、财产小额保险。

  5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力量。鼓励市场主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其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乡村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贫困村长效发展机制,辐射和带动贫困人口致富。对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的各类市场主体,政府从政优惠、项目安排、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与支持,让其在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

  6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以市委“双包双建双带双促”(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驻村帮扶行动为载体,扎实开展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

  八、组织保障

  (一)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将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作为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扶贫攻坚任务的决胜性战役对待,实行军事化管理,挂图作战。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作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整体工作的检查指导、协调督办等日常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等指挥部要在县扶贫作战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责任制,实行从县到部门到乡镇到村层层签订军令状,落实最严格的“限期脱贫”责任制。

  (二)全面落实部门扶贫责任。按照县政府与各行业部门签订的责任书,各部门要认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分配的工作任务,主动作为,在已有行业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围绕96个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按照贫困村“十有”标准开展精准扶贫,力争通过—2年时间,确保全县96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同时,全面落实各行业部门扶贫开发责任制,将各部门落实精准扶贫情况纳入全县绩效管理综合考核,对没有按要求完成脱贫任务的将县委将启动问责程序。

  (三)全面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责任。全面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扶贫解困包保责任制,切实做到工作队包村、干部包户,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规划和脱贫项目清单,积极联系对接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强化对驻村工作队的跟踪管理和考核,落实保障措施,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

  (四)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乡镇、贫困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实行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加大从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和乡土能人中选拔村级组织带头人的力度,鼓励退职退休干部回村任职,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培训力度,鼓励村干部就近就地自主创业,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消除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

  (五)建立健全“+N”体制机制支撑体系。在县委、县政府出台的《xx县贫困对象脱贫管理办法(试行)》、《xx县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xx县精准扶贫问责暂行办法》等扶贫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扶贫创新机制、理想信念支撑机制、考评验收机制、奖惩机制、用人导向机制、理想信念支撑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管理体系、责任体系和精神支撑体系,引导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将工作重点、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

  (六)强化扶贫宣传氛围的营造。全县上下要以精准扶贫工作为重点,整合宣传力量,组织宣传战役,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特点和优势,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全方位、深层次总结宣传整县推进精准扶贫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决战贫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着力营造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奋发作为的浓厚工作氛围,形成坚决打赢整县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气场。

本 文由第 一 公文网 收集整 理7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10-21 19:43:14
上一篇:县统计局2012-2016工作总结和2017-2021工作谋划报告
下一篇:乡人民政府2012年至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至2021年工作规划
网友评论《全县“十三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2016—2020年)》
评论功能已关闭